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纷呈!12个主题报告,20位顶级专家,数十家主流企业,300余名产学研精英业者共赴这场鳜鱼产业盛会!

Perch & Bass 鳜鲈前沿 2019-10-17

----- 广告 -----

-----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鳜鲈资讯 -----

一场鳜鱼产业精英业者的思想碰撞。

  • 文/图 鳜鲈前沿 编辑部


“2019鳜鱼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5月25-26日,由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武汉鳜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联合主办,鳜鲈前沿承办,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协办,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台州金湖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益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银牌赞助的“2019鳜鱼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杨弘、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汪亮、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尹恒、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金开红、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关桓达、美国奥本大学教授陶亚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梁旭方、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农学部研究科教授高桥隆行、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张建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薛敏、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赵金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叶星、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董传甫、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院研究员刘伟、长沙学院教授褚武英、俄国太平洋渔业研究中心科学顾问Sergey Zolotukhin、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黄永涛、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董事长易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崔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缪祥军、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欣、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桃山、台州金湖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万桂林、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钧、浙江益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文瑞、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广添、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华东、湖北丹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军、水产前沿杂志执行董事揭小丽、鳜鲈前沿主编李静以及鳜鱼产业精英共计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鳜鱼产业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存在的痛点和机遇。


部分前排嘉宾


大会开幕式


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汪亮致辞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金开红致辞


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关桓达致辞


精彩主题报告


报告题目:鳜鱼摄食机理与人工驯饲技术及易驯食品系“华康3号”报告嘉宾: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鳜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梁旭方


鳜鱼终生只食活饵料鱼,饲料替代活鱼养鳜因驯食人工饲料难度高、机理不明等原因成为世界级难题,制约了鳜鱼产业的发展。报告中,梁旭方教授讲解了鳜鱼人工饲料可控养殖技术体系的研发思路,并介绍了鳜鱼摄食机理与人工驯饲技术以及鳜鱼代谢调控机理与实用饲料的研发。


其中提到,鳜鱼摄食具有弱光视觉识别活饵、化学感觉仅决定吞咽、侧线振动诱捕活饵的特点,通过从视觉上在晨昏弱光驯食、从食欲上添加促摄饵物质诱食、通过已驯食鳜鱼作为示范并对鳜鱼进行“一次驯化—恢复活饵—再次驯化”学习记忆等方法可显著提高鳜鱼生长和饲料利用。


鳜鱼饲料配方优化方面,梁旭方教授提到,鳜鱼饲料营养具有蛋白质需求高(>45%)、脂肪需求高(12-15%)、淀粉耐受性差(<10%)等特殊要求,鳜鱼饲料物性具有外形长条状、大颗粒缓沉或浮性料为佳、肠道溶水性好等特殊要求。


1、饲料中淀粉添加量低于10%利于鳜鱼生长,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性增加,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含量明显增多;而摄食20%淀粉会造成鳜鱼肠道微生物结构失调,多样性下降,不利于肠道健康。


2、鳜鱼摄食10%淀粉含量的饲料之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性增加,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含量明显增多;而摄食20%淀粉会造成鳜鱼肠道微生物结构失调,多样性下降,不利于肠道健康。


3、鳜鱼(50±5g)饲料中亚麻酸/亚油酸比例为0.81时达到最大生长,比例为0.94时,肝脏脂肪酸合成量最大,肌肉中高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最高。


4、饲料中分别添加10%及30%的菜粕饲养鳜鱼8周,结果显示鳜鱼对植物性蛋白接受能力差。不同浓度菜粕影响鳜鱼脂肪蓄积的机制不同,低菜粕通过降低摄食,TOR通路被激活,进而降低脂肪组织脂肪合成;高浓度菜粕通过降低肝脏及脂肪组织中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来抑制鳜鱼生长及脂肪蓄积。


