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扬:让女人不敢回归家庭才是真不平等

2015-03-11 叶扬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当我们赞美职业女性时,那些“回归家庭”的女性也应当受到赞美,她们对世界做的贡献并不一定少。真正需要改善的是给女性提供更多元的选择空间,并且在她们想要改变的时候,提供渠道。

每到“三八”妇女节,和清华大学校内男生贴出女生节“献词”条幅一样,应景地会有许多人呼吁重视女性的价值。但是,在关于“价值”的描述里,“回归家庭”总是似乎被说成是一种退而求其次,这背后就像有一份隐形的计分表,做“全职太太”或者“全职妈妈”比拥有一份“事业”评价要低。


许多年前,我看到日剧里《理想的结婚》里竹野内丰对常盘贵子说,结婚以后,你仍然可以有你的事业,你想干什么、想去哪儿旅行,我都支持你。这时,我觉得竹野内丰扮演的男主角可真是好丈夫的代表。可常盘贵子突然难过地问他,我一定要有事业吗?我只想当一个好妻子,当一个好母亲,这样不行吗?竹野内丰突然一时语塞。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知道如何机智地回答才对。


现在,越来越多的我的同学、朋友,成为了妻子、母亲,我开始理解常盘贵子所饰演的女主角的心情,想当好妻子、好母亲,只想当好妻子、好母亲,不行吗?



(电视剧《理想的结婚》剧照)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1980年代,我们的父母亲,人生受到许多冲击,他们青少年时期经历文化大革命,许多人上山下乡,之后成为了农民、工人,他们到了壮年,又经历了改革的冲击、经济体制的巨变,家庭的结构在这几十年里真正实现了从大家庭拆解成小家庭的巨变,人们对离婚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放。


与此同时,我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疲于奔命,要么为养家,要么为挣钱,许多人小时候没办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缺少兄弟姐妹,虽然不一定没有玩伴、同学、朋友,谈不上真的寂寞,却会感到整个幼年到青少年时代都缺少家庭完整带来的稳定感。紧接着,琼瑶式又要激情又要厮守的爱情观十分强势,你接受不接受它都在那里,是否经历过轰轰烈烈、声嘶力竭的感情波澜是青春是否白活的一个不言自明的标准。


当我们终于工作了,却发现一切都这么贵,本以为潇洒的独立生活这么拮据而心酸。建立一个家庭在这种时候就格外重要,它意味着可以重新起头,用自己的意志(有时甚至不是双方的意志)建立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结构,同时,改善整体的生活和经济状况。而后,电视、网络里不断反复发出养育孩子一定要精细的种种信息,纸尿片、奶粉,一旦选错都可能遗恨终身。


BBC的纪录片《人性之争》说是弗洛伊德带动了这种风气,他强调儿童时期记忆对人一生的影响,使全世界人改变了育儿观念。就算中国的育儿革命和他没关系,两代母亲之间的观念差异也是尽人皆知了吧。


大部分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不是出于中国传统式的男尊女卑、甘心奉献(甚至多数丈夫是希望老婆继续工作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他们既有成为家庭顶梁柱的得意,也有承受压力的相应焦虑),也不是因为懒惰,而是无法在各种可能拷问里找到比“回归家庭”更能让自己心境平和的回答。


如果你认为没有来自双方的亲密关系和互敬互爱的家庭生活是个人悲剧,如果你认为孩子未来发生的一切错误都免不了有家长养育不善的责任,那么面临抉择的时候要如何选就是显而易见的了。比起其他一切标签,她们更想成为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好妻子”“好母亲”。


我觉得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之一,在于对于这种选择没有更宽泛的包容,像竹野内丰扮演的男主角一样,鼓励女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包含“只当好妻子”“只当好母亲”这两个单纯的选项。


有人也会把“回归家庭”说成是因为没有能力取得职业成就的一种选择。恰好是这种言论把女性推到了非要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强行抉择的刀尖上。哪怕是把生活重心从工作上向家庭偏移一点儿,都会让某些女性非常焦虑,她们害怕因此失去自己在事业上积累的成就,失去工作上的竞争力,害怕被贬低。


我听说过好几个例子,她们像《纸牌屋》里Mrs. Underwood那样为了一些重要的项目、为了事业或更现实的利益打掉孩子。和电视剧里的人物不同,她们并不是真的坚定地不想要孩子。引起她们这种做法的,是因为她们察觉到了一旦自己成为孕妇和母亲,就无法在工作上被公平对待。如果你有几个月不工作,工资、奖金上当然会有所体现,但往往是工作里暗含的不公平、不透明、不近人情,让她们忧虑。



(电视剧《纸牌屋》剧照)


也有人可能是认为,选择“回归家庭”,意味着降低生活的难度。如果我们认定“回归家庭”是一种价值和贡献偏低的个人取向,那又怎么可能有说服力地让家庭中的男女双方共同承担任务和责任?可实际上,且不说感情上过于投入引起的焦虑和疲惫,婴幼儿的母亲是分散、突发、多线程、长时间连续待机的任务,并不轻松。更不能笼统地说家庭中的男女双方都可以承担。


虽然网上流传着北欧奶爸带孩子的照片和文章,但平心而论,性别特质仍然至关重要,绝对不是简单的1等于1。甚至如果真是想当个“好妻子”,光打扫房间和做饭就需要很多投入和时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曾经有一项研究结论是说,家用电器并没有减少主妇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任务和对于工作质量的要求。


真正需要改善的是给女性提供更多元的选择空间,并且在她们想要改变的时候,提供渠道。《绝望主妇》《摩登家庭》里都有养育了好几个孩子的主妇突然回去就职的情节,当然她们也要对家庭生活做一些新的安排,但是,在她们面对工作的时候,充满了自信,因为即使她们在当主妇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关心社会和思考的敏锐度,她们对自己能够应对他人和工作,没有任何怀疑。


雇佣她们的人,考虑的是她们处理工作业务的能力。而在当下的中国,主妇几乎是被剥夺了社会生活的,她们享有的权利相当少,似乎也没有任何对公共事务的发言权。这才是这整个群体的意义被贬低的原因。


值得提倡的社会价值观是多向度的,而不是单一的。无论男女,每一个人在任何层面的价值和可能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所有人在任何境遇中如果能尽可能拥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机会,那这个社会就是开放的、积极的。人们唯一需要的是在明确的竞争标准面前,亮出来自己的全部能耐,一比高下。


家庭和工作兼顾而且都做得非常好的女性不是没有,她们之所以被人相传称颂,是因为这样不容易,非常难,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当我们赞美职业女性时,那些“回归家庭”的女性也应当受到赞美,她们对世界做的贡献并不一定少。或许应该停止赞美,我们只需要推崇个人选择,尊重所有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选择。自由不是唯一解,自由是拥有种种选择权,而只奔向自己最想去的方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作者:叶扬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建筑评论人,建筑媒体从业者。

相关文章推荐

毛利:有一种独立女性只有她们自己喜欢

侯虹斌:奋斗这么多年,一起平等地喝喝咖啡有何不可

大家交锋 | 张海律:春晚究竟有没有歧视女性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