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丛谈 | 唐辛子:从冲绳到琉球,从琉球到冲绳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从冲绳到琉球,从琉球到冲绳
by 唐辛子
从冲绳回来,朋友问我对冲绳的印象,我答:既中国又日本。比日本更日本,比中国更中国。
但回答之后,我又感觉这样的描述似乎也并不妥当。
冲绳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可以正确描述的词。
冲绳给我的印象,完全是碎片化的。像一只被人敲碎了的玉壶,你只能通过那些尚存的碎片,去想象它曾经的华美,并为此内心隐隐作痛。
【一、冲绳的大伯】
我是在那霸首里城北边的圆觉寺遗址遇到的大田大伯。
首里城北的这座圆觉寺,与首里附近的另二座禅宗寺院:天王寺和天界寺,在600年前古琉球时代的第二尚氏王统前期,合称为“琉球三大寺”,在古琉球的外交史上都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后来天界寺在明治末年时废寺,圆觉寺和天王寺则毁于1945年的冲绳战役。当年的“琉球三大寺”,如今只遗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天界寺史迹处只留下了当年的一口井,天王寺史迹处则变成了基督教会,还留下一堵当年的石墙,圆觉寺史迹大致算得上是“琉球三大寺”中保存得“最完好”的:还留有一张寺院总门,以及总门后当年由中国工匠修建的石桥。石桥下的放生池至今保留着一池默默无言的碧水。
(圆觉寺遗址的放生池)
看着眼前爬满了野生藤状植物的圆觉寺废墟,有好一阵子我都在发呆。就在这个时候,大田大伯朝我走过来,并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大田大伯滔滔不绝地对我说了许多话,告诉我说:他出生在中国奉天,父亲曾经是满铁职员,日本战败那年他才5岁多,跟随父母一起回到家乡冲绳。年轻时的大田大伯是一位琉球三线琴师,抱着他的三线琴去过上海演出,但再也没有回过他的出生地奉天。
在日本本土,像大田大伯这样热情地与陌生人“自来熟”的人,是极少遇到的。尤其在东京那样的地方,每个人嘴上都像安装了一个无形的消音器,如果没有电车飞驰而过的声音,你完全可以认为自己进入了“默片时代”。
但在冲绳不一样。在那霸街头,随处可遇大田大伯这样热情洋溢的冲绳人。他们在街头弹着三线琴,满脸都是亚热带阳光般的微笑。在那霸的料理店,几乎家家都能吃到猪耳猪蹄或是猪头肉----吃这些长在猪身上的各种“配件”,在日本本土是不可想象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必须让自己活得死而无憾。”
大田大伯在滔滔不绝地自我介绍了他的人生事迹之后,又对我说出他的这句人生格言。然后问我接下来想去什么地方。听说我想去冲绳的和平纪念公园,大田大伯道:
“和平纪念公园当然应该去,但你更应该去斋场御岳。知道斋场御岳吗?世界遗产,琉球王国的最高圣地。”
大田大伯建议我可以先去斋场御岳,然后再去和平纪念公园,最后返回那霸市中心的“福州园”。福州园是一座由中国福州市政府设计并出资建造在那霸市久米町的中国式园林,象征着那霸与福州这两座城市的“姐妹之谊”,免费向游人开放,与那霸市中心著名的国际大道相连,离我住宿的酒店也不远。
我觉得大田大伯的建议不错,正有些踌躇时,大田大伯即时发话了,说:
“我可以按这条路线送你去。只收你一万日元,如何?”又指着不远处停着的一辆藏蓝色出租车说:“那是我的个人出租车。”
大田大伯递给我他的个人名片,上面写着“~感谢邂逅~ 琉球古典音乐保存会野田流三线教室 师范 大田良和”原来,70多岁的大田大伯同时做着两份工作:三线教室老师和出租车司机。这两份工作凑合在一起令人感觉有些不太协调,但大田大伯似乎将它们穿插结合得很好,从大田大伯生机勃勃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来。