报告题目:低淀粉膨化饲料加工配方及工艺参数优化

报告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薛敏



低淀粉膨化浮性饲料生产中存在颗粒在水中稳定性降低、膨化后的颗粒塌陷、影响颗粒的膨胀系数、颗粒均匀性和美观程度以及“大小料”现象,严重时出现部分颗粒下沉等

问题。薛敏研究员在报告中讲解了内源脂肪、加工参数和功能性蛋白源对低淀粉膨化浮性饲料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低淀粉膨化浮性饲料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


在优化试验中,薛敏研究员提到,针对低淀粉膨化浮性饲料,响应面模型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加工操作参数组合为:调质后水分含量32%、螺杆转速239rpm、模头温度145℃,在该组合条件下,饲料容重低于490g/L(模板直径3.0)、膨化率1.48、浮水率100%、溶失率3.92%、SME20.09kJ/kg。参考基于量纲分析法的容重模型,通过对现有数据分析获得了低淀粉膨化浮性饲料的容重拟合方程(R2=0.8891),容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调质后水分含量条件下模头温度和螺杆转速的操作区间存在差异,且随着调质后水分含量的升高模头温度和螺杆转速的操作区间增大。


报告末,薛敏研究员做了以下总结:

1、低淀粉膨化饲料配方原料的加工特性至关重要,建议低淀粉膨化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品控中引入加工特性指标测定;

2、高分子量支链淀粉含量与低淀粉膨化饲料加工质量正相关;

3、挖掘蛋白质原料的加工功能性,可大大降低非计划停机风险;

4、每一台膨化机针对一个成熟的配方,通过中心组合试验,以容重或黏度为模型,构建理想操作窗口,是避免不同班次生产工人生产质量差异和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报告题目:翘嘴鳜的人工配合饲料和驯化方法报告嘉宾:日本爱媛大学教授高桥隆行


翘嘴鳜与通常的淡水鱼不同,有着选择性将活仔鱼作为其饲料进行捕食的特性。翘嘴鳜的孵化仔鱼对有能力进行捕食的大型动物性漂浮生物完全不捕食;对口径比自身小的仔鱼进行全鱼体捕食,将口径比自身大的仔鱼从尾部进行捕食,部分消化,把无法塞进嘴巴的头部留在外面。高桥隆行教授提及,据观察翘嘴鳜仔鱼并不会对水中静止的仔鱼和附着水池壁上的金鱼仔鱼进行捕食。当处在无饵料仔鱼的无摄食状态下,6日会出现死亡,9日全部死亡。


鳜鱼仔鱼开始摄食时,选择比竖向口径1.05-1.29mm、横向口径0.65-0.95mm更小的活仔鱼饵料进行捕食。鳜鱼主要依靠视觉认知,光暗度影响捕食率,试验表明,400lux的弱光条件下捕食率最高。人工开口料和驯化料需要满足大小、性状、颜色、动作等视觉要素。


为了让翘嘴鳜在刚开口后的仔鱼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选育非常重要。要选出成长速度快,容易驯化的优秀亲鱼进行交配,或以DNA标记技术来选育。高桥教授认为,翘嘴鳜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需要选择在稚鱼变态时20mm左右的时机。他强调,饲料直径1mm,长度5mm,为了不对翘嘴鳜捕食造成违和感,需制成拥有柔软物理性质并漂浮于水面缓缓下沉的特性;还必要满足翘嘴鳜对味道和氨基酸、核酸等物质的诱食性需求。


高桥教授表明,驯化速度存在个体偏差,早驯化成功的鱼,比驯化慢的鱼更快成长。因此驯化14天时要根据驯化状况进行鱼苗筛选,并对驯化成功的鱼苗大小进行三个阶段的大小分筛。高桥教授同时根据鳜鱼摄食习性总结了合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 分别是稚鱼期50%,幼鱼约在48-50%,成鱼在45%左右。不过他也强调,因为鳜鱼的消化能力有限,蛋白质需要更好地利用, 因此正确的氨基酸构成才是重点;鳜鱼的配合饲料化需要最合适的氨基酸组成量和能量含量,以及两者的合理比例。


