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知道三联单向空间?去过这些旧书店人生才完整 | 世界读书日

2017-04-22 老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梁文道说过,旧书市场不是说有就有的,至少需要两代人的积累。


董桥也跟一个记者聊过旧书店,他说走在伦敦街上,常常看到旧书店就进去逛逛,半天时间就这样流逝过去,是件意外而美好的事。


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来发现这些意外和美好~



在大陆,北京有高晓松的“雜書舘”,长沙有汪涵的“培荣书屋”。 

一个开在北京的崔各庄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远离市中心,馆藏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藏书及纸质文献资料百万册。


不为以史为鉴,不为以梦为马,只为体验在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的自在。


另一个则大隐隐于市,开在长沙解放西路的BOBO国际楼的24层,200多平米的书屋藏书4000余册,不盈利、不造作、不宣传,古色古香。

以前,这两家书店加上位于北京西四的“正阳书局”是我脑海里对旧书店的全部印象,反倒是独立书店去的比较多。


比如厦门的“不在书店”,广州太古汇的“方所书店”,还有哈尔滨果戈里商业街的“果戈里书店”,感觉哪怕只要在那些地方坐一会儿,都能让心安静下来,不那么紧张。

 上周看完《似是故书来》,打开了我对旧书店的新认识,一个旧书店除了承载着一个个文艺老青年对初心的坚持和对文化的敬仰,还记载了历史和各种野玫瑰般的爱情。  今天要分享四家位于巴黎、香港、台湾和东京的旧书店,明天会有纽约、澳门和墨西哥的旧书店“导航”哦~可以先Mark,下次一个人走进这几个城市就不怕没有目的地了。
莎士比亚旧书店

主人: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坐标:巴黎 

乔治·惠特曼出生于美国的中产阶级,游历过世界,曾在格陵兰岛服役、1947年来到巴黎后,他穿梭于文学沙龙,写诗、结交各国文艺的朋友,和王子午餐,跟歌女唱和,最后他在这里遇到了劳伦斯·费林盖蒂。


后来,费林盖蒂在旧金山创立了“城市之光”书店,惠特曼则在巴黎开了“Le Mistral”书店。 

1964年,惠特曼征得已经歇业的莎士比亚店主的同意,将Le Mistral更名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声名赫赫的莎士比亚书店。


他被好友称之为“一只巨型文艺章鱼”,不仅继承了这家老牌书店书店即沙龙的传统,并把这个概念扩大为旅店,还不断扩张。


如今这家书店以“奇怪的书店可供免费过夜”驰名全球,有许多爱书的旅人都把它当做了一处朝圣之地,更希望有机会在这家书店住上一晚。


如果你对这家书店感兴趣,可以看看《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这部电影。落日黄昏的巴黎,阔别九年的男女主角就是在这家到处堆砌着各类旧书籍的二手书店里相遇,这种场景真是百看不厌。
新亚旧书店

坐标:香港主人:苏赓哲 跟汪涵位于闹市的培荣书屋一样,新亚旧书店也开在繁华的旺角市场的一栋高楼里,但位于高楼层的原因却很窘迫。 

这个从1968年开张的书店,由于租金连年上涨,不得不从旺角洗衣街的地面门店,搬到旁边83号街道的三楼,再到如今的16楼。


第一次来,位置并不好找,得穿过繁华的旺角西洋菜南街再绕过狭仄的小巷才能到达。


除了新亚书店,还有田园书屋等十几家旧书店都坐落在闹市的高楼层。如果不是楼道墙壁上贴着书目推荐,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书店。

你不会在这里看到投资类、爱情类或旅游类畅销书,但学术类的如罗尔斯的经典之作《正义论》、艾克的《论文学》,甚至钱穆的《新亚遗铎》等冷门书籍,都可以找到。

2009年,新亚书店开始做买卖平台,每年会举办三到四次拍卖会,拍卖物品主要包括旧书刊、名人手稿等物件。不知道这种模式会不会成为除了传统的门市经营之外,旧书店得以生存的新门道。
茉莉二手书店

坐标:台湾光華商場地下室22號舊書攤 书店总监:傅月庵
创始人:蔡谟利
傅月庵曾提到过台湾旧书业的由来,一部分来源于1949年后从大陆过去的文人,另一部分来自于1949年之前,台湾被日本统治的50年期间,日本的文化留下的印记。

茉莉二手书店的名字取自老板夫妻蔡谟利和戴莉珍的中间字。


蔡谟利曾经是便利店“7-11”的店长,从父辈那里继承了书店之后改变了原有的旧书店模式。所以这家旧书店不同于其他有点脏脏的旧旧的旧书店,据说夫妻俩以知名的诚品书店做参照物,花了一百多万人民币装修。


所有的旧书不仅分类整齐,还都用酒精消毒并修复过,时不时发会员卡办促销,这才有了现在的茉莉二手书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它虽然隐匿在台湾大学附近罗斯福路四段的小巷,但每个周末,前来“淘宝”的读者都络绎不绝。


这里每年还会举办多次捐书、义卖活动,不知道汪涵开旧书店做公益的创意是否来源于此。


这家店起源于台北,后再台中、高雄也开了分店,拥有12万名会员,最大的店面有300多平方米。
山本书店

坐标:东京


日本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曾大量刊行中国经典,还有大量中国典籍也曾流入日本,所以在那里你能淘到一些国内不易买到的中国图书,若是有缘,还可能发现一些十分罕见的中国善本、真本、孤本或绝版珍贵书籍。



 日本也好,香港和台湾也罢,旧书来源除了直接收购,就是找回收废品的大爷大妈买回来。但是这两种途径现在已经渐渐丢失了。


我们都渐渐习惯了在网上买书、下载电子书,不仅价格便宜,携带也方便,所以旧书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而实体店面的租金又大幅飙升,于是有了类似香港对旧书店以“二层书店”的调侃。当然,更多的书店其实是倒闭了。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很多内地人南下香港来买书,外国人也会选择来香港淘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书来了解中国的历史。


当时,像新亚这样的旧书店全港超过100家,如今香港仅剩10余家这样的旧书店,而且多数从市中心搬到了“更高”“更远”的僻静之地。 


明天老笑会带你看到伦敦、澳门和墨西哥的旧书店,好好期待吧~~


【版权申明】本文由公众号“笑的老花园”原创出品,作者:老笑,转载请带上这句话。


*图片源于网络,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还请在后台联系我哦~

讨论送书:#你最想读的一本书#


在评论区写下你最想要的一本书➕打动人心的原因 #,小编会选出十条精彩留言在明天的头条推送,被选中的宝宝们将有机会免费得到你想读的书哦,还有网红明星们都喜欢的凤凰新闻定制笔记本等着你!


你可能想看:
污水渗坑 | 渔网袜 | 艾滋病 | 西游记 | 农村青年 | 培训贷 | 国货

 


在评论区▼留下你最想要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