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代女相亲在公园站3年:身高1.72米以下免谈
“你儿子77年的?做金融的?”
“是啊,你有女儿?哪一年的?”
“我女儿81年的,银行工作,身高162,你看行不行?”
“不行,我只要82~87年之间的。”
每周末下午,沿着天河公园翠微湖岸边行走,岸边数十米的坡道上,这样的对话并不难听到,白发苍颜的老人们在挂满资料的林间逡巡,交头接耳,为儿女或自己找对象,这颇为独特的老年人相亲角早已成为天河公园一道久负盛名的“风景线”。
▲天河公园为子女相亲的父母们
刘伯已在天河公园“驻扎”相亲活动三年,每周末下午,他和妻子准时从番禺的家里出发,要一个多小时路程才到达。他们并非是最遥远的相亲者,一位71岁的老人,每周从金沙洲过来,要两个多小时。
相亲角:最多挂上万份资料
年过六十的刘伯,话语缓慢清晰,腰杆笔直,退休后一门心思就全扑到了女儿的终身大事上。
2013年,在报纸上看到天河公园相亲角的活动时,刘伯心里一动。已年过六十的他信不过网上相亲,在现实相亲活动能够能见到对方父母,他觉得这事儿靠谱。何况他82年出生的女儿已年过三十,虽不愁嫁但毕竟没有对象,和妻子一商议,老人便决定来到天河公园挂资料,没想到,这一来,就坚持了三年。
最初,天河公园相亲角远近闻名,人声鼎沸。最多时,每天可挂上万份相亲资料,上千人来来往往。老年人有来此处看能不能找伴的,但更多的是为家里的儿女找对象。这些相亲老人的孩子以70后80后居多,也有父母为刚毕业的孩子未雨绸缪。电视台、设计研究院、金融行业、互联网工作的应有具有。
▲相亲的人群
天河公园内义工李大姐、邢伯夫妇一直帮家长登记资料、打印、过塑、张贴,难免忙不过来。热心的刘伯便做起了义工,每天中午便要到天河公园挂资料。和他一起做义工的有十几位家长,久而久之,事情繁多,受气不少,刘伯便放弃了做义工的打算,但仍每周坚持来挂资料。后来其他义工也逐渐放弃,如今这里打印过塑张贴等事情都得家长自己做。
给女儿相亲并非是项轻松活,不少婚介混到人群中间抄录号码,刘伯因此不胜其扰,有时还需出言制止。打电话来询问情况的也不少,符合条件的却凤毛麟角,原本热衷于和家长交换情况的刘伯逐渐喜欢站在角落处,身量高大身形瘦削的他原本便严肃,一站三年之后,在热闹的相亲角越发显得冷峻。
相亲经:差一厘米也不行
刘伯女儿名校硕士毕业,如今在事业单位工作,在刘伯心中,女儿“才貌双全”,无奈,总碰不到合适的,寻寻觅觅便晃悠到了35岁。久为女儿相亲的刘伯熟知相亲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大龄优质女与低收入男难找对象,他心中也有一套成熟的“相亲经”。
首先对方学历不能低于本科,谈到学历刘伯颇有些谈兴,在天河公园蹲点三年,他发现高学历女孩远多于高学历男孩。“我在这只看到十来个男孩学历达到博士,女孩是博士或海归的则有大把。”然而,尽管高学历男稀缺,但刘伯并不愿放低标准,“即使对方不是硕士,至少也要是本科,不然没有共同话题。”
▲张贴的征婚信息
身高也是硬性条件,刘伯女儿一米六,他觉得男方怎么也得比女儿高十二公分以上,差一厘米也不行。“你想啊,如果对方只有一米六几,以后生的孩子岂不是很矮?”身高不符合的,即使其他条件再合适刘伯也不愿意再和对方多谈。
年龄更是重点关照对象,年龄比女儿大五岁以上的便不在刘伯的考虑范围内,这一点同在天河公园相亲的另一位家长也颇认同,他总觉得40岁以上还未找到对象的男人“不太保险”,年龄比女儿小的刘伯也一概拒绝,“从家庭的角度看男的比女的心理成熟慢,万一结了婚,就是姐姐带弟弟,一生都要操心。”
对于收入,家境小康的刘伯却不太在意,只看工作稳不稳定,“只要一报职业我就知道收入,我们不求年薪百万、几十万这种,只要稳定就行。”稳定的工作当然不包括创业,只要听到对方在创业刘伯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相父母:首看父母颜值
然而,来到天河公园相亲的年轻人并不多,大多是双鬓星星点点的老年人,挂的资料也并不翔实。久而久之,刘伯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双“火眼金睛”主要对相亲资料上的父母,首先看对方父母的颜值。刘伯自己相貌端正,60多岁仍显年轻,女儿也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看家长时刘伯心里时常琢磨,“如果父母相貌端正长得很帅,那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