报告题目:鳜鱼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概况报告嘉宾: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赵金良


上世纪60年代前,野生鳜鱼资源较为丰富;70-80年代华北地区因气候变化野生鳜鱼资源衰竭;80-90年代,由于人为活动,各大水域野生鳜鱼资源衰退;到21世纪,天然资源进一步衰竭、部分物种濒危;目前,野生鳜鱼捕捞量低,鳜鱼养殖苗种完全来自人工繁殖,人工育成品种包括翘嘴鳜“华康1号”、秋浦杂交斑鳜、长珠杂交鳜、金鳜、华康3号及广清1号等。


报告中,赵金良鳜鱼教授分享了其对鳜鱼产业发展的思考。目前鳜鱼产业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反思“发展历程”;鳜鱼养殖受制于饵料鱼制约,近期饲料养殖“火爆”,但要防止产业规模过快、过热发展;部分苗种质量低(成活率低、携带病毒率高)等。对此,赵金良教授提出,鳜鱼产业健康发展可从改善质量安全、提高苗种质量、多元化养殖品种、完善养殖技术、探索健康养殖、绿色发展及产业链继续延伸(物流+加工)等方面入手。


报告题目:翘嘴鳜遗传多样性评估及利用报告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叶星


2018年全国鳜产量约32万吨,五个主养区鳜产量27.67万吨,占86.5%。2019年预计产量略有增长,约33万吨左右。目前鳜鱼饲料研发及苗种驯食取得一定进展,鳜鱼加工与市场逐步打开。在国家政策下,未来鳜鱼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是健康养殖、绿色发展,选择优质苗种是健康养殖的关键点之一。


报告中,叶星研究员介绍了翘嘴鳜“广清1号”的培育过程与养殖应用情况,其所在团队针对翘嘴鳜“广清1号”已完成连续4代的鳜选育家系的构建,最近完成了选育第五代的构建。每年所选育的优质亲本,为养殖生产提供了大批优质苗种,选育鳜“广清1号”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存活率高且个体规格趋于一致。


报告题目:黑龙江鳜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刘伟


鳜鱼曾是黑龙江流域标志性的特产鱼类,是黑龙江省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据上世纪50、60、80年代调查,鳜鱼在黑龙江中游、松花江全域、乌苏里江中下游广泛分布。上世纪至本世纪初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鳜在黑龙江黑河段、同江段、抚远段,松花江肇源至肇东段(双城)、汤原竹帘段,嫩江中下游种群资源丰富,产卵场分布较广。


鳜对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较高,由于人类活动、捕捞过度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其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种群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产量下降,个体变小,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天然水域的野生鳜鱼大个体已经很难见到踪迹,致使繁殖群体数量少,种群结构不稳定,资源状况堪忧。仅在黑龙江同江至抚远段、松花江下游同江段,乌苏里江饶河以下江段有一定资源量。目前,正在采取措施恢复种群资源。现在黑龙江同江市、松花江肇东市境内建有省市级原良种场,肇源茂兴湖、肇东、抚远等地均有鳜鱼苗种场。


报告末,刘伟研究员提出以下几点问题与建议:1、资源保护与利用;2、种质资源保存;3、遗传多样性保护;4、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历史与鱼文化发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刘伟:人类活动频繁的天然水域很难见到大个体野生鳜鱼的踪迹,资源状况堪忧。


由于人类活动、捕捞过度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种群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产量下降,个体变小,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天然水域的野生鳜鱼大个体已经很难见到踪迹,致使繁殖群体数量少,种群结构不稳定,资源状况堪忧。


