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举:地铁紧急停车按钮,你敢按吗
如果宽容对待误报,也许,在下一次就能救下一条命。本质上,社会是在十来万人被耽误几分钟时间与一条人命之间进行选择。
…………………………
《地铁紧急停车按钮,你敢按吗》
文/刘远举
近日在北京发生的地铁夹人事件中,有乘客试图拦下列车,车厢内也有乘客拼命拍门,试图帮助被夹乘客,但列车仍然启动,女子不幸遭搓捻致死。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乘客的这些举动都不是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方式其实更加简单,那就是按下紧急停车按钮。
那么,为什么在众目睽睽之下,无人按下这个按钮呢?、
一般来说,“靠站台处置”是地铁突发情况的首要安全原则,很多时候,并无必要按下紧急停车按钮,不但会延误应急反应,各种误报反而更造成大的损失。
上海去年就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5月6日晚高峰,一名乘客突发癫痫,引起周围乘客恐慌,有人拉下紧急制动拉手,导致列车停驶;6月16日,一号线列车内有乘客发生争执,其他乘客拉下紧急拉手,引发恐慌,大量不明真相的乘客集中向列车尾部逃散;9月,一男子自称身体不适,擅自按下地铁紧急制动按钮,在早高峰期间,造成运营中断7分钟,客流积压,路网拥堵加剧,随后,男子被警方处以行政处罚。
由此可见,地铁中大量按下紧急制动按钮的情况都属于没有必要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针对擅自按钮,地铁方面做了大量宣传,在这类宣传中,拉下紧急制动手柄,被视为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除了宣传,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禁止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违者可由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如果危害轨道交通设施的行为严重,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紧急拉手不可随便拉,否则将负法律责任”,成为耳熟能详的地铁警示语。但在列出负面清单的同时,没有正面清单,对于何种情况应该拉下紧急拉手,乘客就会产生疑惑、迟疑,甚至生成一种禁忌,这个时候,就与设立禁止停止按钮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天涯论坛去年有一个帖子这样写道:当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地铁关门的瞬间,才发现孩子还在门外,急得哇哇大哭,匆忙中有人提醒:快去按停车按钮。这是有位上海老阿姨破口大骂:自己不看好孩子,电视台都说了不能按红色按钮,你不能按,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为此3个年轻人和老阿姨吵了一路。
上海老阿姨的话当然也没有错,孩子没进列车,只要没有出站台,总有工作人员会照顾,家长从下一站返回,一般并不会出问题。但家长担心万一之可能,孩子没被工作人员发现,而是被坏人拐跑了怎么办?所以,父母想按下紧急停车按钮也算情有可原。在这里,我不想讨论他们的对错,我想说的是,地铁方面的宣传,已经被上海老阿姨浓缩为一句话:“电视台都说了不能按红色按钮。”这个事情,宣传的影响已经与预期发生了变化。
紧急制动按钮,本质上是一个安全警报信号,与所有的警报系统一样,必然会出现两类错误,也即假阳性与假阴性错误。
所谓假阳性与假阴性,用常见的医学化验为例子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某人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如果他是健康的,但是,检验结果却为阳性,显示他感染了乙肝病毒,这就叫做这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反过来,如果他本身感染了乙肝病毒,检验却显示他是健康的,这就叫假阴性。
地铁紧急停车按钮,不但有擅自按钮造成的假阳性损失,也有“乘客不敢按钮”造成的假阴性惨剧,且不只一次。与北京此次惨剧类似,2007年7月15日,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一名男子在车门已经开始关闭告警的情况下,强行试图冲入车厢,结果被夹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无人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列车启动,男子跌落站台当场身亡。
理论上,一个系统的假阳性错误与假阴性错误是有相关性的,当假阳性错误降低的时候,假阴性错误就必然上升。简单的说,警报系统要有效,误报是必然的,因而也必要的。所以,一个良好的安全警报系统应包括硬件、软件,以及系统误报的成本。不能以杜绝误报的态度去对待安全警报系统,为了减小误报(假阳性)的措施,同时也造成了未报(假阴性)惨剧的上升。具体来说,因为这个安全警报系统中的一环是没有专业素养的老百姓,禁止性、负面清单的宣传,往往被扩大化为禁止性、禁忌性的指令,“不敢按”就发生了。
实际上,所有的警报系统都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之间选择。即便对于地铁,这个选择也并不简单:动辄报警停运,十几万的乘客也受不了;反过来,假阴性多了,明明需要按下钮救命,却无人敢动,也让人唏嘘不已。
某种意义上看,地铁方面的宣传,本质上反映了地铁方面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之间选择的态度。决定这个选择的现实逻辑,并不是“宁可错报千起假意外,也不要漏报一起真意外”,而是错报和漏报的成本相抵。
这种成本有两层意思,首先,是真金白银的赔偿。每一次假警报,地铁方都要付出相应成本的,每一次真正出事,地铁也要赔钱。所以,理论上,地铁方面选择这个标准在何处,就等于在赔偿中选出一个总额最小的组合。所以,当地铁偏向禁止性宣传,就反映漏报的代价还不够大,出事的赔偿还不够。
这种确定标准的方法虽然是理性的,但很大程度上却是通过经验来呈现的,比如,惩罚性数亿的赔偿,会深远地影响一个公司对市场负面的态度。
除了出事后赔偿对地铁的影响,社会本身的看法也影响了决策方的成本。一方面,或许是出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念,把社会和谐、不出事情看得过重。与此同时,人若蝼蚁,在事情发生之后迅速消声,正如当初的温州高铁与如今的北京地铁,那么,假阴性的舆论代价也变小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对紧急停车按钮的禁止性宣传占领人们的头脑,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方面,这也与每一个市民相关:如何看待误报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并聚沙成塔般地产生舆论,影响地铁方面的选择,最终,在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影响到某个市民的生命。如果宽容对待误报,也许,在下一次就能救下一条命。本质上,社会是在十来万人被耽误几分钟时间与一条人命之间进行选择。
关于作者
刘远举,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经济之声《财经名人堂》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
《大家》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