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乡的烟火气,就藏在现切现炒的小饭店里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3-09-22

小饭馆,桐乡人称小饭店,一种与大酒楼相对应而存在的特殊餐饮形态。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曾是餐饮业中最大众的存在。但近几年随着老城区有机更新的提速和现代餐饮业的发展,街头小饭店数量急剧下降。它们与那些倒在推土机下的老式楼房一起,随着新时代的来临,逐渐消失在食客的视野中。


小饭店的好


爱吃的人才知道



商场逛得越多,我们就越怀念小饭店的好。

主打现切现炒的小饭店,曾是城市烟火气的最主要来源。


破败的门头,陈旧的设施,不大的空间,还有永远的人声鼎沸,这是绝大多数小饭店呈现给我们的形象。它们可能藏匿在紧邻市中心的某条不知名小巷里,也可能坐落在居民区深处某座单元楼楼下,需要穿街绕巷许久才能找到一块不起眼的招牌。


实惠是小饭店最大的优点,也就是玻璃拉门上贴着的“大众口味、工薪消费”,但就是光凭这点,便足以让众多忠实食客热情不减,几十年如一日。


小饭店的“工薪消费”源自他们对成本的极致控制。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用工成本,它们大多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所有活由夫妻二人分摊,一人掌勺,一人打下手顺带招呼客人。



外卖风行的当下,你可能很轻易就能从外卖软件上找到更便宜的店,但你永远保证不了,这家店的出品是否现切现炒?食材是否足够新鲜?味道是否合你口味?


但在小饭店里,你永远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毕竟,在小饭店诞生的那个年代里,餐饮业还是一个门槛挺高的行业,没有两手绝活撑场面绝对不敢贸贸然开店。而现在,你永远不会知道,眼前这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午餐,是否只是经微波炉加热的料理包;你也不会知道,为你烹饪这份午餐的人,是否从来没碰过锅碗瓢盆。



在小饭店,食材必须是当天从菜市场现买的,菜出锅必须是带着锅气的。毕竟,光顾的都是周边吃了几十年的老主客,红烧肉里少放一勺酱油都能被唠叨上半天:今天换厨子了?怎么味道跟往常不一样。



如果说现切现炒是一间小饭店生存最基本的门槛,那么拥有一门好手艺,才是它得以从强手如林的餐饮江湖中走出并红火至今的唯一保证。日复一日的劳作让这些小饭店积累了足够的烹饪经验,它们不惧怕任何一样复杂食材,可以轻松应对每一条挑剔舌头。只要你愿意尝试,你就会发现,那些米其林黑珍珠瞧不上的“邋遢饭店”里,可能同样卧虎藏龙。而这些朴素不起眼的菜色,可能在你舌尖迸发出惊艳的味道。


这些不起眼的小饭店


有桐乡人惦记的市井味道


阳光饭店,一家在新民南路上开了23年的小饭店,店靠近振兴西路,路口往南一拐就到。


这里是桐乡的老城区,周边聚集着大量老式居民楼,居住着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老板,炒盘猪肝。”“今天的白灼大肠蛮好。”午饭时间,不时有食客涌入。



时间仿佛在这间小饭店停止。上个世纪的装修风格,拥挤又嘈杂的景象,盛饭用的撇子碗,大号的电饭锅,老式的热水壶,一切都还是老桐乡的样子。火热的厨房敞着口,掌勺者不时探出头来透口气。食客的点单声,轰轰的猛火灶声,不大的空间充斥着人情和烟火的味道。


64岁的姚杏临是这间饭店的老板,兼掌勺。不过,五六年前,随着年纪变大,掌勺的差事落到了儿子头上。自己则跟妻子一起,干起了招呼客人打下手的活。


除了住在附近的居民,附近工地上干活的工人也是阳光饭店的重要客源。美食江湖有一句真理,你永远可以相信出租车司机和工地工人的眼光。毕竟,他们检验一家小饭店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好吃和实惠。


当然,桐乡人惦记的市井味道,从不止于城区。在所辖的8个镇和3个街道中,各个都有叫得出名字、为当地食客所青睐的小饭店。


中华酒家,一家在洲泉镇永安路上开了30年开外的小饭店,听名字就能大概推测出店龄。店空间不算大,一间半的门面,上下两层。



“花样不多,吃个家常味道。”钱永权是中华酒家的老板,1965年生人,今年虚岁59。在他的厨房里,没有花里胡哨的秘制调料,只有盐、糖、酱油这永恒的三件套。店里每天备菜不多,但食材样样讲究。鱼有鱼味,鸡有鸡味,这是钱永权经营饭店30多年不变的标准。



老底子的江南饭店讲究不时不食,中华酒家亦保持了这一传统。就比如梅干菜烧肉这道招牌菜,虽然食客买单,但钱永权每年总要等到9月之后才开烧。而天气炎热的夏季,他更倾向于提供一些清淡的饮食,比如白切肉、白斩鸡。


疫情三年,加上线上冲击,实体餐饮业遭遇前所未有的萧条。但石门镇的新鸿运饭店,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去年国庆前,饭店搬到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店里。



新鸿运饭店是典型的夫妻店,老板叫于建清,老板娘姓蒋,老板掌勺,老板娘招呼客人,夫妻俩维系着饭店的全部运转。


十五年前,夫妻俩从炉头来到石门,租了间7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饭店,一开就是十来年。在于建清的印象里,饭店几乎365天营业,“除非家中有事。”饭店每天营业两餐,中饭和晚饭,中午档上午十点半开始,但这并非夫妻俩劳作真正的开始时间。



每天早晨7点多,夫妻俩就会从家中走出,数十年如一日,原因是为了食材足够新鲜,他们必须起早去菜市场采购。土鸡、土鸭、小羊肉,然后处理食材、开门迎客。



这就是桐乡的小饭店,它们有桐乡人最惦记的市井味道。


它们或许不起眼,却时常带来惊喜。或许没那么个性,却充满了温情。它们扎根在城市的深巷旧街中,坚韧生长。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创造美味奇迹。



它们总是带着我们最熟悉的家常味道,并且无论何时,永远敞开大门,慰藉乡愁和思念,撑起城市的点点烟火。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者|庄菲菲

摄影|张驰(见习)

编辑|沈惠娟

责编|宋佳


最新动态:


中国跨国经营50强!桐乡两家企业上榜

桐乡这座大桥,今天通车!

桐乡市民,身份证使用最新提醒!

拆!桐乡工业重镇要大变样!

推送及时收到 先关注后星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