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有春风,处处盎然——名律说给律芽的心里话

2015-06-19 中伦视界



乔文骏律师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业领域为房地产,资本市场/证券,争议解决。

【编者按】又到毕业季,各种文采飞扬的毕业献辞翩然于朋友圈。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的“律苗”们很幸福,在毕业典礼上聆听了多位律界大咖的精彩演讲,这些凝聚了中国最优秀法律人职场感悟和人生智慧的演讲,琼浆玉液一般滋润着一颗颗求知若渴的心灵。上海法治声音小编特意讨来了一些现场大咖的演讲稿,跟各位音粉共赏大律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今天分享的是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政律师学院轮值院长乔文骏律师的文章,这是他为律师学院院刊《律芽》写的序言,也是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主要内容,谆谆教诲年轻人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机遇和挫折,言之切切,深情款款,值得收藏转发。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母校华政的律师学院院刊《律芽》第二期出版之际,也恰逢律师学院第二批学员迎来毕业典礼之时,我特此以院刊序言的方式,与亲爱的同学们说几句心里话:



学以致用
求真务实

四年前,我作为毕业20周年的一名校友,向母校捐赠了一笔百万元的奖教奖学基金,并助母校成立了“华东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我向该基金理事会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这笔钱能主要用来奖励和资助那些注重实务教育、力求开拓创新的老师,以及崇尚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优秀学生。我在律师行业滚打摸爬二十余载,深感现行的法律高等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与市场及实务显得有些脱节,培育出来的一批批毕业生到律所来应聘或实习时,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和法律备忘录等律所最日常的业务文档有不少同学还显陌生;除了法律知识之外,对国内外的经济、金融、财会、资本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等知识和信息也了解有限,外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也,相比于在海外法学院校培养的人才,上手工作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尚有差距。因此,建议母校专门设立一所培养实用型律师人才的二级学院。也正是在此时,母校杜志纯书记、刘晓红副校长等各级领导与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律师等校友们也都十分认同和支持这一点,很快酝酿申报方案,并由刘晓红副校长亲自挂帅筹建律师学院。如今,在社会、行业、及学校各方的关心和合力支持之下,华政律师学院不仅顺利成立,而且已迎来第二批学员的毕业典礼。更为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是,过往两届学员的律考成绩,也是一届胜过一届,连续在华政各院系中名列前茅;律师学院学员们在毕业时也大受青睐,成为各大律所和名企在毕业季争抢的香饽饽,就业率达到100%,而且事实上,已在各律所工作仅一年的第一届毕业生,因在大学期间就已得到了律师学院特聘的数十位各学科大律名师的实务教学培养,他们的实务能力已公认超越同龄人。这充分说明了,律师学院作为旨在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律师明日之星产品的梦工场,自始一直秉持“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是十分正确和必须以一贯之的;同时,也由衷地希望亲爱的同学们,在你身穿毕业袍手抛学士帽挥别母校、走向社会的美好时刻,勿忘怀揣律师学院最核心的治学理念,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旅途中,也能持续地崇尚学以致用和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并将其发扬光大。


与其哀伤不如担当


我在律师学院担任轮值院长和兼职授课的这两年里,与同学们不时会有些闲聊与沟通,发现大家对律师这份职业既有美好的憧憬,但也存有些许困惑与惆怅,有的想去大所而无门,有的想出国深造而无钱,有的则眼见各种贪赃枉法或冤情民愤而无奈……不管是刚进律师学院求学的新生,还是即将踏上社会的毕业生,身为法律人,在现实的世界里,总会时不时遇上各种不如意,看见各种理想与现实之差距,有些达官显贵的违法乱纪和伤风败俗,甚至会令人怀疑国家法治建设的前景和个人律师职业的前途。在此,我想对亲爱的同学们说,面对并不完美的真实世界,才是你我漫漫人生的常态,与其哀伤或抱怨,不如勇于担当。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哀伤与抱怨根本无济于事,反而还可能使你因此蹉跎了人生,甚至引致以悲剧收场。能够令这个世界向着你所期望的那样改变的唯一途径,是放下你所有的失望与愤世嫉俗,摒弃过多的怨天尤人,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心态,投入到每天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中去,以自己每天殚精竭虑的努力,去谋求改变周遭世界的一点一滴。


对于绝大多数平凡的我们而言,最有可能改变的不是别人,也不是世界,而是你自己。如果你渴望温暖,那你就试着先去成为别人的一缕阳光; 如果你期盼信义,那你最好先去给你的亲友送去一份真诚和帮助。因此,身为律师学院培养出来的卓越法律人,你们都有机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中国律师业的明日之星,但前提是,你们在面对不完美的现实世界是,能咽得下无济于事的哀怨,守得住法治兴国的理想,担得起“匡扶正义、齐家治国”的时代重任,并长久地习惯在平凡又曲折的律途上脚踏实地地坚韧前行。

