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书架 | 西门媚:种在孩子身体里的诗歌
…………………………
大家书架vol.79 | 种在孩子身体里的诗歌
文/西门媚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当海子的诗,这些熟悉的字句,从十岁的侄儿与点口中念出来时,我觉得眼泪要涌了出来。
这首诗这些年被流行玩残了。先是小资们到处引用,随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接下来媒体标题的流行句式,最后是房产商,把它打到广告里,把诗句解释成临海别墅。一无所有又拥有世界的情怀,变成了庸俗的商业营销。
但十岁的孩子不知这些,他朗朗地念出这首诗。一字一句,很认真,童音听起来清脆明亮,没有杂质。
一首好诗就起死回生。
一位诗人死去,诗歌却这样一代代传诵下去,这便是不死的精神。如果海子天上有知,应该欣慰。
我常给侄儿寄书。他是那种聪慧的孩子,收到了书常是抓起就读,半天就读完。从哈里波特到《海底两万里》《鲁宾逊漂流记》《彼得·潘》《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最美的音乐史》。这次见他,却发现,这本《给孩子的诗》他没怎么看。
我理解这种状况,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来阅读这些诗。
我们问他,课本里有诗吗?有啊,他答。随即张口背一首古诗给我们。那种背诵方式,跟我们小时候背诵课文是一样的。按标题、作者名、正文的顺序,没有轻重变化,没有顿挫急缓,就跟背诵九九表一样。
西闪翻开书,翻到一首R.S.托马斯的诗《孩子们的歌》,便让与点先读一遍:
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
这世界太小了,
你们弯腰也进不来,
即便是手脚并用,
你们成年人惯用的小伎俩。
就算用善于分析的目光,
搜寻和试探,
就算用顽皮的表情,
偷听我们的谈话,
你们还是找不到那个中心,
在那里,我们跳跃,我们玩耍,
紧闭的花蕾下,
光滑的蛋壳下,
生命仍在酣睡,
杯子一样的鸟窝里,
鸟蛋泛着灰蓝色,
你们那遥远的天堂的颜色。
与点读完。西闪给与点做些解释。我觉得孩子是读懂了的。在场的几位成年人,包括我,都陷在诗歌里,心里默默地羡慕着孩子的世界。
在讨论诗歌之前,我们读到了与点的作文。一直以为他更偏好理科,学数学对他来说,似乎有极大的乐趣。但这次读到作文,很有点惊讶,从作文中发现,他已经有小小的却又独立的内心世界。其中有一篇获奖作文,是他写曹文轩《草房子》的读后感。据与点的父亲讲,他特别喜欢这本书,看了好多遍,所以,最后会写下这一篇作文。他在文中讨论里面的小女孩幸福与否。
西闪问他,为什么是用“幸福”这个词,而不是“快乐”?是有区别吗?
与点说:“是有区别。”
西闪又问:“不同在哪儿?”
与点想想,答不上来。我猜这是他能隐隐感觉到,却又没法分析的。西闪便布置了这个问题,让他以后想出来再回答。
读《给孩子的诗》的时候,西闪自己先读了一遍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点也马上领会了诗歌的语感节奏,他读的时候,该如何换气,如何停顿,都掌握得很好。
西闪跟他讲,看,这首诗也讲到了幸福,你可以慢慢体会。我则鼓励他,今年新年表演节目的时候,就给同学们念这首诗吧。
我对孩子讲的还有,读诗,最好是朗读出来,而不只是看,可以不明白意思,首先要欣赏语感,欣赏音韵之美,字词之美。
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远方一位正读初中的表妹来玩。表妹生得灵秀漂亮,却跟我抱怨,她读不进去书。我就建议她从读诗开始。
前一阵在读者交流会上,有一位学理工科的男生也来问我,他说他极少课外阅读的经验,现在想读读学业之外的书,却不知从何读起。我也跟他说,试试从诗歌开始。
我和我周围的很多朋友,也都讲起过自己少年青年时的某一个时刻,和诗歌相遇,如遇神明。不少文字很好的朋友,会感念自己幼时读诗打下的童子功。
北岛在编选这本诗集的时候,他也说道:“每个出生长大的孩子,处在不同的阶段,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更敏感更多变,突如其来,跨越不同的边界,开拓想象力与创造性。我相信,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我也喜欢送书给朋友们的孩子。有一位朋友的女儿,十一二岁的时候,敏感、内向、缺乏安全感。我给她的书其中有一本诗集《阁楼上的光》。朋友后来告诉我,她自己翻看的时候,觉得女儿可能不会喜欢,谁知,女儿非常喜欢这本书,读了又读,拿到学校去,都不舍得借给同学。女儿会喜欢诗,让她惊喜。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从幼年起就背很多古诗,却想不到让孩子读一读当代诗歌。除了古诗背诵有应对考学的实际好处,也因为当代诗歌菁芜并存,自己尚不知从哪里读起,更不懂如何教导孩子。
编选诗歌合集,从来就会惹来各种非议。当代诗歌跟当代艺术一样,最难有定论。北岛编的这本《给孩子的诗》,我也听到过不同声音,怀疑不够全面,或者孩子不能读懂这些诗。
但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把递给孩子的钥匙。这把钥匙,是打开一个宝库的起点,而不是宝藏的索引编目。从这里,让孩子开始接触,语言和文字可以这是样的,可以更加自由,心灵、情感到文字,可以有更多的联结方式。
至于是否懂得,我认同北岛所说:“懂不懂的概念,是理性范畴的概念,跟诗歌没关系。诗歌是感性的东西,靠的是悟性。这个意义上,诗歌并没有成人与儿童的严格界限。有些成年读者,自己读两遍不懂,就想孩子是不是也读不懂,这是低估孩子的悟性。”
附,书籍相关信息:
书名:给孩子的诗
作者:北岛 选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4-7
页数:248
定价:30.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08646664
关于作者
西门媚,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小说家,独立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实习记者》《看不见的河流》、随笔集《说我爱你》《结庐记》《纸锋》等。
《大家》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家书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