“保持生命年轻的秘诀只有两个:工作和恋爱。”在大田大伯又继续对我甩出一句他的人生格言之后,我乘上了大田大伯的出租车,前往斋场御岳。
【二、IZAIHO·妹神信仰】
“斋场御岳”位于冲绳南城,2000年11月与首里城一起登陆为世界遗产。“御岳”是琉球神道中,传说神灵来访时所降临的地方,多为奇特的森林或天然岩石等自然形成的空间,被视为圣域而自古接受琉球人的膜拜。琉球神道是一种多神教宗教,以“祖灵信仰”为核心,以“妹神信仰”为基石,而“御岳”则是琉球神道信仰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只要有村庄的地方,就会有一片被称为“御岳”的自然空间被视为圣域而接受膜拜,因此,琉球神道信仰又被称为“御岳信仰”。
“斋场御岳”是琉球大大小小无数个“御岳”中,规格最高的“御岳”。掌管“斋场御岳”的,是琉球神道中的最高神女“闻得大君”。琉球神道尊崇女性的灵力,相信姐妹是家庭中兄弟的保护神,亦即“妹神信仰”。“闻得大君”是琉球国王的“妹神”,以她无限的女性灵力,守护着国王和他的王国全土。
站在冲绳南城的最高圣域“斋场御岳”所在的知念岬,可以远远眺望到神秘的久高岛。久高岛在曾经的琉球王国时代,被称为“神之岛”。“男人长大成海人,女人长大成女神”----久高岛的男人们,长大之后都成为渔师,出海捕鱼,而女人们则在婚后,通过IZAIHO神事的祭祀仪式,继承祖母的灵力,成为岛上新一代的神女,代代相传地守护着村庄、岛屿、孩子和男人。
IZAIHO 是永远的祈祷
IZAIHO/是女人成为女神的祭祀
IZAIHO/是对所爱的人的誓言
岛屿的先祖神啊/御岳的守护神
龙宫天界的神灵们啊/请越海而来/宿于我体
多留加那的月之神啊/请授予我真实的爱
请守护村庄/岛屿/孩子/和所爱的人们
——摘译自《南方诗人·神歌》
IZAIHO,按发音写成汉字是“伊扎伊火”,是久高岛为岛上土生土长、且年满三十的已婚女性举行的神女就职仪式。IZAIHO仪式从农历11月15日开始为期4天,每隔12年举行一次。是琉球“妹神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神事。
琉球神道信仰相信女性的灵力,对于女性有一种特别的崇拜。因此在琉球神道的祭祀活动中,担任司祭的基本上都是巫女。这一点与古代日本相似。例如曾经统治着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就是一位“呼神唤鬼”的女巫,因为擅长方术而平定了内乱,年仅17岁便成为邪马台国的女王。当时日本列岛有大大小小30多个国家,均由邪马台国间接或直接统治,宛如一个古日本版的国家联盟,女王卑弥呼则是最高盟主。
日本的民俗学始祖柳田国男曾于1925年在《妇人公论》发表了一篇名为《妹力》的文章,讲述古代日本民俗中,对于女性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这与琉球的“妹神信仰”十分相近。不过后来日本开始向古代中国学习先进文化,还引进了律令制度,引进了儒教,开始记住男尊女卑、强调女德---日本人传统的“妹力信仰”因大陆文明的进驻而逐渐消失,但在冲绳久高岛的“IZAIHO”妹神信仰仪式,却一直保留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因此,曾经有不少日本学者将久高岛视为“日本人灵魂的原乡”。
【三、双面的琉球】
一位冲绳诗人在诗歌里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
“它应该是一只猫,而抱起来却像一条蛇,你以为它是一块石头,而它却像一块温暖的奶油融化在你的手中”
中国人总是看不懂日本人,而日本人则看不懂冲绳人。就连日本政府,也屡屡错读冲绳的民意。至于冲绳人,他们很少去找一个日本本土人诉说衷肠。因为他们彼此认为他们是有区别的。
“我们冲绳人是有两面性的,会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说的不一样。”知道我是中国人,大田大伯这么告诉我说。
