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戈:世界担心中国什么

2014-08-29 吴戈 大家

中国的当务之急恐怕不是反复宣示“国强不霸”的美好意愿,而是首先克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战略短视。

…………………………

《世界担心中国什么》

文/吴戈


【澎湃做了什么】


最近,新生媒体澎湃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题为“中国想要什么”(What China Wants)的文章的编译引发争议,业内人士纷纷批评这种人为裁减的不专业。


不过,将此视为专业问题的翻译家和新闻学者们难道不知道,在中国几家最大、最权威的官方新闻机构,有选择地编译外媒是一项相当正式而浩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直到将编译由国内完成发展到由驻外记者在当地完成,同时更善于体现“国家利益”和宣传意图的新秀出现,这就是《环球时报》。与它们相比,在编译手法上,澎湃不过是小学生。


晚清中国若无人睁眼看世界,恐怕后人连马克思也不认识。今天,难道又要在了解“世界如何看中国”时“为君讳耻,为贤讳过,为亲讳疾”?


【世界担心中国什么】


世界对中国担心什么,《经济学人》说得其实很侧面,归根结底就两件事:野心和秩序。


——[野心]


说到野心,近年国际关系学界常用“assertiveness”来描述中国,意思极为微妙,既有果敢之意,尤指大胆而清晰地表达诉求和立场,也指过分自信和武断,略显咄咄逼人。比它更进一步的arrogance(傲慢,自大,自负)就直接跨入贬义了,在行为上往往令人不快,而且是基于一种优越感。中国当然没到arrogance这一步,但英语中明明也有完全褒义的词,enterprising(进取,有魄力,雄心勃勃),却没人用给中国,显然对中国的真实意图存在疑虑。


在公众最好懂的层面,中国的意图当然是外交部发言人苦口婆心的原则立场阐述——中国决心打破“国强必霸”的怪圈。


然而社会对此似乎并不配合,兹举一例。前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将“东风-41”列为“弹道导弹排行榜的世界第一”,照例激起中国公众对本国核力量何时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火热关注。且不说“东风-41”的几项技术突破在对手手中都已出现几十年,而且汉和只是将其表面指标与美国分别已经服役40年以上和25年以上的两种导弹相比,最关键的是中国这种追赶是否意味着取代苏联与美国争霸?


为爱国情感激荡的中国主流公众和媒体当然不敢与“国强不霸”的官方立场对立,他们只是一股劲地从百年屈辱、文明古国复兴、大国地位和与经济实力相称等依据乘风破浪,全然不懂大国竞赛中实力变化必然引来猜疑和对抗的规律,更不看冷战结束以来核对抗其实大大降温,中国取代苏联的地位并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官方和学界非常清楚,中国适度改善核力量只是为了保障原有的自卫手段不被美国的反导等举措抵消太多,实乃保持力量平衡。


其实,对“东风-41”上令人热血沸腾的分导式多弹头,美苏早就出于减缓军备竞赛的共同利益,在双边裁军条约中严格限制。很多国人心驰神往的“三位一体”核力量,前提也是“相互确保毁灭”的核对抗登峰造极,核打击手段层层加码,走火入魔。


更给这些人信心的是中国在最前沿领域的狂飙突进。这方面与美国并驾齐驱到何种程度?美国成功的,中国也能成功,比如2014年1月达到10倍音速的WU-14高超声速武器实验;中国失败的,美国也失败了,比如8月7日WU-14再次试射失败不到3天,美国AHW也凌空爆炸。


对中国这样“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核威慑,以及导弹部门目标有限,全社会却硬要东风压倒西风的野心,如果西方“图样图森破”的人群照单全收,精明者明明不信却装作“吓尿”,从而扣发中国盼望的“应得尊重”,恐怕要算一个最坏、却最有可能的结果。


——[秩序]


美国主导的现行世界秩序当然对中国有所不利,但中国对旧秩序的打破和新秩序的建构也并不那么深谋远虑,这方面也可管中窥豹。


8月18日,中国一架歼-11B战斗机对一架在东海上空“例行侦察”的美国P-8A巡逻机接近到不足15米(后证实为9米)并滚转,被美军视为“威胁动作”提出抗议。


过于沉浸在这幕“犹如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场景”中的中国公众大多忽略了这次事件与以往的区别:中国并未指责美机侵犯领空,只是强调依据2013年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对美机的活动进行查证。虽距离如此之近,但对这架并未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的美机,中国也并未强调驱赶。而美国的抗议只是针对距离过近和危险动作,也不涉及中国查证的合法性。


