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乡这个“工人”,帮企业赚了1200万元!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4-09-08

栏目名片

新经济高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劳动者,桐乡发布推出“让人才在桐乡竞相奔腾”——《“新”劳动者》专栏,聚焦桐乡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长高变壮”,技能人才向“新”而行。

  “你别看只是一根简单的纱线,制作起来可一点不简单。”眼前这个提起工作,眼中散发着光芒的人,正是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纺十二车间主任戴晓强。


  1995年,初中毕业的戴晓强进入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机修工。初入职场,大量的专业机修知识,让他一度手足无措,但他并没有退缩。“那时候工作是三班倒,上班的时候,我就跟着机修师傅学习,下班了我也不走,继续研究。”说起那段日子,戴晓强记忆犹新,他用苦并快乐着来形容。



  就这样,没过多久,戴晓强便已经能够独立应对一些常规的检修问题。而在之后的工作中,戴晓强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碰到不懂的问题,要么请教更有经验的“老师傅”,要么自己找资料专研。


  靠着一步步的积淀,戴晓强也从机修工晋升到了班组长、车间主任。


  在同事眼中,戴晓强虽然长得“粗旷”,却内心细腻,总能用一双“慧眼”发现许多小问题,继而想办法予以解决。


  2014年,戴晓强刚任车间主任,一道难题便摆在了他面前。“当时,厂里接了不少全羊绒纱线的订单,但因为条干不匀等问题,经常有接到客户的投诉。”戴晓强说,他所管理的车间,第一次做了500公斤纯羊绒产品订单,结果就接到了客户的投诉。



  “纯羊绒纱线跟其他羊毛纱线等相比,它的制作难度更高。首先,它的纤维很短,纤维细度只有13微米到19微米间,机器很难控制。再一个,它材质比较软,经不起折腾。”


  为解决全羊绒纱线的生产问题,提高羊绒产品的制成率,戴晓强拉着机器供应商,反复研究琢磨,并根据投诉案例,进行工艺改良。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那段时间,戴晓强每天都在车间里,手把手教工人如何操作机器,盯产品质量。白班的工人下班了之后,他不放心,还得回来叮嘱上夜班的工人。


  就这样,羊绒产品问题慢慢得到解决。



  而通过戴晓强工艺改良的纯羊绒产品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羊绒订单的量也不断增长,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


  技术出身的戴晓强,也深知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经常性组织车间班组长、工艺员、质量员等车间一线管理人员,探讨工艺参数改进,提升产品质量。20多年间,他针对车间设备作出的改进工艺就有几十项,其中6项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成本控制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戴晓强在管理纺纱车间时追求的原则。通过员工工作高效化等管理优化措施,戴晓强管理的纺纱车间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车间,一年节省生产成本200多万元。同时,他还提出了各类节能措施,如“屋顶光伏利用”、“空压机余热回收”等,大大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



  采访中,戴晓强反复强调,自己做的事都是“小改小革”,更重要的是,做好“传帮带”,让团队优秀起来。近年来,他主动言传身教、带徒传艺,弘扬工匠精神,为公司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其中不乏桐乡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和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


  虽然辛苦,戴晓强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特别是受到客户的赞赏时,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戴晓强说。


  从业20多年来,戴晓强先后获评“桐乡工匠”、“桐乡市最美职工”等多项荣誉,并于2021年底获评“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在采访中,戴晓强透露,接下来,他就要去公司的越南工厂,为公司当地的项目运行做准备。


  “一生把一件事干好就知足了。”戴晓强是这么说的,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记者|孙溟苑通讯员|吴王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李滢瑕责编|宋佳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爱桐乡APP“社区”版块,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桐乡发布哦!



最新动态:


现场直击,他们守护暴雨中的桐乡!

开业!万象汇周边最全停车攻略来了

洪水橙色预警!

桐乡35人,定向培养!招生细则公布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桐乡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