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思呈: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黑暗

2014-10-15 陈思呈 大家


承认被命运薄待过的部分,也承认自己的耿耿于怀。做错的被承认,错过的也被承认,内心的黑暗也在承认之后,变得有一点微亮。

…………………………

《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黑暗》
文/陈思呈


Uxbal,一个被医生告知只有两个月寿命的中年男人,有一个患狂躁症的前妻,一对年幼的儿女,一份窘迫的收入,一个危险的工作。这是一部叫《美错》的电影,饰Uxbal的西班牙演员巴登因这部片获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其实,草草复述这个情节,并不能传达其悲哀氛围之万一。写濒死之人的故事,并不仅止这部电影,同样这个题材,也可以拍得很励志,很正能量,比如有部叫《遗愿清单》的好莱坞片子。也是两个得了绝症的老头,一个是穷而博学的黑人,一个是孤独的富豪,他们治疗时住在一起并成为朋友,各自开了遗愿清单,决定在死去之前逐一满足。


富豪老头拿出了他的便利,他们结伴周游世界,挑战极限,终于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先后实现了自我,其中还伴随着富豪在黑人朋友的帮助下与女儿重归于好这类感人桥段。——那真是一个励志故事,所以它仅仅是一个“故事”,谁都消费得起,谁都不会在其中耗能,细想之下,却几近滑稽。


现实中,得病将死的人,以我身处的阶层所见,既没有一掷千金的便利,也没有与富豪成为生死之交的运气,更绝望的是,至亲之间的嫌隙也无法因为死亡来临而真正冰释,疾病也并不具备解冤释结的特权。现实总是,当你屋漏,便遇连夜雨,正如《美错》中的Uxbal。


Uxbal是一个面无表情的硬汉,但是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他此时的牵挂更重了:神经质的母亲随时会殴打孩子,孩子们随时流离失所,托付的黑人妇女拿着他的钱在他临终前远走高飞……,以后还会有多恐惧,这个世界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而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因为他把他们带来,未能安顿好就得离开。


如果他念过东方的经典,会知道“生活是你安顿好之后发生的一切”。但是知道这些都没有作用,正如他化疗之后蹒跚着来找他的朋友BEA,他说,我放不下我的孩子。BEA安慰他:宇宙会帮你照顾他们的。Uxbal说,可是宇宙没法帮我交房租啊。


他的职业是通灵师,这是电影中令人困惑的安排。如果知道人有灵魂,对于即将死去的人,到底是安慰还是更深的恐惧呢?如果死亡意味着一切都消失,意识也消失,没有灵魂也没有物质,没有惦记也就没有苦痛,那么死亡也将是解脱。但假如有灵魂,死亡则不是结束,忧虑还将继续。


但导演仿佛还嫌不够苦楚,Uxbal好心帮工人买的暖气居然出了事,二十几名中国工人一夜殒命。这是因他而起的灾难,他极为痛疚,想与这些灵魂对话,可是无法联接。可以想象,对于将死的人,这是多大的刺激。


那么命运为什么要选中他呢?他有同样的疑问。他对BEA说:“为什么偏偏是我?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吗?”有时候,我们会用这样的思路来安慰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比你更不幸的吧,命运并不只是选中你一个人啊。


几年前,我母亲医治癌症的时候,朋友介绍我们参加一个团体,想在医学之外得到一些力量。在那里认识了各种患病的人,有个我同龄的少妇,她每次都带着女儿来。刚开始我以为她是患者,当然这很令人心碎;后来她告诉我,患者是她女儿,那个可爱的五岁小姑娘,肚子里有一个恶性肿瘤,而且这么小的孩子癌细胞扩散起来会比成年人更快。


两种心碎,各有各的心碎,但都是心碎。当时那个小姑娘十分可爱,还胖乎乎的,但很快就将急剧消瘦,孤独地躺在PET CT的检查舱,孤独地被推进手术室,孤独地关在ICU,孤独地忍受各种剧痛,她那么小,不懂得发问“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她也许因此恨她妈妈(因为是她妈妈带她来的,是她妈妈把她送进各种可怕的仪器,而且在她剧痛时她妈妈束手无策)。她妈妈得全程忍受这一切。


一切结束之后,这个年轻的母亲在QQ上给我推荐一本书叫《最后十二天的生命之旅》,是一本法国小说。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

“上帝为什么要让人们生病?要么他很坏,要么他不够机灵。”

“奥斯卡,生病跟死亡一样,都是一种现实,而不是一种惩罚。”

“不,你不明白,很明显你没生病。”

“你怎么知道呢?我们某一天也会死去,孤独地死去,带着巨大的遗憾,没能跟唯一的孩子好好相处……”

————————————


但她的孩子太小,小得无法理解,在一片不理解中离开。这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如果能像《遗愿清单》那样,疾病能够变成理解的触媒,使即将失去彼此的至亲在各种恩怨中赦免出来,那么,多少是种安慰。可是现实却是令人绝望的,疾病永不能成为一种赦免。


事实证明,想到别人的不幸并不能减轻自己的苦楚,两件不幸的相加并不能像负数与负数相加一样得到缓解。不幸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永远觉得处于其中的是最大的。


悲伤是事件发生过后的涟漪,是人们急于抹杀的事物,人们总是说:“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好好地活下去”,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被命运打击之后,不要再被悲伤打扰。


但那个小姑娘的母亲一直在阅读很多相关的书和故事,我想她会羡慕那些表达出悲伤的人。


除了那些我们无缘攀比的幸运儿,世界上还有三类人,一类是,他们不知道悲伤可以到达的程度,这未必是因为他们特别幸运,而是因为他们的性情,他们很可能也不知道快乐可以到达怎样的程度。就像扎一个猛子潜水时,他的肺活量只够潜到这样的深度。


第二类人是,他感受过至深的悲痛,或者心里正藏着这样的悲痛。但他藏得很好,假装已经忘记它。这一类人走在路上,面目平静,生活完整无缺。假如悲伤是一只沉睡的野兽,那么他们的的愿望是,永远不要惊醒它,它一旦醒来,就可能撕裂生活。


还有一类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与那只醒过来的野兽博斗,身心俱碎。可是悲伤混杂着的肮脏、血腥、丑陋,使你无法将之表达。


《美错》的导演冈萨雷斯,却不是以上这三类人。他是第四种,他表达出悲伤了,那么深地,又那么准。在创作上,这是令人羡慕的价值。并非羡慕他通过这部电影获得的荣誉,而是,他能探测生命的悲伤最深的底部,他能够经得起这些情绪的洗礼,他耗得起这个能量——你能想象得出,要拍出那么深的悲哀,就得像冲浪一样地向它冲去。但是,只有这样耗能,才能是治愈的。承认这悲痛,直达它的底部,用尽全力把它挖出来,承认被命运薄待过的部分,也承认自己的耿耿于怀。做错的被承认,错过的也被承认,内心的黑暗也在承认之后,变得有一点微亮。



关于作者

陈思呈,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媒体人,著有评论集《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



《大家》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