然而中国半官方爱国舆论的回应依然是“别国家门口不是后花园”,美机对中国抵近侦察不光是“挑衅”,而且威胁中国安全,这显然是无视这种争议的实质——中美两国对领海之外的专属经济区上空军机活动权限有不同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此并无明确禁止。


实际上,美国人想的是与中国建立规则,首先是军机相遇如何避免危险,但他们难以理解的是中国即使认可美机在这里出现的权利,也长期对这种居于劣势的局面感到极为恼火。


只是中国比较忽略,随着自身实力的上升,规则正变得重要起来。这次事件后,尽管中国仍有人又一次义正辞严地质问“如果别的国家以同样的借口和理由,派军机到美国家门口进行抵近侦察,美国会做何反应”,却忘了不到一个月前的一条新闻,在回应“美称中国侦察舰窥视环太军演”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首次使用了“在对方领海之外的国际海域”活动来表明中国行为的合法性。虽然中国至今仍可以用侦察规模和频度过大指责美方,但美国媒体7月就注意到:至少在法理上,中国以后恐更难指责美国。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5月24日,两架中国战机在东海逼近日侦察机最近仅30米。随后中国透露日军机对中国战机跟踪最近仅10米。6月11日中国两机又接近到日机约30米和45米处。


不过美日再次被震撼的是中国评论员和网民说话连昨天的报纸也不用看的绝招。7月中国舆论对日机靠近的愤怒声讨大多只字不提中国飞机也靠近日机,中国军事专家还能在己方军机曾靠近对方30米的事实已被公开的情况下辩称“各国军机的监视和拦截已有一套国际公认的行为规范……一般保持300米左右”,日机靠近“是绝对的挑衅和示威”。8月这次,中国的回应也对靠近到9米的动作评价为“是专业的”。


【中国如何让世界不怕】


中国的强大和军力增长对世界都是福音,这即使是中国的肺腑之言,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来增信释疑。即使硬实力战胜了美国,以世界领袖之尊,如何安顿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强”,以及更广大却麻烦得多的“诸弱”,并解决好全球性问题,中国至今只有一些“仁义礼智信”之类的教化,美则美矣,能指望孔子学院完成这个使命吗?


同时,中国与西方在利益上的分歧和中国实力的有限也都是不争的现实。强调“太平洋能装下中国和美国”,正是认识到实力和国际环境都不允许中国像前苏联那样拉起一个与美国对抗的联盟,而必须通过更灵活的身段在美国主导的框架下寻找空间,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建立这种关系似乎立刻遭遇中美军事关系三大障碍(抵近侦察、对台军售和高技术禁运)。然而这其实与中国实力增长与信任建立错位密切相关,在这种错位下,对手对中国加以防范是出于基本利益而非主观恶意。即使是令中国深恶痛绝的“遏制”,只要符合基本规则,也是竞争中的正常现象,对抗性竞技体育中的防守不也都意在阻止对方领先吗?


因此,揭露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惊慌、忌妒和敌意并从道义上大加抨击,并不能使对方羞愧难当而将中国抱上世界第一宝座。实际上,摆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满意解决的三大障碍也体现着中国的一个困局:自己也不相信或不打算能与美国真正大规模战略利益趋同,却又不得不保持友好姿态。换句话说,中国对美国也不可能没有防范和敌意。对此,竭力塑造中国一番和平赤诚,美国冷战思维顽冥不化,中国受尽冤屈被迫对抗的形象,正是有意回避了中国崛起在西方何以遭到警惕的现实原因。


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恐怕不是反复宣示“国强不霸”的美好意愿,而是首先克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战略短视,不要对与对手关系中的任何代价、猜疑和指责极度敏感和睚眦必报,在此基础上再争取客观界定自身利益,理解和妥善对待对方利益。


遗憾的是,上述两个事例对中国打出的分数并不高。如果继续在对外军事关系上极度亢奋,沉浸在“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斗争哲学中,继续推动当今世界从全球化发展主题加速走入阵营分野和对抗阴云,同时忽略要真正成为最强国家更需要的是扎实的国家建构和活力释放,恐怕只会迎来更多争议。

(注:《大家》刊发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作者

吴戈,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大家》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