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飞:你让别人都丁克,为何自己生两个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你让别人都丁克,为何自己生两个
by 叶克飞
前些日子,我在大家专栏发布了《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世界》一文。写文章难免有争议,我与腾讯·大家签约两年来,引起争议的文章不下数十篇,对此早已习惯。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一个最常见的质问是“你让别人都丁克,为什么自己要生两个”。无论网上还是现实中,都有人向我提出这一问题,还有以此引申的一些判断,比如“生了养不起才提倡丁克”,“你让大家都丁克,那很快就会人口灭绝”之类。
我向来不愿意高估国人的逻辑能力,这几乎是一个普遍性缺陷,连我自己也常常深陷其中,但每当遇到这种全无逻辑的质问时,我还是会慨叹不已。
“你让别人都丁克,为什么自己要生两个”的质问,其实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逻辑谬误。首先,在我的文章里,丁克并非唯一选项,仅仅是其中一个建议,质问者并未读懂文章。其次,即使我的文章真的提倡全民丁克,这个质问也欠缺逻辑——你觉得一样东西不好吃,一定是没尝试之前就觉得不好吃吗?如果你父亲年轻时嗜烟,他就没有资格对你说“吸烟有害健康”了吗?何况,人们反对一样东西时,也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身受其害。比如晚清的革命者中有大量官宦或富商子弟,可谓既得利益者,但他们的革命态度却异常坚决。如果按照质问者的逻辑,这些公子哥应该吃喝玩乐,为何要革命呢?同样,按照质问者的逻辑,似乎只能得出“只有受压迫的人才会革命”的结论,但这显然与事实相悖,就像“养不起孩子才提倡丁克”一样站不住脚。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并不一定要先做个“丑陋的中国人”,对吧?在逻辑学里,这种谬误又称为“你也一样”谬误,即“指责对手实际上也做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事情,因此他的论证不听也罢”,它忽视了论证本身的对错。
荒谬逻辑在网络辩论中十分常见,前几天陈季冰先生在大家专栏撰文,就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中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为什么还赖着不走”,就是典型的逻辑谬误。(@陈季冰,获取全文《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你还赖着不走?》)
逻辑缺失并不仅仅见于网络争论,它几乎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式家庭关系中,你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老一辈说“我们要多沟通,不然生活中会有许多误会”,年轻人点头,老一辈接着说“你啥啥事情做得不好”,年轻人说“其实这事情不是这样的,它的实际情况是……”老人家立刻打断,说“你别找借口,别找理由,我们说什么你就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年轻人说“我不是找借口找理由,因为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我说明一下实际情况,可以避免加深误会,而且我也有表达的权利”,老人家说“你怎么就听不进别人意见呢?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然后大家不欢而散。
这种十分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对话,表面上看是专制思维,其实本质仍是逻辑缺失。首先,老人并非没有主动沟通的意愿,但在实际沟通中,又不自觉地将自己的逻辑带入对话中,其中隐含的逻辑谬误有几个:一是“你觉得我说的不对,就意味着你听不进别人意见”,这是把实际对错放在一边,把自己的看法当成了唯一真理;二是“你解释就等于找借口、找理由”,这同样是把自己放在天然正确的立场上,然后将对方的正当权利妖魔化,甚至据此终结沟通;三是“不管我说什么,我都是为了你好”,我并不否认“为你好”的心态,但“为你好”并不意味着正确,也不意味着天然免责。也正因此,许多老人尽管有意沟通,但最后却成了“我说什么你就听着”,一旦对方提出不同看法,就给对方扣上“听不进别人意见”和“找借口”等帽子。
正因为逻辑的缺失,荒谬时常在我们身处的社会里发生。许多人年纪不小、学历不低,却愚昧幼稚,容易被煽动,也容易上当受骗。“文革”时的狂热犹在眼前,这些年碰上什么“气功热”之类的骗人把戏,上当者也是前仆后继。
到了网络时代,各种谣言不断,上当者似乎更多了。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上不停转着各种心灵鸡汤和“养生知识”,还有一些“是中国人就转”之类的“雄文”。这些完全经不起推敲或者违背科学的东西,却常常被人奉为圣经,本质也是逻辑缺失惹的祸。比如“一包泡面需要肝脏排毒32天”“高铁导致不孕”“下雨天不能打手机”“WIFI杀精”之类,稍有点科学常识和逻辑思维的人都会一笑置之,可无数读过大学甚至更高学历的人却一边惊呼一边转发,仿佛“不转不是中国人”。
我所见到的转发频率最高的一篇心灵鸡汤文字,叫做“你是一切的根源”。它的大致意思是:别左顾右看,拿镜子照照自己,你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最初那几句还挺有逻辑,比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在推出“你才是一切的根源”这一结论之后,就开始全无逻辑。
比如“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人;让你讨厌的人,恰恰是你人生的大菩萨”,因为“他们都是你自己的不同侧面,都是另一个你自己”。这让我感觉很冤枉,我出门买菜被小贩换了假钞,他是专门跑来帮我的?我看报纸时无比痛恨一个杀人犯,他又变成了我人生中的大菩萨?好吧,这些我都认了,可他们怎么又成了我的侧面呢?