报告题目:黑龙江流域的大麻哈鱼和鳜鱼研究报告嘉宾:俄国太平洋渔业研究中心科学顾问Sergey Zolotukhin


Zolotukhin教授表示,俄罗斯人口密度低,农业面积小,没有大型工业,生态系统被保留得较好,可是鳜鱼不包括在商业捕捞的24种鱼里。鳜鱼是禁止商业利用的物种,资料非常少,关于黑龙江流域鳜鱼最详尽的介绍有50年的历史。从90年代开始,俄罗斯境内就禁止捕捞鳜鱼,因此没有相关的测量统计数据。根据历史记录,鳜鱼在俄罗斯地区的历史捕捞量约为24吨,最大捕获个体为8.6公斤。据2002-2005年的环境调研评估,就黑龙江主要水道、支流超过7000尾鱼进行的取样分析,鳜鱼占比很低,并非主要淡水品种,仅在冬季进入黑龙江流域。但数据显示近几年的鳜鱼捕获率在增加。所以Zolotukhin教授提出一个疑问:黑龙江流域到底有多少鳜鱼?他根据统计数据估算给出的答案是,在黑龙江流域的鳜鱼成鱼量大约有50000尾。


报告题目:MicroRNA与鳜鱼肌肉的分化生长报告嘉宾: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张建社


张建社教授在会上给大家分享了红白肌肉中的MicroRNA;MicroRNA 143与MyoD基因表达;MicroRNA 103或144与SMyd1a和smyd1b基因;以及限制喂食中的MicroRNA 表达。


MicroRNA是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细小RNA,通过影响mRNA稳定性和翻译过程,在后期转录对特殊序列进行基因表达的调节。MicroRNA存在于鱼类肌肉中,但以往有关它的研究仅限于已知基因谱序列的模型鱼类品种,而鳜鱼不在其中。因此研究MicroRNA对肌肉性状的控制,以及进一步了解肌肉仟维的调节机制非常必要。肌肉组群分为耐力型的红肌和爆发力型的白肌。张教授研究了MicroRNA的表达以及其在鱼类肌肉生长的功能。


通过测序分析,张教授团队在鳜鱼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中发现了为sch-miR-181a-5p这种MicroRNA进化性预留的结合位置。有趣的是,前者的mRNA和后者,在红白肌肉中的表达互相矛盾。荧光素酶的实验表明,sch-miR-181a-5p直接针对肌肉生长抑制素。张教授提出,MyoD基因是重要的肌肉细胞界定和分化的转录因子,MicroRNA 143对MyoD基因的向下调节表现在骨骼肌肉的生成过程。他表示,MicroRNA对控制基因表达,调节骨骼肌肉和心肌分化生长的Smyd1类型蛋白基因表达起到抑制作用。在微阵列分析试验,两组MicroRNA,miR-103和miR-144通过调节Smyd1a和Smyd1b基因表达,在鳜鱼红白肌肉中分化性表达。随后张教授谈及MicroRNA在鳜鱼限制投喂试验中的表达,他认为补偿性生长是高效的鳜鱼养殖模型,饥饿处理和重新投喂后恢复生长率的机理可能会导致某些MicroRNA表达,阻碍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功能。


最后张教授强调,为对应产业战略需求,应加强基因技术与鳜鱼新品种研制,通过过表达特殊肌肉细胞膜蛋白Myomaker并敲除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对肌肉生长的影响,研究超肌肉型鳜鱼新品系的可能性。


报告题目:鳜病毒病及其免疫防控报告嘉宾: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董传甫

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毒病为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弹状病毒(SCRV)和蛙虹彩病毒(MRV),苗期偶见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危害程度从重至轻依次是ISKNV、MRV、SCRV、VNNV,其中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可全程感染鳜鱼,大小通吃,不大不小最亏,发病后死亡率很快飙升,高达90%以上,通常两周内停止,康复鱼很少但不用担心起再次发病。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是国内鳜长期以来头号病原,也是国内研究工作做得最好的鱼类病毒之一。鳜ISKNV灭活疫苗接种鱼实验室内免疫保护率(RPS)近100%,田间试验保护率超过90%,目前完成了由农业部兽药局主持的第三方复核,近期有望获得新兽药证书并上市。


