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映红:拖延症和贫穷是因为你想知道的太多了

2014-04-17 唐映红 大家


这些吸引你注意力,吸引你眼球的资讯透过电视、电脑、手机APP、短信;甚至透过地铁、公交上的液晶屏,你每天可能会无数次地和同样的资讯碰头照面。
…………………………

文/唐映红

最近,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13垃圾短信报告》称,去年中国手机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总量超过2000亿条,给全国手机用户造成超过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其中,受骚扰最严重的是北京的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会收到2.22条垃圾短信,紧随其后的是河南、吉林、江西、上海等地区。受骚扰最严重的前10个城市,基本上都位于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

我估计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对这条新闻有“感同身受”的共鸣。即使像我偏居西南小城,每周收到三五条垃圾短信那也实在是稀松平常。

如果把垃圾短信定义为未经允许就擅自发送到用户手机的讯息的话,那么除了垃圾短信,每天还有许多经过你“允许”的各种短信会使劲塞到你手机里。

以我的生活为例:

孩子上学,学校会塞给你“校讯通”,每天一条;几年前曾经短暂参加过一个健身俱乐部,然后这几年来,健身讯息每天一条;陪太太逛街血拼,若干家各种品牌的促销短信,随时冷不丁就塞一条进来(太座血拼后多留我的手机号码);所在高校,每周要发一条“校园手机报”;订个手机套餐,又附赠若干“手机新闻资讯包”;至于4S店、轮胎店、洗车店,以及流连过的茶楼、驻足过的蛋糕店,只要你一不小心留个电话,“温馨提醒”隔三岔五就发到手机没商量。

最离谱的是,我甚至还定期收到发给这个手机号码的前任主人的短信,来自某个脐血库的问候。


我相信,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广、如果你有更充实和丰富的社交生活,那么,你的手机里将塞满更多有用没用的各色讯息。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我们的手机稍不注意就被各色讯息“淹没”,但下载一个过滤讯息的APP,实际上也能很轻松搞定。

搞定这些你明知没用的讯息很轻松,但要搞定那些似是而非的讯息就没那么轻松:

如果你不想错过分别十几年的老同学突然造访,那么你就必须要仔细甄别分开十几年的“老同学”是不是真的在你的城市附近遇到车祸又刷不了卡;如果你不想漏过一些与你休戚相关的重要资讯通报,那么你就必须要认真分辨你的银行卡是否真的被恶意透支数额巨大,或者你的账户被贩毒集团用来洗钱,“警察叔叔”提醒你赶快将余额转入公安局的安全账户;如果你不想为了避债而玩消失的把戏,那么你就要记着核实“债主”突然通知你换了一个账户到底是真是假。还有,诸如你老公出差遭遇车祸急需现金垫付手术费;你儿子嫖娼被抓不马上交罚款就可能被拘留半个月等等。这些讯息哪一条属实都足以令你肝肠寸断,不敢稍有懈怠。



(网络图片:2014年1月11日,艺人汤唯被电信诈骗损失21万元)

哪怕你自恃没心没肺,铁石心肠;比汤唯更精明聪颖,那些讹诈你的讯息完全不能使你陷入丝毫犹豫和担忧。那也别高兴过早。你打开微博、QQ空间,或者微信,你的同学、朋友、同事转发的各种痛心疾首的爱国讯息,你信还是不信?转还是不转?

比如,我今天打开电脑,一个本地文化人扎堆的QQ群里就散布着这样一条讯息:“20号以后,20号以后,20号以后,中国人注意啦!中国人再不认真看看,中国就要遭到灾难了!”然后蛊惑你去肯德基、麦当劳用餐要开发票。

这还不算什么。高校教师扎堆的另一个工作群中,有年轻女教师语重心长地转发:“转基因是共济会种族筛选的阴谋!抵制转基因就是拯救中华民族的未来!!”面对这些痛心疾首的爱国资讯,你“不转不是中国人”,你不信更是“理中客”。


如果这些资讯都不能“伤”你分毫,那么每天铺天盖地的各种新闻资讯总该“淹没”你吧?!前一段时间无论是打开电视、打开电脑,还是点开手机APP,马航MH370成为全国人民魂牵梦系的伤痛,你怎么着也得点一支蜡烛,捂一下心口吧。