然后它又说:“你变了,一切就都变了。你的世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你的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充满阳光;你是爱,你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你是快乐,你就是在笑声里。同样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狱里。”我从没见过活得如此憋屈的唯心主义者,每日苦苦把根留住。其实这段话的另一个版本早年就曾流行过,叫做“你心里是什么,眼里就是什么”,这句话一般用于吵架,比如“什么?你说我不好?那是你心理阴暗!”简直就是耍赖大杀器。
用“阳光”与“爱”抹杀是非观念,麻醉自己,是鸡汤文最常用的手段,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不堪一击。因为,我充满阳光,这个世界的阴暗一面仍然存在,我充满了爱,不代表别人就会爱我,不给我换假钞。即使我不抱怨、不挑剔、不指责、不怨恨,也不代表着我家孩子就能喝上放心的国产奶粉,反而是挑剔和指责,往往可以督促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历史上那些生活在地狱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痛苦并不是因抱怨、挑剔、指责和怨恨而生。不抱怨不挑剔不指责和不怨恨,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一度认为,逻辑的缺失与老一辈的成长经历有关,进而又影响了被他们教育的下一代。因为老一辈如今的逻辑往往与他们成长时期的一些思维相似,如大跃进时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后来的“两个凡是”,本质都是忽视了逻辑和客观规律,相似的逻辑谬误在生活中时有体现。前段日子有个孩童高空掷砖头砸死行人的案子,辩护律师称死者也有责任,因为她忽视了高空坠物的可能性,没有主动防范风险。这个逻辑的荒谬之处,大家一望而知,无不痛骂律师。但别以为这种荒唐是孤例,在中国社会里,这种逻辑其实无处不在,比如老一辈特别喜欢用“凡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之类的话来教育孩子(这话与前文提到的“你是一切的根源”如出一辙),且不说他们自己有没有这样做,“凡事”二字本身就忽视了是非和责任,如果不是你的责任,你为什么还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呢?这跟辩护律师的荒谬说法有本质区别吗?
后来我发现,老一辈的成长经历固然加剧了他们的逻辑缺失,但缺少逻辑思维并不是这一两代人的问题,而是自古以来的问题,无非是这几十年的情况更为严重罢了。换言之,中国哲学始终缺少理性思辨,偏重感性认识,甚至可以说,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爱因斯坦曾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作为传统形式逻辑的奠基人,提出了完整的逻辑理论体系。西方近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与逻辑的力量分不开,恰恰是因为理性思辨的光辉,才使得思想革命频频爆发,并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思维一直欠缺逻辑,更偏重于感性力量,比如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天人感应”。
中国并不是完全没有逻辑学基础,比如墨家哲学就强调真伪判断,与古希腊追求真理的哲学思维有相近之处。但自从“独尊儒术”后,经学、理学成了主流——它们自己甚至也与最初的儒家思想大大相异,比如舍弃孔子的尚武一面。统治者显然有意如此,将专制贯穿于政治和学术氛围中,不允许争议存在,更不允许“百家争鸣”重来,到了清代更是达到顶峰,统治者漠视科技和商业,闭关锁国,用辫子和充满糟粕的《弟子规》奴化人民,使得中国历史出现大倒退,再也不复唐宋辉煌。人们所学习的只能是经学中的那些感性论调,并以此作为人生真理,忽视理性思辨,甚至漠视事实。像“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之类的说法,看似玄乎,实则与废话无异。
如果你仔细推敲那些“国学经典”,会发现其中不合逻辑的论调数不胜数。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都经不起推敲。经典尚且如此,民间谚语更不用提。有人说中国人一向自相矛盾,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钱财如粪土”与“仁义值千金”简直相映成趣,比如一会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会儿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在辩论中常常会发现对方不讲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觉得自己怎么都有道理。
之前有个段子,说有些政府部门不作为,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治,你跟他讲法治,他跟你讲政治……其实何止有关政府部门如此,社会的每个角落都不乏类似荒谬逻辑。当你抨击社会不公时,有人会冒出来告诉你“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潜台词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可以不公平”,这个句式可以无限延伸,毫无逻辑却可以成为无理取闹的大杀器。还有人以爱国为名,指责揭露阴暗面的人为卖国贼,当年鲁迅曾这样分析类似的荒唐逻辑:“你说谎,卖国贼是说谎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可惜的是,这种小儿科的问题,仍然是许多反智者这辈子可能都无法逾越的难关。
没有逻辑,就无法分辨是非,所以,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很少基于对错、真理、平等和正义,而是基于利益,进而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以至于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争权夺利史。在处世哲学上,尊重是非远不如和稀泥,人际关系远比坚持真理更重要。最可怕的是,因为没有逻辑,就没有讲理的空间,所以中国历史上罕有坐下来商量事情的传统,每逢改朝换代,往往伴随杀戮,这甚至还比不上古希腊。
以一个故事作结吧。1919年,一战结束不久,英国与德国关系仍然紧张,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在此时被英国科学家的实验所证实。《伦敦时报》以“科学革命,牛顿定律被推翻”为标题,将此事作为头条新闻刊发。英国人竟然接受了本国最伟大科学家被敌国科学家推翻的事实,并冷静地将其公之于众。看看如今网上那些喊打喊杀的愤青,你就知道这种尊重真理的胸怀,当下中国也未必能做到,而这一切,恰恰因为逻辑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漠视真理。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本文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