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地震海啸使日本人“更爱大海”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今年3月11日,日本迎来东日本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政府说灾后复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有23万避难者不能返回家园。我当时身在东京,也算上一个亲历者,而使我最难忘的,仍是当时日本人面对重灾那惊人的淡定和秩序,这四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史无前例的大震灾来临时,为什么日本人能维持如此整然的秩序,保持如此冷静的淡定?
【瑟缩中的温暖微笑】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的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当时我正在东京。东京也出现了强烈的震撼,也有建筑物发生崩塌,7人死亡。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3月11日,日本东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悼念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遇难者。CFP供图)
发生地震时,我正在办公室里办公,忽然感觉到了一阵强烈的摇晃,前方的书架也轰然倒下,墙上挂着的黑板也落了下来。电梯已经自动停止,一个同事打开了门,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从楼梯跑了下来。周围办公楼里的人们都到外面来了,大家望着周围高耸的楼群,都有惊魂未定的感觉。
东京所有的交通都陷于麻痹,人们都无法回家了。我来到电车站,问车站的工作人员电车何时能开通?一位40多岁的男子回答说:就是地震停止了,也要把所有的线路和安全设施一个不落地点检,因此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开通的事。
我放弃了坐电车回家的想法,去到周围找旅店,但是所有的旅店都满员了,看来是人们都预料到了今夜无法回家了,别人的动作比我快。我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在不断的余震中我有些慌张。
我看见人们在等出租车,也想乘租车回去,但是等出租车的人们排成了长龙,差不多有一公里长,我想路上的交通也一定十分拥挤,就是乘出租车到家,也要到第二天的早晨了,我望着不断延伸的队伍不知所措。
余震随时都可以发生,夜色在惊恐中愈发浓厚,月亮撒下一片冰冷的光,急救车和消防车的警笛更让人们惴惴不安。而我看一下我眼前等待出租车的队伍,却是整然有序,没有人“夹塞”,没有人“争先恐后”,人们的表情似乎在诉说一种“秩序面前的宿命”,不管天崩地裂,不管洪水滔天,日本人仍在淡定中遵守着他们没有强制性的,约定俗成的秩序——就是在史无前例的大震灾中,也依旧如此。
一位在地震重灾区福岛县郡山市的避难所里避难的中国人对我说:由于交通堵塞,在避难所里,食品的供应并不充分,但是那里的日本人非常守秩序,绝没有人“夹塞”,更没有人想多吃多占,人们安静而淡定地面对灾难,互相问候,互相鼓舞,我到这里以后,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我在那几天的《朝日新闻》上读到一篇高中生所写的感想:在发生大地震的3月11日晚,所有的交通断绝,能够利用的交通工具就只有出租车了,人们在严寒中排成长蛇般的队伍,在寒风和冷月中瑟缩。
到了深夜,当地市政府的职员开始从队伍后面发放毛毯,但是在发到一半时,毛毯没有了,这位高中生看到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女孩,穿得很单薄,但是她把得到的毛毯让给了一位一起排队的老人……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里含满了泪水,我似乎看到:一个身着单薄衣裙的女孩,在瑟缩中绽出一个无比温暖的微笑,并把她的微笑连同那条毛毯温暖,递到了一个老者的手中……
【海啸使日本人“更爱大海”】
2012年1月29日到3月1日,我随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组织的采访团奔赴日本宫城县地震灾区,采访了在311大地震时受灾严重的名取市、石卷市等地区。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地震灾区正在有条不紊地走向复兴,虽然眼前一片废墟,但是人们依旧保持着严整的秩序,尽管有许多人失去房子和亲人,但是他们依旧淡定而积极地投入复兴与建设。他们说:不是仅仅复兴,而是要走向更好的生活。
而更使我吃惊的,是他们在灾害面前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2012年2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名取市的海岸,原来郁郁葱葱的黑松林只剩下几棵黑松兀立在风雪中,也都近于干枯,地面上有几棵自然生长的小松树,不足一米高,据说也要五六年才能长这么高。
当地三英驻车长的董事长铃木英二说:以前也有海啸和大潮,都是黑松林保护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小时候的烧材也都是去拣黑松林的树枝和松叶。人们总是觉得黑松林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这次海啸中,我们失去了黑松林才感到它的宝贵,今后我们要更有智慧地让黑松林再生,更有智慧地与大海、与黑松林共生共存。
我问当地的居民:这里发生了这么大的海啸,夺去了那么多的生命,是不是你们今后不再想在海边生活了?有一位居民说:不!我们会更爱大海。海啸虽然带来了灾害,但是也教会我们更好地与海共存,我们会更爱大海。最近,我在收音机里也听到了类似的说法,一位灾区的人士说:地震和海啸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海的重要和可贵。
对此我似乎有点吃惊,中国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天爷!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老子也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日本人完全没有这样恨天怨地的情绪,他们却说:我们更爱大海。日本有句谚语说,有三种可怕的东西,就是地震、雷和父亲。
