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交锋丨陈思呈:自己够强大,再来生孩子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自己够强大,再来生孩子
by 陈思呈
前不久,去了湖北恩施大山里的一所小学,校长说,学校有个学生家里很困难,爸爸杀了人,妈妈能力有点欠缺。到了他们家里,发现这个家果然像一部灾难片的现场,两间东倒西歪、四面透风的屋子就是他们家的全部,一间用于吃饭,一间用于睡觉。当时天正下着雨和雪,雨雪混在一起从天花板上往下滴,他们家里四处、甚至床上都摆着盛接雨水的盆。那三张床最是触目惊心,如果它们可以称为床的话。上面堆满了也许是他们的全部衣服。床边就是煤炭、纸屑组成的垃圾堆。被子当然是看不出颜色了,看起来硬硬的。算了我不说了,我想说的是,这么一个家里,这样的父母,他们还生了三个孩子。父亲是在牢里待着判刑,他杀的那个人,据说是一个疑似情敌。情敌被杀死了,他妻子也被捅了几刀,肠子都流出来了,更可怕的是,杀人的时候,三个孩子都在现场,眼睁睁看着。
学校里还有另一个学生家里也很困难,父亲在煤矿上出事离开了,母亲丢下两个孩子改嫁,两个孩子只能跟着爷爷过活,爷爷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他们家的情形我也不想多说。孩子的妈妈改嫁的地方并不远,但是据说从没回来看过孩子一眼,也许是新的婆家不允许。其实我想她也是人,肯定也后悔,早知如此当初为什么要生呢?
山里计划生育措施有限,怀上了也没有办法,再说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只受过小学教育的,从未离开过村里的年轻妇人对命运有所认识。贫穷和时艰会让人变得漠然,连著名民国女作家萧红都在孩子生下来之后赶紧送走。据说萧军听到萧红把孩子丢掉后很高兴,说你把自己的孩子丢掉了,才能拯救无数的孩子。这种话都说得出来我也不知怎么评论了。
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山里上述两个家庭那么惊心动魄,但确实有无数人是在自顾不暇的时候迎来了孩子,自身力量很薄弱,根本谈不上保护孩子。有很多灾难,其实是以很平静的面目出现的。我有朋友长期与父母处于一种既痛苦又亲密的共生关系,她以为婚姻会是一场逃亡,以为结婚后可以过上不受父母干预的小日子,没想到结婚半年后父母便搬过来和这个独女同住了。出于长期的懦弱习惯,她没有勇气平静而坚定地说一个不字。你一定要问,那她的先生是干什么吃的?是的,由于她出于对父亲的强势的恐惧,她嫁给一个看起来与父亲相反的人,可以称为“父亲的反义词”,这个反义词是不会说不的。
灾难还在继续,她又生了孩子,她在家里被清简到“小于一”的位置,她看到孩子仿佛是另一个自己,父母仿佛不是孩子的姥姥姥爷,而是孩子的真正父母。他们爱她,他们呕心沥血地带大了独女,又带大了孙辈,但是她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伤害、控制、压抑再一次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复一遍。她说觉得命运好像是一首反复播放的歌,一个悲剧演完再演一遍。一定有人觉得她矫情,一个人衣食无忧,有人帮自己带孩子,谈什么悲剧,要是真的眼睁睁看着悲剧,你不会出手中断么?说实话我还曾暗自鄙夷她的无能。但我确实看到有人就是没有这种伸出手来中断生活的能力,就好像一个听力正常的人看到一个失聪的人那样。
也许母爱能令她成长,令她赶在孩子成长之前先强大起来,有能力去改变一点什么。但是这种成长,如果发生在孩子出生之前该多好啊,孩子可以少受多少罪,自己也可以减少多少懊恼。
更多的父母,都是在孩子成长的时候也自我成长的,这个过程我见识了很多伟大的父母。在这个没有战争的年代,这些已经算得上我所能见识到的英雄了。有个朋友,孩子是轻度的亚伯斯格症(该症状的孩子智力正常,但存在肢体笨拙、社交障碍、情绪易波动且很难控制等问题,行为发育幼稚,与实际年龄很不相符),我说“轻度”是因为,界定孩子是一个病人还是正常人,已经耗费了他们一家极大的心力,这个界定牵涉到接下去的每个选择。后来他们让孩子上了一个正常的学校,尽量让孩子有正常的社交,正常的生活环境。这么一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表现可以被视为没教养,也可以被视为病症。
有一次孩子在公共汽车上要求一个成年人给他让座,亚伯斯格症的儿童对规则有一种固执的认识,他们总让别人一定按他的玩法才行。现在他在公共汽车上认为成年人就是应该给儿童让座。但是这次他遇到了一个不配合的年轻人(大概觉得这孩子任性,家长纵容),孩子则一直坚持要这个年轻人让座。我能想象,孩子母亲无疑是那辆公共汽车上压力最大的一个人,第一她要安抚自己的孩子,要把他从“一根筋”的病态状态中扭转过来;第二她要圆场,还要让人知道自己并非不教育孩子;第三她还不能让人(包括孩子本人)觉得孩子是病人,她得坚持带孩子融入正常的生活,压力要自己顶。
对这些家长,随意说一句同情或佩服我都觉得是轻佻的。没法想象如果是一个脆弱的家长,摊上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样。如果是一个自己都没有成长起来,自己都遇事就倒的人,再生一个孩子,又能否在短时间内,做足了准备?
这是特殊儿童身处特殊家庭,但这种特殊,也像是一种极端化比喻。有很多家长倒是很愿意自我成长的,我经常听到人说,现在学习育儿书籍亲子文章,都成为自己主要的阅读内容了。对,但是育儿书籍亲子文章学了就能马上醍醐灌顶么?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首先育儿理论各种各样,每个孩子千差万别,彼之砒霜己之蜜糖。旁观者下结论很容易,把这结论说得十分圆满都容易,可是生活就是破绽百出的,就是左右为难的。当然这些破绽和为难归根到底,大概也是因为为父母者自己的智慧不足。
固然没必要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世界,但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自我不强大,还是一动不如一静,保守为宜,毕竟,别的事情我们可以梗着脖子说,老子一人做事一人担,唯生孩子这件事不能。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大家交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