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兴杰:难以逃脱的石油美元魔咒

2014-12-14 师北宸 大家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2日,俄罗斯莫斯科,卢布兑美元汇率遭遇滑铁卢再创历史新低,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和俄罗斯经济前景恶化令卢布贬值势头加快,美元汇率持续走强。CFP供图。

…………………………

《难以逃脱的石油美元魔咒》

文/孙兴杰


油价暴跌已经成为常态了,与油价一起暴跌的还有各个产油国的货币。俄罗斯卢布已经跌掉了40%之多,以致居民不愿意再出国度假旅游,他们希望能够将卢布换成美元以期能够保值。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油价暴跌不排除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政治阴谋。

油价可能是最不可捉摸的谜团,涨跌远远不是过山车的节奏,而是蹦极,玩的是心跳。但油价是不是像普京所说的,是一场阴谋呢?

油价从来就不单纯由市场来决定,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地缘政治的博弈放大了油价的涨跌,也就是说,石油至少具有三种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地缘政治属性,因此,油价很难用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来预测,难免带着一种神秘或者阴谋论的色彩。即便如此,油价的涨跌也是呈现周期性的,内部也有一定的逻辑,这一轮石油价格的暴跌甚至崩溃也是油价周期性调整的一部分,很难说是针对某个国家发动的一场政治阴谋。

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WTI)跌破60美元,成为自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一周之内跌掉12%,远远超乎此前市场的预期。之前普京在亚欧峰会上警告,如果油价继续下跌会造成石油生产的崩溃,而那个时候很多机构预测油价很可能在2015年跌到60美元,没有想到这一“目标价格”在2014年就实现了。油价秉持了一贯的蹦极式的“自由落体”跌速,那什么时候才能触底反弹呢?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人确定蹦极的绳子是不是牢固。

石油就像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受制于供需,而且呈现出周期性涨跌的态势,如果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就会跌价,反过来就会涨价。决定油价涨跌的主要是剩余产能,沙特阿拉伯掌握了产油国中主要的剩余产能,因此,沙特在油价中有很大的发言权,这一次,沙特明确拒绝减少产能,而是将价格交给市场,这一表态无意加速了油价下跌的速度。石油的供需变化与全球经济的周期契合,或者说油价变动本身就是全球经济周期性荣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意义自不待言,油价的涨跌也会很快传导到经济体系之中。

经济衰退的时候,油价也会暴跌,而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再增加石油开采、炼制的投资,曾经形成的生产和开采能力经过一两年之后就被闲置甚至废弃。等到经济从衰退中走出来之后,对石油的需求也会迅速增长,可已被“荒废”的石油产能无法满足需要,油价自然会上涨。更为重要的是,石油价格基本由期货价格来确定,石油也就变成了一种金融交易品,金融市场中的“动物精神”让各种投资与交易失去了理性,油价也就更为偏离理性的轨道。比如在油价上涨的时期,“石油峰值理论”或者“最后一桶油”的说法就会进一步强化人们投资石油期货的信心。大量的资金进入石油领域,形成巨大泡沫,等到泡沫破灭之后,资金被套,实体经济转冷,通胀与通缩形成的巨大反差会使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以至石油价格泡沫破灭之后会引起社会的骚乱。

石油的金融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同步进行的,或者说石油的金融属性也是美元成为霸权性货币的支柱。故事还得从1971年说起,那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美元兑换黄金的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黄金体制”崩溃了。令人奇怪的是,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并没有崩溃,失去黄金约束的美元成为全球信贷的发动机,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信贷驱动的时代,各国对金融市场的限制也慢慢解除了。金融市场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体系,不再从属于实体经济。与美元“解放”并行的是石油价格上涨,产油国获得了大量的美元,这些石油美元怎么办呢?这都是真金白银,如果购买美国的资产,那美国岂不是亏大了。

