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守护,叫桐乡“铁军”!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3-01-20


  “告诉他核酸结果阳性,被骂骂咧咧地回怼。”“接起电话就直接怼我,这辈子都没这么被人训过。”……在电话流调组组长姚凯星的回忆里,有熬红的眼睛、发烫的手机、昼夜奔走的疲惫,也有他和组员们经历的各种经典 “段子”。再骂也要打过去,掐掉电话换手机打,打去关机就打邻居电话,帮忙去敲门……流调组的“千方百计”、“执拗”的背后,只为与病毒拼速度。



  当疫情的哨声吹响,流调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环,要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寻找感染者的“上家”“下家”,把一个个病例之间的传播链完整展现出来。一份份及时呈现的流调报告背后, “一点触发,全网响应”的背后,依靠的不是“一秒生成”的计算机算力,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人肉”算力,是随时处于“热备份”状态的流调组工作人员。1分钟反应,15分钟集结到位,30分钟流调核心信息出来,1个小时初步情况明确,4小时流调信息趋于全面……他们在用不断提升的流调速度追赶病毒的传播速度。


  “流调工作就是与病毒赛跑。”桐乡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晓,也是流调组的副组长,他说,面对流调工作,脑力、体力、抗压力、耐力一样都不能少。流调报告早一秒生成,后续工作才能早一秒开展,每一个流调工作者,都是自己流调片区的第一责任人,任何大数据手段、监控视频、电话流调都不可能实现信息的100%覆盖。如何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时间点、不缺失任何一个场景、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这就需要各种方式互相补位,反复查找,在大量的信息中梳理出完整的链条。



  “漏掉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地雷’,随时可能爆发隐患。”徐晓说,当流调的“仗”真正打响时,前48个小时是最宝贵的,这时候,流调人员的工位就是战场、就是床、就是餐桌,只有连轴转,才能赶上病毒的“裂变”式传播速度



  “针对特殊案例,为了确保不落一人,往往会接到加宽排查面的指令,而一个‘宽’字意味着工作量的几何倍增长。”流调组执行组长许圣强说,为了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即便有再大的排查面,他们都会认真仔细的排查,“我们所有的努力,只为不落下一个隐患。”


  增援组组长沈跃飞习惯了一去增援就20多天不着家,他的家人也理解了他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负责大数据流调工作的邱朱衍,婚期一改再改,从5月推到了6月,从6月推到了9月,从未有任何怨言。姚凯星熬了两个通宵的流调工作后,放弃休息,立刻前往乌镇参与峰会前的安保工作。视频流调组组员陈忠华与同事为了排查某一涉疫场景中出现的身份不明的戴头盔人员,一盯屏幕便是五六个小时,持续追踪人物行动轨迹,最后锁定人员身份……流调工作的背后,是一群勇士的坚守。


  “例子是举不尽的,我们每一名流调人员都很辛苦。”徐晓笑着指向许圣强跟记者说,“你没发现我们的许组长刚才还在吃消炎药吗?口腔内刚缝了5针,工作到现在了,不容易的。”



  不只有前道的流调,也有前线的驻守。“爸爸,你今天晚上加班吗?”“能不能不加班?”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濮院中队中队长陈文华未满4周岁的儿子每天总爱追着问类似的问题。一个月难得有一两回接送儿子上下学,儿子却总爱黏着他。陈文华的加班加点,也让家里的琐碎事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忙的时候还得喊来父母帮衬一把。


  “不辛苦,既然穿了这身警服,这便是我的份内之事。”面对近段时间的连续作战,陈文华直言这都习惯了。



  高速路口上,24小时的守门人拧紧“防护阀”,守好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我市800多名交警、辅警用“逆行”的背影筑起坚固防线。长时间“作战”、疲累、夜间拦车风险、他人的不配合不理解……他们都习惯了,他们更习惯用行动去诠释——“警察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生活在桐乡的我们,对于疫情是相对“无感”,这份“无感”正来源于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责任部门共同筑起的防护网。


记者丨沈惠娟

编辑丨陈慧菊

责编丨施玉婷


最新动态:


有爱!“桐乡慈善奖”揭晓!

嘉兴首条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亮相桐乡!

关于外市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在桐乡轨迹的通报

温馨提示!事关2022第九届乌镇戏剧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