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戈:对于缅机越境,应理性处理危机

2015-03-15 吴戈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一国在利益受损时最要害的并非强硬与否,而需要整体来看,这就涉及前面提到的理性稀缺的危机。


情绪高涨
  3月13日,中方几名边民被缅军战机炸死,终于将近来缅北战火对中国国内的影响推到沸点。此前,一批中国伐木者被缅军扣押就已令舆论哗然。这次,公民生命和领空主权两个无法回避的硬界限更刺激了公众的神经。
  
  对近日的事态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3月8日缅军战机造成中方一处民房受损,中国表达严重关切,要求尽快查明情况,杜绝类似事件。3月12日又一架缅机入境投弹后坠毁,因无伤亡未见反应。13日事发当晚,副外长紧急召见缅驻华大使严正交涉,中国空军当日多批战机向抵近边境的缅甸军机跟踪、监视、警告、外逼,14日下午军方高层与缅军最高层通话,要求严格约束部队,杜绝此类事件,否则中国军队将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这些措施是否充分和及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见仁见智。而这种充分和及时又与对事件性质、对方意图的判断,以及对本国的期望值关系密切。虽然《人民日报》用了缅军机炸弹“落入”中国境内的措辞,其子报却用的是其战机“突入”中国境内,不光特意提及(中国)“边防军武警也立即做出反应,封锁现场。被炸的几个地方都拉有警戒线,不许靠近”,还透露近日缅机还对中国村寨有扫射行为。而《澎湃新闻》则引用中国边民的话描述道:“残肢到处都是。”
  
  不止于此,以主张中国“说不”而著称的某学者肯定地告诉“一群智商欠费的大棋哥”:“缅甸要不想挑衅,炸弹不可能落入我境内。”他还找到了历史依据:“美国在朝越是什么轰炸烈度?其军机侵入过中国境内几次?缅这么小打小闹的飞机出动,就侵入这么多次!”这么说来,中国此次的反应必须超过1950年出兵朝鲜才合格了。
  
  更愤慨的反应来自某退役高级军官,他认为此事堪称“云南空防失陷”,堪比1987年鲁斯特驾机闯红场事件,中国至少应当将某部司令撤职。当然,他提出的设禁飞区,直接击落越境缅机的有力措施遭到了技术上的置疑,因为禁飞区设在本国境内虽无不可,但一般设在别国领土或公海上,本国领空原本就神圣不可侵犯,外国军机绝对不能擅入,用禁飞区这种名义,岂不反而表明……
  
  “专家学者”们的激动可以理解,眼下的舆论态势,说强硬顺风顺水,说任何不强硬的话众怒难犯。你看,既有浅显的比喻“你邻居家里人打架,扔一酒瓶子砸你老婆脑袋上,你也要坚持看下去”?又有大历史大眼界的质问“如果墨西哥内战炸了美国人,美帝会怎么办?俄罗斯遇上了会怎么办?英、法、日、德,甚至巴西、印度和南非呢”,意思仿佛是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乃古今通例,不遵者堪称举国无男儿。还有谙熟历史的民间外交分析家认为:根据中国外交辞令,“误投”就是指蓄意轰炸,“坠落”就是被击落,而“严重关切”仅指可能的干预,目下之计,或可热盼某报社论赫然出现“勿谓言之不预也”的经典战争预报?更具大智慧的揭秘仍来自前述著名强硬学者:“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国家利益要求缅北‘民地武’存在下去,缅当然痛恨,想试试底线。”这显然使更大胆的学者“在缅北划禁飞区,从而武力平息战乱,主持和谈”的设想显得“看不懂一盘大棋”了,而后者的理由想必是“美国摸得,我摸不得”?


