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石:中国的逼婚和日本的不婚

2015-02-16 张石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我们绝不能嘲笑中国父母在严冬酷暑中,在公园内外举着牌子,为子女的婚姻奔忙,这不是一种陋习,而是一种爱,一种温情。


听说在中国,每逢佳节,适婚男女都要遭到父母和亲戚们“逼婚”,临近春节,一大波“中国式逼婚”更是风起云涌。据报道,近日,几位女青年手举标语出现在上海闹市区,抗议亲友的逼婚行为,其标语上写着:“妈,过年回家别逼婚。我的幸福我主宰!


在日本,没有家长逼孩子结婚,适婚青年们似乎没有这个压力,但是他们主宰了他们的幸福了吗?在情人节到来时,一位男士通过收音机说:没有人给他情人节巧克力,他很孤苦,于是去酒吧找陪酒女,花了很多钱,终于得到了一盒虚情假意的情人节巧克力,他满脸苦笑。


在现代社会中,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逼婚”是不存在的,父母和亲戚的所谓“逼婚”,是不是应该说是一种“急切的温情劝告”呢?


对于适龄青年和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中国有一种“社会性的观照”,当然这也可能被一些很有个性的青年人理解为“社会性干涉”。笔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大龄青年”和“工会”等键词,搜索出了97,000多条报道,多是各地工会举行大型活动,帮助青年找对象,解决婚姻问题。


如2014年10月27日的河北工会网上有题为“秦皇岛市总工会举办大龄青年联谊”的报道,报道写道:


为了拓宽广大职工的交友空间,为大龄青年搭建良好的交友平台,10月18日,秦皇岛市总工会举办了“青春相约,缘聚北戴河”未婚青年交友联谊会。参加本次联谊会的来自驻军部队、戴卡公司、燕山大学、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大龄青年职工100余人参加了联谊会。


中国不仅工会,妇联、街道也都积极举行这样的活动,有的街道老太太一看见大龄男女就“目光灼灼”,不撮合成一对“美满婚姻”就誓不罢休,这要是在日本,很可能被告上法庭,说她“干涉隐私”,而对子女的幸福和将来最关心的父母和亲戚们,当然是这种“社会性观照”的急先锋,可能有时他们爱得越深,表现的方式就越显“咄咄逼人”,因此引起青年人的反感。


日本完全没有这样的“社会性观照”,久而久之,造成一种严重的社会现实,那就是少子化和高龄化(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少子高龄化”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未婚者大量增加。其实结婚的日本夫妇的“夫妇完结出生儿数(婚姻持续时间15--19年的夫妇的生子数)”近年来没有怎样降低,1972年的第6次调查为一对夫妻2.2人,以后的30年基本持平;2009年下降至2.09人,下降的幅度并不大,而不结婚人数的增加速度,却比“夫妇完结出生儿数”的下降快得多。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1955年,日本男女的终生不婚率仅在1-2%左右,80年代以后逐渐上升,2005年男子终生不婚率达15.4%;女子达6.8%。到了2010年,男子上升到15.965%;女子上升到7.25%,而今后还将继续增长。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的《日本将来人口推测报告》显示,到2055年,日本人口将减少至8993万人,其中老龄人口将达到40%,日本15岁以下人口将减少到752万人,这些都大大打破了维持日本年金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低值——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扭转,日本退休金制度的前提将彻底崩溃,高龄者医疗制度、护理保险制度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都将难以为继。


日本人不结婚,当然与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中国那样的“社会性观照”。


日本以前也是充满了温情的社会,日语里有一个词叫“井户会议”,是指过去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人们都去井里汲水,这个地方也就自然成了人们聚合的场所,人们在这里交换情报,聊家常,人与人之间因此形成了亲切而温暖的关系,相信在这种交流中也成就了许多良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城市化,水井被淘汰,各项服务行业和信息的高度社会化,使人们也无需再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援助。在城市,人们搬进互相隔绝的空间——楼房,失去自然形成的共有空间,并将把自己隔绝起来的空间命名为“隐私空间”,不容任何人窥视。


这样确实减少了不少麻烦,但是人们在心理上变得非常孤独,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已找不到“井户会议”这样的温馨空间了。在楼房里居住的人,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住了几十年的邻居,互相都不知道姓什么,父母子女也很少往来。现在日本经常发生的“‘是我!是我’诈骗事件”就凸显了这种严峻的事实。


‘是我!是我’诈骗事件”的手法是打电话给老人,骗子在电话里说:“是我!是我!我因为XX事情急需一笔钱,要汇到我的账户!”有的骗子自称是老人的儿子,有的自称是孙子,而老人本身一般都在很长时间里见不到自己的儿子或孙子,甚至连声音都不熟悉了,一听是儿子或孙子打电话来,一方面受宠若惊,一方面听说儿孙因无钱受困,焦急万分,马上汇出巨款,或把巨款交给自称是儿子“同事”的取款者。骗子们屡试不爽,2014年日本此种事件受害总额上升到559亿4354万日元,比前一年约增加70亿日元(14%),5年连续增加,受害者中有八成是老年人。


在如此的自己隔绝的“隐私空间”里,人们就是勉强去和邻人交往,也难以找到所谓的“共同语言”,因为细分化的生活空间也把个性和语言高度细分化,使人们渐渐失去了与人广泛交往的机会与兴趣。后来,日本最大的以年轻人为主的社交网站“mixi”发展很快,股票也上市了。


当时,在谈到这个网站的特点时,《朝日新闻》认为:这个网站在虚拟空间里恢复了日本以往的人们亲切交往的风景——“井户会议”的风景。然后在网络中没有体温的虚拟交往,无法把握交往对象的真实,因此也无法改变孤独的本质,而从现实社会看,日本没有中国的工会等组织创造的那种极大拓展了年轻人交往空间的婚姻问题上的“社会性观照”,“隐私”的盾牌抵挡了对私人空间的介入同时也遮住了寻找侣伴的视野。


与此相对,中国在强韧的儒家伦理精神关照下,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类似于日本“井户会议”般的人与人的交往,那首动人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令人潸然泪下地守护着在现代都市化的潮流中正在流失的感动: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而父母对儿女的婚姻问题的极度的关心,也是出于这种强烈的亲情纽带,正是以这种亲情纽带为基础,扩展为整个社会对青年人婚姻的“社会性关照”,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的少子化和高龄化的过程。


据笔者看到的一些资料,目前,日本人15岁到34岁的年轻人的未婚率为74%;而中国15岁到35岁的年轻人的未婚率为45.71%;中国30多年来一直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妻一般只生一个孩子,但是最近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57%;而日本一对夫妻完整婚姻的生子率为2.09个,但是最近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05%。


可能是“物极必反”,父母们有关子女婚姻的急切的“温情劝告”,被理解成为一种“逼婚潮”,如果你从反面理解它,会觉得它干涉了你的隐私和个人意志,但是如果你从正面理解它,它也正在为你提供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因为所谓“逼婚”,绝非刚性的与不可违背的。


我们也绝不能嘲笑中国父母在严冬酷暑中,在公园内外举着牌子,为子女的婚姻奔忙,这不是一种陋习,而是一种爱,一种温情,而且可能这些老人们自己也完全没有察觉到,他们也正在尽一种社会责任——他们正在阻止在都市化和现代化的大潮中不断加剧的少子化和高龄化的危机,他们对孙子的向往,也是社会对未来的信心。


【相关阅读】

1、反逼婚之前,请先向父母证明你不是废物

2、李淼:男物理学家眼中的女人与量子

3、侯虹斌:为何女神总挑不如自己的男人




作者:张石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