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清景美好春光,就在桐乡这些地方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3-09-13

你知道桐乡的“水”有多美吗?


▲凤凰湖

▲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

▲西部饮用水源地

▲京杭大运河


  翻开桐乡2022年的“治水成绩单”,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2022年桐乡13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Ⅲ类-Ⅱ类水质占比100%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评价为Ⅱ类,达标率100%

  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

  成功创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市......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市“五水共治”办专职常务副主任姚辉坦言,虽然河道众多、河网密布,但全域85%的河道为过境水,不仅没有自己的源头活水,并且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性不强,加上生产生活影响,水一直是桐乡的“痛”。


  直面治水之难,近年来,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打出“水文章”组合拳,绘出了“五水共治”的新画卷。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深化源头治理


  改善水生态环境,表象是河道水质,但根源是在岸上。



  2018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目标,桐乡正式拉开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序幕。


  以乌镇为试点开始向全域推广,一路走来,桐乡“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始终步履铿锵,创新不止。以镇(街道)为单元,点、线、面、网结合,桐乡借助管道检测、QV探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对辖区内排污单位、区块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并建立问题、任务、项目、责任四张清单,绘制雨污管线图,制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区域规划图。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两图四清单”,为我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明晰了任务与路径。


  雨污管网是保障城市功能主体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当管道出现淤堵、破裂、渗漏等问题时,必须尽快进行“治疗”。在建设过程中,我市又创新引入了“非开挖式”管道修复技术,通过“微创治疗”,解决了地下管网修复难题,有效缩短工期,大大提升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水平。



  2018年-2022年我市新改建污水管网372.01公里、雨水管网162.98公里,完成11个镇(街道)、15个工业园区和293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同时一体推进标杆园区和示范镇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石门镇、崇福镇、大麻镇顺利通过2022年“污水零直排区”嘉兴市级标杆镇验收,其中,崇福镇入选省级城镇“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建设名单。


  污水源头治理不停步。站在新起点,桐乡也亮出了自己的新目标:力争在2024年完成辖区内所有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创建工作。


创新模式,提升治水效率


  无人机缓缓升空,掠过河面,快速飞向远处。航拍的画面实时传送到巡查人员手中的监控仪屏幕上,并同步在直播平台上显示。在无人机高空巡航、热感应等功能的“加持”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河道排水口、水面漂浮物、河岸环境等。



  2022年5月,带着深化治水之问,市生态创建办在嘉兴市首次创新推出“无人机+专场直播”治水模式,将“天眼”作为人力巡护河道的延伸手段,现场直播区块的市镇村以及相关园区负责人、工作人员同时在线,直播平台则为发现问题后,及时召集各责任主体“现场办公”创造了条件。


  而这一线下巡河和在线直播巡河相结合的做法,让治水从以前的人工现场找、问题发现少、交办周转慢、复核进度长转变为多方在线、“云”上确认、“云”上交办、“云”上制定整改方案,有效弥补了人员现场巡查存在的诸多不足,大大提升治水效率。“无人机航拍具有无死角、效率高等优势。对于开车或走路很难到达的浜头浜底,或是岸边有厂区的河道,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看’得一清二楚。发现问题后进行线上会商确认、问题认领和交办,现场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市生态创建办督查科负责人徐亮介绍,“无人机+专场直播”作为智慧帮手,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治水“找寻查挖”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水体流动不居,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区域系统共治。近年来,为有效改变省际边界等水域治水“单打独斗”的格局,桐乡与湖州南浔、苏州吴江互动不断,创新不止。



  2019年,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流生态治理格局,桐乡与苏州吴江、湖州南浔等地共同聘任了80位长三角区域省际交界河湖联合河长,共同开展巡河、治河、护河工作。2022年7月,为破解水葫芦治理难题,桐乡、南浔、吴江三地联合开展了为期1个半月的两省三县跨界河湖水葫芦集中打捞行动。同月,三地又在乌镇镇成立了嘉兴市首个两省三县联合河长制工作室,重点承担“行政河长+”的工作,采用行政河长、民间河长、“空中河长”联合巡查以及组织河两岸村干部和群众互评、互赞活动等措施,创新河湖管理联合机制,破解一条河跨三地、管不好、不想管的困境,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推进治水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生态修复,再现江南水韵


  水不仅要“清”,还要“美”。


  早春时节,走进洲泉镇众安村的浪桥港,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河道里不仅种植了水下森林,还建起了环河步道、景观小品等。



  从冷水湾到热门“景点”,浪桥港的转变,得益于水生态修复。


  2021年以来,桐乡全面推进全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碧水绕村、碧水绕镇,实施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等工程。结合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全域美丽河湖创建,推动城乡居住环境同步改善、持续升级,构建了“一湖两带四片”的全域美丽河湖新局面。


  2022年,桐乡修复水生态82公里,建成碧水河道135公里、生态缓冲带14公里、浙江省美丽河湖6个、嘉兴市美丽河湖22条、桐乡市美丽河湖140条、水美乡镇3个



  清波浩渺,河岸葱茏,水下森林清晰可见,水岸挺水植物优雅绽放……随着“水生态修复” 的扎实推进,如今,“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江南水韵画卷正在桐乡大地徐徐展开。


  桐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治水十年来,桐乡三获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市、两获全省治水“大禹鼎”,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全市上下的付出。接下来,我市将不断凝聚智慧和力量,全力打造“诗画水乡”典范城市。

记者|孙溟苑

通讯员|钱伊丽

编辑|李滢瑕

责编|宋佳


最新动态:


全省首批“种子选手”,桐乡入选

好消息!优惠延至年底

爆火的ChatGPT,为桐乡写下了这首诗

最快今天!“桐乡制造”爱心物资将抵达土耳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