 

没有不能只有无能


有些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也常感叹时运不济和各种客观不利,比如,他们往往会强调一些看似事实却实为借口的理由: 最常听到的是,如今我们所面对的就业机会、创业环境、展业空间都已今非昔比,当初你们踏入律师行业时,全国一共才数千人,如今我们要面对的已是二十七万人的大军.以前你们很容易得到进大所的机会,现在我们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能最终入职君金方中等名所的寥寥无几; 你们当初30岁不到就可以成为合伙人,律师人数少,当事人有各种大案要案时选择面小,只能找你们,我们现在是必须从律师助理最基层干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按部就班地熬上八年十年才能抓到机会成为合伙人,大案要案和赚钱好项目也都被你们这些功成名就的大律师轻松霸占,我们只能吃些残羹剩饭谋生存为先.绝大多数的我们, 没拼爹的资本,也没机会得到伯乐相助和名师指点,所以我们有的是各种无奈和不能。


但另一个事实是, 我们一些学弟学妹在跨过了高考的门槛、甚至幸运地入选为律师学院的学生后, 真的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 除了被动地应付课堂学习和考试之外, 也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身处上海这样一个国际金融和经济中心,赶上互联网革命和全球化时代的学子,在学好法律知识和律师执业技能的同时,你们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现代金融、资本市场、企业管理、互联网乃至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法律之外,还要关注和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民生与国际时事环境,努力走出理论的象牙塔和法律的窄巷子,去勇敢地尝试突破自我和探求创新谋变。要知道, 很多情况下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而只是因为我们无能。之所以无能, 也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学得还不够多、不够扎实,或者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信和勇气,就像是我们存进银行帐户里的积攒还不够丰盈,还还无能力去支配我们所向往的那些成就与荣耀。而要使自己成为有能力的人,干成许多常人难以企及的事,就需要加倍珍惜自己年轻时最美好的年华,充分利用好学校和社会的各种丰富资源,抱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坚定信念,努力突破传统的课堂教育范围,日以继夜地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 如若这样,当你走出校门的那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能干成很多事,自己可以有很多事业梦想和职业选项, 自己所面对的, 其实是色彩绚丽的阳光未来。去年五月我参加了哈佛商学院与法学院举办的《专业服务机构的领导力》课程,深感哈佛的这一课程十分有价值,因此大胆地向哈佛校方提出应将此课程直接搬到中国去,便利更多同样正在谋求发展与突破的中国同行学习和分享,这一提议也得到了母校和律师学院领导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历经八个月的牵线与磋商,终于已成功地促成了母校与哈佛商学院合作举办的《律所领导力与发展战略》顶级管理课程项目,近期已开始首期报名。这是华政建校数十年来与常春藤盟校的首次携手合作、也是迄今中国法律高等院校与世界最负盛名的哈佛商学院的首度联手合作,此前,几乎所有中国法律高等院校都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是所有中国律师都无限期盼的浪漫,但我们华政人做到了,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所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能,只有无能。


因此, 当你在律师学院学习的每一天, 请永远不要说, 律师这份职业并不能改变落后的中国法治,只可能是因你的才疏学浅, 无能改变一点中国法治; 当你踏上社会遭遇挫折和失意之时,也永远不要抱怨,这个世界错过了你,对你有多少不公平,而只可能是因你的平庸,错过了这个世界。


心有春风处处盎然


我们的院刊取名为《律芽》,我觉得十分贴切和达意。华政的律师学院,就像是各路巨匠精心打理的百草园,而学员们则恰如向阳而生的青青绿芽,每天在和煦的阳光与清润的甘露里滋长。然而,对于旨在追求卓越与远大理想的律芽,仅有阳光与甘露仍是不够的,真正要经得起霜冻雨沥和岁月侵蚀,还要有生机盎然的春风,可以温柔律芽,传香千里。这样的春风,就是尚法崇德的人生理想、清正廉明的做人风范、谦和诚信的道德修养;这样的春风,源于律师学院的数十位业界精英和教授学长,但春风润物,不应仅吹拂每一棵稚嫩律芽的表面,更应根植于其心底。如果春风能吹进律芽的心里,并长留芬芳,那么,当这些朝气蓬勃的律芽在有朝一日四处散落和生长的过程中,即便遭遇寒冬烈日和风霜雨打,也足以抵御和坚韧,不至于随便逐流和消弭宏志。如若心有春风,便可柔软自身,温暖四野;如若心有春风,足以芳草连天,处处盎然。 


从菁菁校园,到世俗社会,我们的棵棵律芽,既要胸怀丰满的理想,又要面对骨干的现实。人生就是在风云变幻中曲折追梦的旅程,而华政律师学院,便是中国律师明日之星生根发芽的百草园和人生旅程起航的港湾,在律芽们迈出校园大门之际,我想赠以林则徐的一句名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上海法治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