我对大田大伯的话毫不怀疑。这位七十多岁的冲绳大伯同时干着两份完全不相干的工作:琉球三线老师和出租车司机。从大田大伯的这种奇怪的双重身份来看,他个人本身便是一个冲绳矛盾体。
而冲绳人的两面性,想必与几百年来琉球王国坚持“脚踏两只船”的悠久历史有关。
1322年-1429年这个时期,在“琉球·冲绳史”上被称为“三山时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大势力各自占驻冲绳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当时日本是镰仓幕府至室町幕府,而中国则是元末至明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国势浩大。琉球三大势力开始向明朝进贡,为各自在冲绳本岛的支配权争取后台靠山。这其中与明朝关系最密切的是中山王。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和南山,结束古琉球的“三山时代”,统一了琉球王国,在“琉球·冲绳史”上,这段时期被称为“第一尚氏王统”。“第一尚氏王统”时间很短,前后只有40年左右的时间。1470年,尚円王即位,琉球国进入“第二尚氏王统”时代。
“第二尚氏王统”在“琉球·冲绳史”上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第二尚氏王统”作为国际贸易特区,有过非凡的“大交易时代”,海洋贸易十分发达。中国明朝为打击海上倭寇而大力扶持琉球。当时明朝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不仅免费提供30艘战船给琉球从事海上贸易,还派遣了一批中国的能工巧匠移民琉球,带去儒教文化和各种工艺技术。这批能工巧匠多为福建人,在琉球被称为“闵人36姓”。集中居住在琉球久米村(即现在福州园所在地的那霸久米町)。 “闵人36姓”对琉球国的政治文化影响非常大,在琉球王国时代享有很高的地位。
“第二尚氏王统”后期则从江户幕府的萨摩藩(现日本鹿儿岛县)1609年入侵琉球开始。对琉球一直虎视眈眈的萨摩藩,仅用3000兵力和80余艘军船,不到一个月便直取王都首里。毫无招架之力的琉球国王尚宁被迫率百官屈降。琉球从此受制于萨摩藩。
琉球虽然受制于萨摩藩,但因为背后有宗主国明朝做靠山,仍然享有王国自治权。不同的是,琉球必须向萨摩藩进贡,而萨摩藩则负责琉球的军事防御。琉球若遇外敌入侵或琉球贸易船只遭遇海贼,都由萨摩藩负责派遣武装力量---换言之,受制于萨摩藩的琉球,虽然仍保持着国家主权,但却从此进入了近代日本的安全保障伞---这与日本战败后进入美军的安全保护伞何其相似!而当年萨摩藩还仅仅只是在琉球有事时派兵,还并没有在琉球设置过自己的军事基地。
小国琉球既无法得罪强悍的萨摩藩,又不愿失去大国明朝这个坚强后盾,因此选择小心翼翼地脚踏两只船来为自己求生存谋发展。当时的琉球不仅同时给中国明朝和日本萨摩藩两边进贡,就连琉球国王和高官,每人都会同时拥有日本名字和中国名字,以方便分别接待中国和日本的来使。例如近代琉球王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蔡温,日本名字是“具志头亲方文若”,“蔡温”则是他的中国名字,而他真正的琉球名字,则是童名“真蒲户”。
当时萨摩藩虽然强悍,但对大明朝多少有所畏惧。例如明朝皇帝的册封使驾到时,街头巷尾一切与日本有关的东西:包括日本年号、日本歌谣、日本货币,等等都全部禁止使用,就连派驻在琉球的萨摩藩官役,都会藏起来不敢露面,得等待明朝册封使离开之后,才一切恢复常态。