为什么要把这三样放在一起来呢?我想,这里的含义是:地震、雷、与父亲的愤怒一样,是经常发生的,而包括地震和雷的大自然,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养育我们,但是有时也会发怒,这是在教训我们,使我们生存与生长得更好,但是养育我们的初衷是不变的。
日本文化学者寺田寅彦说:“在我们的乡土日本,脚下的大地一方面是以深深的慈爱养育我们的母亲的大地,同时也是挥舞着刑法的鞭子约束我们如此容易流于怠惰与享乐之心的严格的慈父,只有在如此的严父和慈母密切配合国土上,其文化才有望发展为人类最高的文化。”(寺田寅彦“日本人的自然观”,《寺田寅彦随笔集 第五卷》,岩波书店,1948)
我想,这也是日本人面对灾难时能够淡定地保持严整的秩序的思想根源。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四面临海,除东北部海岸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环绕,气候受到海洋的调节,形成较为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地区温暖,降水丰富。对于农耕文化而言,日本的地理环境是得天独厚的,仅植物的种类就比欧洲多十倍以上。
同时日本的自然灾难也是很多的,在日本,几乎每天都有人体感知不到,但是地震仪感知得到的地震;每个月都有人体感知得到的地震;造成伤亡或房屋损坏的地震也几乎每年都有,更有台风频频与火山爆发,而且日本的灾难往往难以预测并难以抵抗。
如果说中国的主要的灾难多是通过“大禹治水”等古代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善和治理的灾难的话,那么日本的自然灾害则多数古代人类,甚至现代的日本人也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的超巨大灾难。这种“丰饶的馈赠”和“人力无法抗拒的灾害”的二重变奏,使日本对自然充满敬畏,对于灾害的发生,他们往往将其作为“无常”的自然现象或自然对人类的“教训”。
梅原猛指出:“当可能性难以变为现实性的时候,他(指《古今集》的诗人)不在外在的敌对力量中寻找原因,也不认为这是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是一心把它看作是无常的命运。也许,那有着浓重悲哀的日本感情原型,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在人们意识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矛盾,而可能性又被现实性压倒的时候,如果从外在的敌对者那里寻找这种状态的原因,就会产生愤怒的感情,如果认为这种状态是由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就会产生“罪”的感情,而《古今集》的诗人们,宁愿把这看作是命运的无常。(梅原猛《美与宗教的发现》,集英社,1982年出版,149-150页。)
而在频发的自然灾害发生时,首先,一般日本人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无常”,而“无常”的频发就变为了“正常”,这使他们淡然处之并保持原有的秩序。在日本,平时我们最能体验的是一种“秩序中的流畅”,在日本的车站等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其他国家很难看到的景象,那就是人们在乘电动滚梯时,自动靠左边排成一排,而将右边的部分空出,以便着急赶时间的人能快步从空出来的右侧顺利通过,如果左边全部站满,一般人们也不会去“占领”右侧空出来的部分,而是排电动滚梯的下面,等着在左边乘入。
这是极其遵守规则的日本人创造的动人的景观,它带来的结果就是通行的流畅——疲劳而不需要赶时间的人可以优哉游哉地等着乘滚梯,而要赶时间的人可以通行无阻,而这种流畅来源人们对约定俗成而不是强制的规则的遵守。
而在灾害来临的时候,这种“秩序中的流畅”更为重要,它可以避免自然灾害以外的人为的灾害,而保持这种流畅,最重要的是情绪的安定,不能有“老天爷!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式的愤懑,而是保持着“尽人事,顺天命”的淡定。
【日本“反核”的深层文化内涵】
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以来,一度供应日本电力达1/3的核反应炉被迫关闭,日本被迫转而采用进口化石燃料,导致巨额亏损,到今年1月为止,日本连续第31个月贸易逆差,有两个核电厂还因为陷入财务危机而求助于政府。
而消息人士透露,九州电力公司位于日本西南部的川内核电厂的1号和2号机中的反应炉之一,预计将在6月重启。但是,日本全国反核的呼声风起云涌,日本经济新闻社和东京电视台于1月23至25日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关于重启核电站,认为“应推进重启”的占36%,远远低于“不应推进重启”的52%。
当然,福岛第一核电站在震灾后的核泄露,造成大量灾民有家难归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但是这里也有更深层的文化反省。
日本宗教学者山折哲雄说:“人,原本是一种不可解释的未知数,而给予人们‘可以解释’这一幻想的是现代科学。确实,现代科学对森罗万象的世界进行了合理的说明,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科学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现代科学是有限界的,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忘记了这一点,是现代的傲慢,这次大地震,可以说是对这种傲慢的惩罚。”(2011年3月23日《日本经济新闻》)
对于核问题,日本有许多人正在进行着像山折哲雄这样的文化上的思考。核是人类造出的自然不曾存在过的物质,他固然给人类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但是它也制造了自然永远不能回收、贻害子孙万代的宇宙的垃圾,而这次大震灾,是不是我们严父——自然对人的傲慢的警示和惩罚呢?是不是我们的慈母——自然为了让人类文明能够永续发展的“排异反应”呢?人真的能胜天吗?人类除了无休止地榨取宇宙外,是不是还承担着贡献于宇宙这一只有人类才能承担的历史使命呢?
地震过去四年了,这些讨论仍在热烈地进行着。
作者文章推荐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