针对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和蛙虹彩病毒,董传甫副教授所在团队于2015年开发出鳜ISKNV+MRV二联灭活疫苗,最新改进的联苗对MRV和ISKNV的攻毒保护率皆为100%。但问题绝非如此简单,需配合高灵敏检测手段。


报告中,董传甫副教授提到,鳜ISKNV商业化疫苗获批在望,希望能给广大业界朋友带来福音,而新发MRV给鳜鱼养殖蒙上新的阴影,其团队正在努力克服。


报告题目:鳜鱼饲料研发与养殖应用报告嘉宾: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助理、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传忠


鳜鱼饲料已成为饲料厂家必争之地,但目前还存在很多瓶颈:1、易驯化苗种缺乏,种质退化严重。2、饲料养殖缺乏配套技术,成活率低,病害频发。3、配合饲料缺乏标准,诱食差驯化慢,长速比活饵慢,肝肠问题突出。4、饲料养殖用药普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5、鳜鱼饲料养殖现状:全程冰鲜鱼不足10%,鳜鱼饲料覆盖率仍低于5%,全程饲料养殖更不足1%。活饵仍是主要饵料。


朱传忠在报告中介绍了鳜鱼饲料产品设计思路,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乳酸菌降低鳜鱼的饲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乳酸菌改善了鳜鱼的糖代谢,降低了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AST和ALT活性,肝脏切片也对应显示,适量的乳酸菌促进了肝脏健康;降低了肠壁肌肉厚度,有益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细菌检测也显示,乳酸菌提高了益生菌的丰度,降低了有害菌的丰度;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乳酸菌,增强了鳜鱼的碳水化合代谢、糖链的合成和代谢;降低了氨基酸代谢。


针对目前饲料养殖鳜鱼的痛点,朱传忠提出以下三点解决思路:1、苗种不断改良。饲料摄食定向品种改良,易驯化,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2、养殖模式创新。实现环境可控生态养殖,菌藻均衡调水防病;3、综合解决方案。提供优质饲料和高效生物科技产品,提供养殖解决方案,培训技术,示范推广。


报告题目:鳜鱼主要寄生虫病与防控措施报告嘉宾: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


鳜鱼常见寄生虫种类包括鞭毛虫、纤毛虫、粘孢子虫、节肢动物、蠕虫类,鳜鱼寄生虫病爆发原因如下:1、品种老化或单一,可能培育出了某类寄生虫易感宿主;2、养殖模式中养殖品种的单一性,放养模式不合理;3、饵料鱼等残渣蓄积,导致水体理化失调,可能会导致某种寄生虫病爆发;4、对于寄生虫病害应绿色防治、科学用药,切记盲目用药。


报告中,顾泽茂教授对鳜鱼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提到,车轮虫最适繁殖温度22-29℃,危害鱼苗和鱼种,晚春和春夏之交容易发生,防治方法是通过水质调控,不让车轮虫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物种,改良水体环境,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苗种可用福尔马林洗浴。


多子小瓜虫可感染鳜鱼各个时期,因其形成肉眼可见的白点症状,其引发的病害又称“白点病”。多子小瓜虫属于内寄生,在鱼体寄生时期对药物治疗具有很高抵抗性,治疗目标应该聚焦于水体,而不是治疗鱼,具体可通过以下三方面:1、水温是重要的因素之一;2、能够在低温状态生存较长时间;3、需要多种方法结合处理,如调控水质,改良底质等。


报告末,顾泽茂教授总结到,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是寄生虫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可通过精准诊断、提早预防,合理用药、科学防治,养水护水、维持稳态等措施防控。用药原则应不使用违规或三无药品,不使用无批号药品,不过量使用某一类药品,不盲目听信药品药效。