而大明朝对琉球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做法,也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当时的大明朝自己也正走下坡路,没多久便被北方蛮族给灭了,大明变成了“大清”。中国人现在每天莺歌燕舞地看大清宫廷戏,津津乐道将满清入关当成自我历史的一部分,却不知明朝被满人灭掉,带给当时的琉球多大的打击---你如果想象一下现在的美国被某基地组织给灭了,并占据着白宫,美国男人从此必须都留大胡须,女人都必须蒙面,否则一枪击毙,美国从此改名为“塔利班”或什么其它名字----这将会带给周边国家多大的冲击,就能想象当时琉球王国所受的刺激了。
据说当时的琉球王因受刺激过大,一气之下便为自己订制了一个镶嵌有12列五彩玉珠的帝冠带上了。12列玉珠冠,是大明皇帝才能使用的天子帝冠,而作为属国的琉球王,在此之前只能享受郡王级别的7列玉珠冠。大清成立之后,琉球王总算自己让自己过了一把大明天子瘾。
【四、琉球的终焉】
满清成立之后,接替明朝继续成为琉球的宗主国。而琉球为了防止自己完全被日本吞并,也十分积极地和大清保持着良好的从属关系,借大清之力牵制江户幕府,在大清与江户幕府之间,努力保持着小国的生存平衡。
1872年,日本进入明治时代的第5年,明治天皇诏令将“琉球国”改为“琉球藩”。紧接着的1875年,明治政府强制执行“废琉置县”政策,于是“琉球藩”从此变成了“冲绳县”——这便是“琉球·冲绳史”上著名的“琉球处分”。琉球最后的国王尚泰作为人质被俘往东京居住,并最终卒于东京。
明治政府强制执行“废琉置县”时,琉球国曾求救于宗主国大清。当时的晚清政府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完全顾不上琉球这个远方的小国家。有一位琉球久米村出生的年轻人,叫林世功,是中国福建人后裔,精通儒学,擅长汉诗,是“废琉置县”之前,由琉球派到中国国子监留学的最后一批官派留学生。林世功从中国学成返回琉球时,正遇明治政府的“废琉置县”,一心想要恢复琉球国独立主权的林世功,悄悄潜回北京向清政府求助。而自顾不暇的清政府,在拖延再三之后,却拿出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分岛案”,建议将琉球一分为二,琉球南部的宫古岛、八重山划分给大清,而中部和北部则划分给日本。
这个“分岛案”对于一直寄希望于大清,梦想恢复琉球独立王国的林世功而言,有如晴天霹雳。救助于清廷无望的林世功,最后选择以死抗议,于1880年11月,在当时北京的总理衙门前拔刀自尽,享年38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国大败,琉球复国的梦想也从此彻底破灭,“琉球国人”正式成为“冲绳县民”。现在,冲绳县民和日本本土一样,在元旦新年参拜神社,“斋场御岳”也从最高圣域变成了观光圣地,而久高岛的IZAIHO“妹神信仰”神事,则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因为神女的减少和消失而一直中断至今。
IZAIHO/是悲伤的呐喊
IZAIHO/是与逝者告别的语言
IZAIHO/是对失去的爱的祈祷
岛屿的先祖神啊/御岳的守护神
龙宫天界的神灵们啊/请越海而来/宿于我体
多留加那的月之神啊/请授予我真实的爱
请守护村庄/岛屿/孩子/和所爱的人们
读到《南方诗人·神歌》的最后这一段诗时,想起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在他那套著名的散步纪行随笔系列里,这样写到冲绳带给他的打击:冲绳那霸的一位老绅士对一位在日韩国人说:
“你可真好啊!因为你有祖国。”
【五、冲绳战·首里城】
(首里城的“御开门”仪式)
首里城的一天,从早晨8点半的“御开门”仪式开始。身穿琉球王国时代官服的工作人员,在敲响铜锣,大声唱出“UKEJO”(开门)之后,朱红色城门大开,游客鱼贯而入。
想必几百年前的琉球王国,国王早朝时的情形,便是如此吧。通过首里城中展出的、当年百官朝拜琉球王的复原模型,可以想象曾经的“琉球盛世”。不过现实中我亲眼目睹的首里城,却并感受不到一丝昔日王国的历史痕迹,反倒像某位土豪斥金急就修成的“山寨王宫”——因为眼前的首里城,它实在是太新了!