▲各种征婚信息
对方父母里,母亲比父亲沧桑许多的,刘伯也会琢磨。因为刘伯的妻子保养得当,刘伯觉得这和自己的照顾不无关系,“母亲比父亲沧桑说明男孩家里父亲对母亲不好,这样的家庭以后男孩也不会对他老婆好,操心多。”
其次看父母身高,“如果父母两个都只有1.65米,那孩子也高不到哪儿去。”刘伯颇为“老练”地说道。最后看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许多问题,“来自哪儿,受过教育没有都能看出来。”
相亲难:无用功居多
然而,刘伯女儿并不支持父母“远赴”天河相亲,“她觉得自己可以处理好,不需要我们操心。”聊起女儿刘伯颇显严肃的脸上透出些骄傲,“但她工作比较忙,我们只是想帮她,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尽人事,至于结果就顺天命。”
尽管刘伯风雨无阻来天河公园为女儿相亲,但找到合适的实在是难,这三年通过刘伯“筛选”的适婚对象只有两三个,也去见过面,“她去和人家见了一面回来就说不合适,说和他气场不符。”第二次给女儿介绍,仍然是这个结果。
征婚的微信互助群
像刘伯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长期在天河公园蹲点的家长,好不容易寻觅到一两个符合自己条件的,子女却不喜欢,因此一年一年的耽搁了下来。刘伯叹口气,“除了外在条件之外,人与人之间还得看缘分,看气质。”
尽管刘伯已和女儿商议过,觉得父女心意一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适合女儿,但显然,除了年龄身高学历收入这些硬性条件之外,在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气质”上父女的眼光并未达成一致。
今年31岁的小林便接连碰到这种情况,和家长相谈甚欢,家长回去之后却毫无结果,“人家家长觉得我很好,一回去和女儿说又觉得不行,痛苦!”小林笑道。
小林已经接连好几周来天河公园转悠了,没车没房的他中等收入,本科学历,身高1.70米左右,业余便专注于学习。刚来时小林有些不适应家长们问话的方式,言简意赅,直接如买菜,“摆着就是交易嘛。”小林音量陡然拔高,“几句话没达到条件就不会问,不过也可以理解,免得耽误大家时间。”
小林并不认同家长们的条条框框,觉得“肤浅”,但他也能理解,“从家长的角度,他们摸爬打滚一辈子,有些怕了,只有这些硬性条件实实在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觉得不靠谱。”
即使勉强符合家长的条件了,小林发现自己所做也是无用功居多。发现和家长聊行不通的小林如今主要专注于和相亲角的年轻人聊,尽管年轻人并不多,“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对方性格怎么样,三观合不合适,和家长聊看不出来这些。”
不将就:婚姻并非人生唯一
刘伯也设想过,过了几年女儿仍没找到对象,但他依然不想放低标准,也坚信没达到他所规定硬性条件的人也不适合女儿。“我们不想在女儿一生的大事上没把好关,也不想逼她。”
见过太多心急如焚的父母,刘伯如今颇为想得开,“如果把婚姻看做唯一一个成功的标准那就错了。与其找一个不幸福的人生活,不如一个人过。”
早已做好了要打“长期战”准备的刘伯甚至熟知人口比例。“男多女少,从宏观的角度看,一定可以找到。”
源源不断的父母来为子女征婚
如今,刘伯和妻子每周末雷打不动地来天河公园,“一个人的缘分是恒定的,只要坚持,今后一定会碰到一个呵护她喜爱她的人,不会碰不到,一定碰得到。”刘伯重复的说道,仿佛是为了坚定什么。(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系化名)
来源 | 广州日报
原标题:代女相亲一站三年 | 首看父母颜值坚信一定碰到有缘人
◣点击“阅读原文”,发表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