产油国一夜之间得到了那么多美元,却无法消受这么多财富,就像一个瘦子如果吃太多肉的话,很可能会中毒身亡。对产油国来说,这么多的美元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就像大水漫灌一样,只能带来通货膨胀。通胀对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因此,怎么花掉这些钱也是个问题。基辛格和美国的财政部长西蒙为产油国设计了一个方案,让这些美元再回到美国,从而形成一个美元的环流,减少美元对产油国和美国的冲击。另外,最大的产油国沙特与美国政府达成了默契:向美国购买安全。沙特承诺用美元来计价和结算,获得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主要是财政部的债券),从而成为美国政府的债权人,与产油国同步崛起的是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这些国家也成为美国的债权人。可以说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东亚和中东产油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新分工塑造了最近40年全球经济的格局。美国是信贷发动机也是最终消费品市场,产油国提供能源,东亚提供劳动力和消费品。石油美元的环流是这一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基辛格和西蒙设计的石油美元的环流体系,使中东地区很难真正推进工业化,石油美元使美国政府得到了廉价的资金,强化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产油国本身尚不具备进行工业化的基础和条件,通过石油美元购买工业化的事情倒是经常发生,伊朗的巴列维国王就从西方买回来一个工业化,不过很快崩塌。回流到中东的石油美元,要么变成了金碧辉煌的建筑,要么进入股市,普通人获益较少。

同时,涌入的石油美元就像润滑油一样激活了中东的千年恩怨,二战结束之后,中东地区获得了独立,但是并没有迎来和平。教派之间的矛盾借助国家机器变成了现代战争,为了获得安全感,有钱就要买武器。每次石油涨价带来的红利都会带来新一轮军备竞赛,而冷战期间,美苏也愿意向这些富有的产油国出售军火。有了武器,并没有安全,这就是安全困境,同时也增加了军事冲突的危险,1970年代中后期的那次石油涨价,让伊拉克信心倍增,结果造成了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吊诡的是,军事冲突会中断石油供应,进而提高油价,高油价与中东的震荡甚至战争既然以这种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中东来说,石油美元也并不是什么福音,四十多年来深深地陷入资源诅咒之中,面子工程有很多,但是中东国家并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只是石油美元大循环中的一个中转站而已。石油美元的涌入让中东国家失去了进行工业化的动力,更奇葩的是,产油国成为寄生性经济体,巨大的石油收入使政府可以从国民手中购买忠诚,不断提高福利,众所周知,高福利养懒人,中东产油国的劳务也就外包给外国人了。很多劳工来自中东没有石油或者石油比较少的国家,这些国家则依靠劳务输出获利。产油国依靠石油美元过上了慵懒舒适的生活,而没油的国家依靠劳动力分享了部分石油美元。整个中东地区的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这种路径依赖塑造了中东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这种经济模式与地理位置结合起来,就成为地缘政治的决定性因素。中东地区的震荡以及刚性稳定政权的存在都与石油息息相关。花钱终归难以买到安全感,当油价下跌的时候,产油国为了维持福利以及面子工程,可能会花掉此前的积蓄,并且要从海外举债。

油价蹦极式的起起落落对产油国的冲击非常大,任何国家要发展经济都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体系,以此来获得比较稳定的预期。油价的每次涨跌都是一次巨大的财富分配。与油价一起涨跌的是产油国的社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对美国的强烈不满与批判,中东成为反美主义情绪最集中的地区。

维系石油美元作为世界经济的中介地位也就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利益,萨达姆、内贾德都曾寄希望于欧元可以制衡美元。最近美元指数不断上升,既是油价下跌的一个原因,也使石油欧元变得虚无缥缈。看来,石油美元还将会持续下去,中东地区恐怕短期内无法走出这一陷阱。至于油价,跌已成为常态,1998年石油价格崩溃之后,曾一路跌到了八九美元一桶。


关于作者

孙兴杰,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博士,游走于理论与历史之间,读书为文,传播常识消灭真理。

《大家》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日推荐文章,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喜欢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