尽管现在的首里城在2000年被指定为“世界遗产”,但在我眼里,却觉得它是个彻头彻尾的山寨版,并不是450年前那个真正的首里王城。真正的首里城在1945年的冲绳岛战中,被美军飞机彻底摧毁成了一片废墟。现在的首里城,是1992年为纪念冲绳回归日本20周年时,在被摧毁的原有地基上重建的。在首里城的正殿,有一段过道的地面铺设的是透明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曾经真正的首里王城仅存的残骸,令人唏嘘不已。
在冲绳的和平祈念资料馆,陈列着大量冲绳岛战的资料图片。“冲绳岛战”算得上是“琉球·冲绳史”上最残酷的一次战役。甚至说是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役也毫不过分。根据冲绳县福祉援护课所提供的数据,54万5000人的美英联军与11万日军,从1945年3月26日到6月20日,在当时人口59万的冲绳展开激战,从士兵到平民,包括美军阵亡者在内,推测共计20万656人丧失生命。这其中因战争疟疾、饿死、平民屠杀、集团自决等原因而牺牲的普通冲绳住民大约为15万人前后。按当时的冲绳人口计算,每4名冲绳人中,就有1人在冲绳战中丧生。
冲绳战的结果,是美军大获全胜,日军大败,冲绳百姓惨死。冲绳人至今都认为冲绳战是日本政府为保护日本本土,而将冲绳当成一块准备抛弃的石头。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正是因为冲绳一战,日本政府才真正意识到冲绳作为军事战略据点的重要性。
查阅“琉球·冲绳史”,曾经还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甲午战争日本完胜大清,得到了一块新殖民地——台湾。当时冲绳的经济状况很糟,于是有议员在日本国会提出:既然日本已经有了个北海道,有必要对应地再设置一个“南洋道”。并计划“南洋道”以新殖民地台湾为中心,将冲绳县吸收合并归宿台湾一起管辖。因为当时日本政府极为重视新殖民地台湾的经营建设,而狭长的冲绳有如鸡肋,被政府视为弃之不能用之不得的包袱。如果设置“南洋道”,将冲绳归属台湾管辖的话,可以减轻日本政府的经济负担。
“南洋道”的提案最后因为冲绳以及各方的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1908年11月《琉球新报》还曾就“南洋道”提案发表社论,说“冲绳作为帝国的一部分,应与祖国共荣光、尽忠诚,怎么可以将冲绳归属于殖民地名下管辖?无论如何不答应”!
《琉球新报》写这样的社论,貌似有向当时的明治政府献媚之嫌。但后世研究“琉球·冲绳史”的学者说:与其说是冲绳人的献媚,不如说是冲绳人的一种谋略。从“琉球国臣民”到“冲绳县县民”,上百年来的小国小民的夹缝生存历史,让冲绳人学会如何在强者面前以柔克刚,学会以最柔软的姿态获取自身最大的利益,并努力维护即使身为弱者也绝不愿丧失的自主权。如果冲绳变成“南洋道”的一部分,很可能就像失去的“琉球”一样,连“冲绳”这一主体也不复存在。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若当时的明治政府真的设置了“南洋道”,冲绳合并归属台湾的话,现在的中日关系,又将会怎样呢?或许,钓鱼岛之争,不会有了吧?
