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游解毒 | 余少镭:脓包唐僧需要浓鸡汤

2015-02-04 余少镭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西天取经一路都是猴子在鸡汤师父。可见,越脓包越需要浓鸡汤,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信,你到朋友圈印证一下。


脓包唐僧需要浓鸡汤
by 余少镭

若问西游取经团队中谁最消极谁最悲观,十有八个,都会回答“猪八戒”。但是,你只要将原著翻透,就不难发现,取经路上,猪八戒的畏难情绪和悲观言论,比唐僧明显要少。也就是说,唐僧,才是取经团队里最消极最悲观的人。

偏偏他还是领导。

【脓包,就知道哭】

本来,刚上路时,唐僧对完成取经任务也是信心爆棚的。当时他出了长安,第一站夜宿法门寺,当法门寺众僧说西天取经“水远山高”、“峻岭陡崖难度”,且“路多虎豹”、“毒魔恶怪难降”时,“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众僧不解,问其意,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第十三回)斩钉截铁有没有?差点又让我们相信佛门成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有没有?

问题是,刚过了两回,到了第十五回,“特殊材料”就原形毕露了。那是收了猴子之后,走到鹰愁涧,坐骑被小白龙吃了,当时唐僧便大哭起来:“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搞得猴子实在忍不住,直接便开骂:“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

脓包”二字,当头棒喝——你见过有人这么当面骂师父的么?这话的严重性,等同于欺师灭祖。唐僧不是刚学会紧箍咒吗?赶紧念死这个逆徒啊!他倒是学乖了,把猴子念死,自己恐怕也得死。所以,当猴子骂完他之后,说“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时,“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这下搞得猴子更怒了,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忒不济”也是脓包之意。估计这时候猴子把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要跟着如此脓包的师父走漫漫西行路,还不如在五形山下再压几百年;本来都离开了,悔不该喝了龙王的心灵鸡汤去而复返,一路上就算不被妖怪杀死,也会被这脓包烦死!所以,气不打一处来,一骂再骂,还是“难息怒”。若不是忌惮他会念紧箍咒,只怕又将如意棒掏出来,兜头就打了。

猴子这么骂师父,神佛们知道吗?当然知道。别忘了,半空中还有被派来暗中保护唐僧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等,说是保护,肯定也带有监视的任务。当他们听到猴子在骂师父时,也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了句:“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一句假惺惺的指责都没有,估计也是在空中看到唐僧这么怂,实在不像样,又不好说什么,这才出言相劝。

曾经壮志豪情直冲云霄的唐三藏,刚踏上取经之路,一个像样的妖怪都还没遇到过呢,就已经怕成这个样子,如他自己所说,这后面的“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待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打骂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及畏难情绪,使心理障碍加重。像猴子这么毫不留情地骂师父,已够狠了,但效果非常有限。怎么办呢?

【圣僧,传你心经】

这时候,西游路上最浓的一煲鸡汤,适时地出现了。

第十九回,在收了八戒之后,突然插进来一个看似跟故事发展没什么关系的情节: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当时师徒三人离了高老庄,一路往西,有两个月平安无事。到了乌斯藏界,迎面是一座高山,八戒事先就知道,山上有一位乌巢禅师,像鸟一样在树上筑巢而居,他竟然是八戒的老相熟,还曾经劝八戒跟他修行,但八戒没答应他。唐僧一见乌巢禅师,第一句话就问西天还有多远,乌巢跟他说实话,远着呢,但是,“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请注意,这里乌巢说的“魔瘴难消”,跟唐僧之前在法门寺信誓旦旦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是一个道理。只是唐僧虽明此理,却仍是消不了魔瘴,咋办呢?别急,乌巢说了,“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于是就“口诵传之”。

各位观众,这里不得不也插入几句正史:这所谓的《多心经》,原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俗简称《心经》,是大乘般若经系列中最为简明扼要但又是精髓所在的经典。自三国时吴·支谦开始,最少有十一个汉译版本,其中在唐朝,就至少有八位高僧大德翻译过。而今天流传最广的版本,即小说中乌巢禅师所说的“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的版本,恰恰正是唐玄奘从印度回来后所翻译的。

当然,正史归正史,小说归小说,若混为一谈,就变成了乌巢禅师将唐僧后来自己翻译的心经提前传授给唐僧——是不是有时空错乱的感觉?所以,扯小说,先不管正史,按小说所载,知道是乌巢将心经传给唐僧就是了。

这心经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乌巢说了,“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也就是说,一念心经,所有的“挂碍”、“恐怖”、“颠倒梦想”,就通通远离。那么,唐僧记住了没有?“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

看来这心经鸡汤,比心灵鸡汤更有效——看破,看开,放下,彻悟六根所感之六识皆为无常,就可以避免无明之烦恼,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到达极乐彼岸。

唐僧倒是都记住了,有用吗?

(张纪中版《西游记》中的乌巢禅师)

【师父,来碗鸡汤】

有用,但药效不能持久,必须日服一碗,方能阻遏魔瘴的随时发作。

谁给他服用?悟空。

且看第三十二回。这一回的故事,发生在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而被唐僧再次赶走,又被猪八戒激将回来收妖之后,取经团队过了宝象国——师徒们正行赏间,又见一山挡路。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恐有虎狼阻挡”,唐僧这“”字一出,悟空就知道,他又起魔瘴了,赶紧给他服心经。当然,猴子这碗鸡汤里面,除了心经,还有自己加的鸡精,就是那句“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为什么说它是鸡精?拜托,佛教所追求者,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何来的“人上人”?凡夫俗子才想当人上人好不好?这一句,正是龙王喂给他的“圯桥进履”汤的汤渣呢。当然了,鸡精之外,也加进了一颗定心丸:“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

可以想象,这碗成分复杂的鸡汤里面,起作用的,应该是这颗定心丸。因为唐僧刚经历过失去悟空的日子,知道离了他不行,师徒小别胜新婚,悟空就是师父可靠的港湾嘛。

只是,鸡汤喝下,好像还是不怎么顶用:“长老勒回马道:我当年奉旨出长安,只忆西来拜佛颜。舍利国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

几时能够此身闲”?唐僧的意思,就算你能保我安全,但我天天这么雪山草地的走,累得像条狗,猴年马月才能歇一歇啊!这时,“行者闻说,笑呵呵道: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

万缘都罢,诸法皆空”才能闲下来,猴子最后舀的这一勺,又是心经的料了。到这里,这碗鸡汤才的药效才真正出来了,“长老闻言,只得乐以忘忧”。

类似的鸡汤,在第四十三回、第四十七回、第八十回里面,唐僧多次魔瘴发作的时候,猴子都适时拿出来喂他,如四十三回的“功到自然成哩”;八十回的“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等,离不开吃苦、坚持这些励志鸡精。

到了八十五回,过了灭法国,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的魔瘴又发作了——

唐僧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无事!”三藏道:“休言无事。我看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各位,这时候西游都快到尾声了,再怎么可怕的妖魔鬼怪都经过了,还这么一看高山有凶气就“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这都已经不是一般的脓包,而是吹弹得破的大脓包了。还好,这时的猴子,也知道这场折磨快到尽头了,人也变得温柔起来,又拿心经喂他:

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

三藏道:“我记得。”

行者道:“你虽记得,这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

三藏道:“那四句?”

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

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心经,本来是乌巢传授给唐僧的,西游路上,该由唐僧开解三徒才是,事实却反过来,一路都是猴子在鸡汤师父。可见,越脓包越需要浓鸡汤,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信,你到朋友圈印证一下。

作者:余少镭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本文作者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