转眼之间,马航的资讯被文姚马绯闻所取代,你是怒斥文章这渣男,还是心领神会他“情有可原”?当半个月前明星们纷纷秀“今生再不去马来西亚”的拳拳赤子之心,你无论如何也该点32个赞。至于现在明星们再也不敢提“今生再不去兰州”,你也完全不必认真去想凭什么马来西亚“可能”隐瞒真相就活该被抵制;而兰州摆明了就是瞒报还抓“谣”却享受国民待遇。

当然,还不知道你能不能从崔永元老师和方舟子的论战中搞清楚到底谁最可能正确。他们的论战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在这个时代就是生产力。国民岳父韩寒无论在微博上说什么,哪怕什么都不说,粉丝的留言都自成一道风景线……

这些吸引你注意力,吸引你眼球的资讯透过电视、电脑、手机APP、短信;甚至透过地铁、公交上的液晶屏,以及电梯里同事间的寒暄,你每天可能会无数次地和同样的资讯碰头照面。

其实,这些资讯你看一遍就记住了,而你一天看了80遍。这种效率要搁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科幻小说之父)的时代,都可以环绕地球一周了。

太便捷了!资讯时代使你轻松划动手指就能获悉20年没有联系过的同学又到泰国度周末了,某个肥硕的女同事在练瑜伽时邂逅一个酷似金秀贤的面瘫帅哥,你的女神姚晨从三亚回北京了……

如果说1964年《纽约时报》的编辑沃特·苏利文(Walter Sullivan)首次在大众媒体用“资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来形容当时由于电脑普及所带来的资讯浪潮,那么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恐怕只有“资讯核爆炸”才能形容淹没你我的这片资讯汪洋。

如果回过神来,每天围绕着你的这些资讯到底有什么意义或价值?你因此而变得更聪明理智了?

恐怕没有,越是在冗余的资讯面前,人们越是执著地过滤和筛选掉那些不符合自己态度和偏见的资讯;即使仅仅剩下的那些与自己“三观”一致的资讯,也足以排山倒海之势迎面涌来。

也就是说,偏见不大可能随着海量的资讯而改变或扭转;更多的时候只会强化和加深人们的偏见。试想,谁最可能点开崔永元老师的报告认真阅读并推荐给亲友?


那么,你会因为资讯的充足而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吗?对不起,你其实更可能陷入拖延症的泥潭。太多的冗余资讯使你的大脑处于资讯过载状态,而真正有价值的有效资讯又严重匮乏。

太多的无效资讯耗费了你宝贵的注意力和有限的大脑认知资源,即使面对有价值的资讯你也可能轻易地漏过。这种资讯选择的焦虑妨碍了你切实行动,即便给你再多时间,你依然会把它耗费在无谓的资讯挣扎中。


也就是说,你甚至不大可能因为资讯的富足和便捷而变得更快乐。宝贵的注意力和大脑认知资源被太多无效的冗余资讯所耗费,你将不再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思考真正的“问题”。

即使你和朋友聚餐,也常常出现各自低头拨弄自己的手机的场面;当菜肴上桌,你也不在乎是否可口美味,而是想着如何才能拍出一张诱人的照片在朋友圈分享。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就认为,我们贫穷或者拖延的根源就在于大脑的“带宽”(bandwidth)被眼前的资讯所占据,而令我们无法腾出足够的“带宽”来认真思考长期的打算和规划

那么,处于资讯过载的你,又该如何破呢?

穆来纳森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回到资讯匮乏的时代(其实你也退不回去),而是建立资讯的辅助筛选机制,以帮助自己挑选重要资讯。

(注:本文原标题为《资讯过载的“你”,还好吗?》)


【作者简介】
唐映红,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高校心理学教师,自由撰稿人,从事心理学科普写作。


……………………………………

除今日推荐外,您还可“@作者名”看这些文章:

@王翎芳 《作为糖衣炮弹的福山雅治》

@柯志雄 《搞定水污染,需要先搞定谁?》

@鹤马 《艺术拍卖:加冕和去魅》

@汤祯兆 《一次香港网络文学的胜利: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

@师北宸 《习惯改变命运,命运知道吗》

@易鹏 《疏散北京或“绕过”保定廊坊》


《大家》版权声明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合作请联系:

  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唐映红先生《大家》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