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六、佩里提督·美军基地】
(一名冲绳女子怀抱孩子,在等待她那位在美军基地服役的美国情人。图片来源/美国国防部)
要与祖国“共荣光”的冲绳,后来迎来了惨痛的冲绳战役,以及遍布岛屿的美军基地。现在冲绳本岛的美军基地共有28处。冲绳本岛长100km,宽4~28km,面积1208km²,这其中美军基地占用面积为233km²,占到冲绳本岛全体的18.4%,而且不少是与住宅区相连的。美军基地的飞行训练严重干扰冲绳住民的生活,基地迁移问题成为冲绳住民与日本政府之间最尖锐最关键的矛盾。
说到美军基地,有必要提及一下美国人佩里。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领四艘大黑船到达江户湾,强迫日本和平开港。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黑船来航事件”。佩里的黑船打开了日本江户时代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大门,佩里因此在日本家喻户晓,日本孩子学习日本历史,都会学到佩里和他的黑船来航。
佩里当年出现在江户湾的时间是1853年7月8日,但在冲绳那霸港的外国人墓地,却有一块佩里的纪念碑,上书“佩里提督登陆之碑”。碑上记录着佩里在那霸登陆的时间:1853年6月6日。也就是说:佩里在冲绳出现的时间,比在江户湾出现的时间,整整早了33天。
为什么佩里在到达江户之前,会先到冲绳呢?据日本外交史研究家曾村保信的说法,当时鸦片战争之后,大英帝国得到了殖民地香港,为了与英国的世界霸权抗衡,美国也急切地想得到通往中国的海上航道。因此,当年佩里率黑船来日本之前,是做好了两手准备的:万一威胁日本开港失败,就下手占领冲绳,至少在冲绳获得属于美国的海军基地。据说佩里为此对当时江户的海上防卫做了极为严密的调查分析,光是与日本相关的图书,就阅读了400本以上。由此可见,美国人对冲绳作为军事战略据点的重要性认识由来已久。
1945年日本战败后,冲绳由美国接管,一直到1972年冲绳回归日本,美军支配冲绳长达27年之久。2012年5月15日,《朝日新闻》为纪念冲绳回归日本40周年,曾全版刊登冲绳本土作家和日本本土作家的对谈。冲绳出身的女作家知念在对谈中尖锐地说:请不要说回归,我们不过是被再合并的殖民地。为什么要安排美军基地?怕中国侵略?但历史上中国一次也没侵略过琉球,实际上侵略我们的是日本和美国。
尽管冲绳女作家的语言十分尖锐,但实际生活中,冲绳人并不反感美国人。我认识的一位冲绳女孩,她的男朋友便是一位美国大兵。走在那霸街头,也随处可见在街头结伴溜达的美国年轻人和冲绳女孩。夜晚的冲绳酒吧,更是美国人与冲绳人混合而成的小宇宙。就像当年从中国传入冲绳的三线,被琉球人本土化,并最终成为琉球的传统乐器一样,美国人的摇滚乐,在传入冲绳之后,与冲绳传统民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冲绳摇滚”。而现代日本的人气流行歌手中,也有不少来自冲绳。
除了摇滚、酒吧这些已经被冲绳本土化了的美国文化,美军的“基地经济”也已经成为冲绳人赖以生存的一部分。因此,冲绳人大田大伯会告诉我说:冲绳人并不像外人所想象的那样反对美军基地,一个重要原因,是占到冲绳本岛18.4%的美军基地,已经带给冲绳人不愿放弃的“基地经济效益”。许多冲绳人和驻扎的美军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
“当然,美军飞机在头顶飞来飞去很惹人烦。这一部分冲绳人不想要。”大田大伯说。
大田大伯的话是否确切,我无法验证,但他的说法也许可以表达一部分冲绳人的现实想法。
从冲绳回到大阪之后,我去大阪十三的第七剧场看了最新纪录片《压杀之海-冲绳·辺野古》。这部109分的纪录片,如实纪录了辺野古住民的美军基地迁移反对运动:他们在基地施工工程外静坐,企图钻入车底,企图冲入施工范围,不顾危险以生命阻止迁移工程进行……一位满头白发的辺野古老太,年过80,不管刮风下雨烈日炎炎,每天都坚持去基地前静坐,并颤颤巍巍地反复质问一位负责保护基地工程的年轻警察:
“你回答我,这到底是谁的海?”
现在160万人口的冲绳,拥有4个大岛和近160个小岛,其中49个岛屿有人居住。如果将辽阔的海洋也加算在一起的话,现在的冲绳,曾经的琉球,是一个巨大的海洋王国。大海,对于岛国的人们而言,不是与世隔绝的墙,而是通往外面世界的路。曾经,在国家没有形成之前,生活在这片海域的岛民们,驾船自由自在地来往于岛屿之间。那时候的大海和岛屿,是属于出生成长在这里的人们的。
这到底是谁的海?有一个回答是肯定的:自从国家和政权出现之后,这儿的岛屿和大海,就不再属于这儿的人民了。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该作者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