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古代公务员为了升官也蛮拼的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古代公务员为了升官也蛮拼的
by 老猫
宋元之际的书《癸辛杂识》中讲,长安城中有块青黑色的大石头,“其坚如铁”。不知道怎么,这块石头被称为“钉官石”,传说考中进士求官的人,拿个大钉子往里钉,如果能顺利地钉进去,则“速得美官”,否则就会饱受挫折,“不能快利”。简单两句话,表明古代人就把“官”和“利”联系在一起。求官求利之人,还真不少,这块大石头,迅速被钉满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做实官,总等着候补,日子会过得很惨的。想想看,没收入啊。于是大家就去钉钉官石,还有人穷惨了,喝凉水充饥,看着选官图吃白米饭——实在是没别的菜了。
就算选上官,要是清水衙门也好不到哪里去。《梦溪笔谈》里讲“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皆不兼他务”,但文馆任职校理以上才有职钱(就是工资外的补贴),起草文书的内外制官没有,所以那叫一个穷,所以有人写了千言表章,请求外放做官,还把自己比作东方朔——当初东方朔当公车待诏时,也是因为俸禄微薄饿得差点死过去。
升迁,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官员的渴望,原因之一,是因为穷。官本位的等级制度一直持续,什么级别有什么待遇,能获得怎样的交通、医疗、保安、住房、薪金待遇,都是规定好了的——甚至衣冠穿着,也有严格限制。没到这个级别,就是基层公务员。这种等级制度刺激着官员们拼命上行,就算不为高宅大院的生活,不为稻粱谋,也得图个面子。
仍以宋朝为例,学士以上,可以有一个红衣仆人牵马,腰带可用黄金,但不能悬挂金鱼。可一旦进入两府(中书门下为西府,枢密院为东府,两府为政府核心的行政部门)任职,牵马的红衣仆人可以增加到两个,称为“双引”,除了金腰带,还能挂金鱼,叫做“重金”。想当学士的人,天天念叨:“眼里何时赤?腰间甚日黄?”等当上了学士,又念叨:“眼赤何时两?腰黄几日重?”
《东轩笔录》说,有位夏侯嘉正,平生有两大理想:烧银和当知制诰。他常和人说:“这辈子能让我炼出一钱银子、当上一天的知制诰,就无恨了。”可惜,化学家兼官迷的理想,最后一个都没实现。另一位更有名气的人叫钱惟演,最高当到枢密使,称为使相,权力很大了,但有一条,还是没有资格在朝廷任免官员的诏书上签字。钱惟演总是感叹:“要是能让我当上真宰相,在那张黄纸尽头押一个字,足矣。”
这两位其实都算混得好的,怎么也在统治阶级之列了。可进入职业官场,欲望总是被刺激着,没有止境。
欲望强烈,为升官当用尽各种手段。各种溜须拍马划线站队就不说了,有时候还要非常规。《封氏闻见记》载,武则天如意元年,要铨选一批官员。名单上有个姓方的、有个姓王的,哥儿俩听从了业内人士的建议,把自己的姓各减去一划,改成姓丁和姓士,准备拿到官职后再给改回来。为啥啊?因为这两个姓当时比较稀少,笔画简洁,在名单上显眼,容易被看到。谁承想负责选拔的官员眼里不揉沙子,看了名单说:“我看过铨覆的单子,大概几万人,就没姓丁和姓士的。这俩人,肯定是姓方、姓王。”虽说非常规,可技术含量不高,让人识破了,升官之路就此阻住。
也有命特别好的,莫名其妙就踩了命运的尾巴,稀里糊涂一步登天。例如源乾曜,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不知道为什么唐玄宗特别喜欢他,从低微官职一路提拔至户部侍郎、京兆尹直到宰相,火箭一样的速度。有一天唐玄宗跟高力士闲聊天,就问:“你知道我为啥这么快地提拔源乾曜吗?”高力士当然不知道了。唐玄宗神秘地说:“没别的,就因为他的长相,还有说话的声音,特别像萧至忠。”
高力士就更不明白了。萧至忠是谁啊?也是宰相,只不过曾经是唐玄宗的对头,他是太平公主的死党,后来在唐玄宗收拾太平公主的时候,一起给杀了。高力士就问了:“萧至忠不是辜负陛下的人么?怎么陛下还老想他?”唐玄宗道:“他老了是个糊涂蛋,但早年间刚当朝的时候,也算贤相吧。”
这段话记载在《次柳氏旧闻》上,用以歌颂唐玄宗求贤若渴宽容大度。只是——有这么颜控求贤的么?源乾曜当时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当了宰相。不过这位宰相还好,为人老实谨慎,不那么张扬跋扈,竟然成了唐玄宗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还有命更好的——清朝时候湖北的东湖县令张建基,因为巡抚胡林翼的推荐,最后当上了湖北布政使。为啥推荐他啊?《庸盦笔记》称,因为东湖出过一个冤案,全因为张县令明察秋毫,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破绽,最后让即将被处死的女杀人犯无罪释放了。胡林翼听说这件事,觉得张县令人不错,极力推荐,没想到他升官后“以贪黩著闻”,最后被勒令告病归田。于是就有人怀疑胡林翼如何如何,一调查,才发现出了个天大的笑话:平反冤案的是张建基的前任,也姓张,胡林翼把他俩搞混了,提拔错了人。等大家再去找那位前任,遗憾得很,他已经去世了。
升官太难,难在命运无常。有人挖空心思也无法升迁,有人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因为要官的人多,升官的机会少,所以还催生出一种特殊的职业——卖缺。回到《癸辛杂识》,里面就记载了一位这方面的能人沈官人。据说这位沈官人“天下诸州属县大小员缺,无一不在其目中”,比大宋的组织部长还牛。他能根据人们的需要,指出门路,有些部门明明看上去满员,五年十年也不会出缺,他就能料到去那里没错,果真,很快有人丁忧了,或者有人调离了。正因为有这本事,他“门外之履常满”。求他的人,还要先给钱物为质甚至立文约,官到确认付全款。他就以此为生。真是高人。
根据推算,现在的公务员,能上升到省部级的比例大约是万分之四,大多数公务员一辈子就是基层科员(人民网1月23日援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报)。竞争激烈的状况,和古代官员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他们服务的对象不一样,做官的性质也不一样,但上升通道并无太大变化。
也许,这就是公务员希望涨薪,涨薪之后仍觉不解渴的原因。实行职级晋升是一个办法,不升官也能涨工资,但这也许意味着熬年头。千百年来的体制理不顺,一切还都只能算临时的措施。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本文作者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