报告题目:池塘网箱饲料养殖鳜鱼技术及关键点报告嘉宾: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永涛


目前饲料养殖鳜鱼有循环槽养殖、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池塘架设网箱养殖这几种常见养殖方式,池塘网箱饲料养殖鳜鱼具有以下优点:1、生长速度快(较池塘散养快10%—20%);2、养殖成品规格整齐;3、水质易调控,病害较少、成活率高;4、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控制产品上市的时间,达到效益最大化;5、捕捞方便,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黄永涛副所长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池塘网箱饲料养殖鳜鱼设施设备关键点,并讲解了池塘网箱饲料养殖鳜鱼管理要点。


1、驯化苗的选择——“四看”:(1)看规格:要求规格最好在每公斤100尾左右;(2)看摄食情况:是否每一尾鱼都摄食了饲料;(3)看健康状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鳜鱼苗种一般比较肥满,体色光亮,无病无伤;(4)看整齐度:鳜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驯食喂养后,其个体生长存在一定差异。养殖者选苗时,建议要求供苗单位过筛后再起运。


2、苗种的放养:水温上升到22—25℃时,即可进行鳜鱼苗种的进箱放养工作。放养规格最好在每公斤100尾左右,关键是要了解供苗单位提供的苗种是否真正驯化成功且已经全部摄食配合饲料,放养密度一般为50尾左右/平方米。鳜鱼苗种进箱前用3%的盐水浸泡2-3分钟,池塘外围按整个池塘面积的水体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连续2-3天,注意切忌将药液直接洒在已放苗的网箱中。


3、饲料的选择:鳜鱼饲料有膨化颗粒饲料和软颗粒饲料。(1)膨化颗粒饲料:投喂比较方便,饲料悬浮在水中,鳜鱼摄食起来方便观察,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但颗粒较硬,鳜鱼摄食后消化相对较慢。另外,膨化颗粒料在病害防治时拌药难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在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上会打折扣。建议平时投喂膨化料的养殖者,拌药饵时加工软料。(2)软颗粒饲料:通过加工之后饲料颗粒比较软,鳜鱼容易消化,方便药饵的拌制。但加工比较繁琐,投喂量不容易把握,易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养殖水体。


4、饲料的投喂:(1)开水龙头诱鱼:第一次鳜鱼苗进箱经过消毒杀菌等处理后,最好在喂食前1-2小时即可将诱食的水龙头打开冲水,引诱鳜鱼集中在流水处附近活动。待鳜鱼习惯后每次在投喂前几分钟开水龙头即可。(2)饲料投喂:鳜鱼有喜荫怕阳的习性。投食时间宜选择在早上日出前、下午太阳快落山为最好。要遵循“定时间、定信号、定地点、定投喂量”的原则,一般是慢-快-慢的投喂节奏。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左右;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40分钟。(3)保健预防:鳜鱼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过程中要定时添加护肝增强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的保健药品。


5、池塘水质管理:透明度一般在25-30厘米之间,pH7.0-8.0之间最好。氨氮<0.3mg/L;亚盐<0.2mg/L。24小时开机增氧,如天气晴朗光照充足,可以将微孔增氧设施关闭1—2小时,但必须同时开启网箱两边的水车推水,以确保网箱内鳜鱼的溶氧充足。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制定合理的投食计划,根据鱼体增重、水温、天气状况等,灵活把握投喂量,减少浪费及残饵等有机物质的耗氧量。


参展企业风采


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台州金湖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益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



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绵阳市安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互动环节


(更多互动内容,敬请关注鳜鲈前沿)


参观农业部鳜鱼育种创新基地


鳜鱼仔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华康3号亲本


鳜鱼苗


部分参观人员合影


更多花絮




会议图片直播入口

 2020年中国水产前沿展招商中...

↓↓↓


中国水产前沿展直播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