  
  这些激昂其实也有深刻原因,爱国成为近年中国社会核心主题之一,同胞生命也的确应当珍惜,本文无意宣扬官方的工作尽善尽美,相反,笔者认为在缅甸一类问题的战略层面严重缺乏开诚布公、实话实说气氛。但是,近日的激昂情绪也缺乏理性。原因在于,在平时的传播中,中国兵强马壮、战力精湛、枕戈待旦、完全能有力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领空神圣,来犯者定有来无回等高大上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关于国家与每个公民生命之间的保护途径、要求高低和责任所在,特别是涉外场合,以及国家空防严密程度、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却由于传播工作的浮夸和肤浅而留下大片断层。比如,公众普遍将空防理解为高压电网,任何飞行物碰上就死。这当然很不专业,领空在政治和法律上绝对不能擅入,在技术上绝对应有防范和处置能力,但这些都受到各种限制,不等于国家的每段边界都处于随时开火状态。同时,公众普遍将领土神圣观念在具体操作和后果上绝对化,认为只要涉及领土就必须不计代价和后果,任何未保证领土100%不受侵犯的,都有失国格。这些认识还与中国边境多年无战事,公众又普遍被灌输当一战立威,不打很窝囊等激情共同发酵。因而,一遇必须披露的事件,遭到大量关注和追问,官方几乎难以招架。
  
眼睛近视
  面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论断,最令人震惊的还是一个现实:中国近年越煽越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再次不可避免的失控,特别是绝大多数平时还算清醒的名人也一片浮躁,充分暴露了中国社会在国际问题上常识和理性奇缺的危机。
  
  先说常识。缅机侵犯中国领空,炸死中国平民是基本事实,但即使视为一种罪行,犯罪行为和犯罪动机的证明仍是两个不同环节。若能证明其蓄意以侵犯中国主权,杀伤中国公民为根本目的,当然应采取有力的自卫和惩罚措施,但在事件初期就单方面认定蓄意,并非公正。
  
  1954年,中国空军战斗机也曾在海南未经准确识别,将一架在国际航线上飞往香港的英国民航机击落,造成几十人伤亡(参见笔者2012年《凤凰周刊》相关文章)。虽有形势复杂等种种原因,毛泽东仍在中南军区的检查上批示“击落民航机是犯罪行为”,中国政府诚恳地道歉、赔偿,并惩罚了当事飞行员。即使在当时东西方紧张对峙的情况下,对方也没有纠缠是否蓄意的问题。
  
  入侵领空、造成平民伤亡,理论上当然可以视为战争行为。历史上的战争以此类理由触发的不胜枚举,有些国家的此类理由甚至是夸大或伪造的,如德国入侵波兰时伪造了边境哨所被袭的假象,引发越战的“东京湾事件”中美国驱逐舰声称被北越鱼雷艇袭击也至今争论不休。中国这次当然证据确凿,但即使如此,国际上对此类事件是否一定军事报复也不尽然。
  
  类似事件中,有的引发了紧张或纠纷,如20世纪80年代伊朗客机在波斯湾被美国巡洋舰“文森特”号击落、美国护卫舰“斯塔克”号被伊拉克导弹击沉;有的直接认定是蓄意,引发大规模军事对峙和外交冰期,如韩国波音747在堪察加上空被苏联战斗机击落。但是,这些都不等于必然开战。
  
  当然,这其中,国有大小强弱,形势分有利不利,也有的国家一贯风格强硬,历来吃亏较少,但总的来说,一国在利益受损时最要害的并非强硬与否,而需要整体来看,这就要涉及前面提到的理性的危机。
  
  虽然笔者不便为中国在缅利益得失作整体上的打分,但令人吃惊的是,对此次事件的绝大多数议论者居然极少联系中缅的微妙历史。限于篇幅,关于果敢“民地武”的来龙去脉请读者自行查阅。本文想要提醒的是2月中旬有网友就表示:“果敢不是中国的睾丸”;某大报的标题则是“把果敢比喻成克里米亚,这很滑稽”,两者共同之处是:尽管情深意长,仍严格遵守了“果敢是缅甸内政、中缅之间没有领土问题、果敢族不是中国公民、中国促和、不卷入”的官方原则立场,后者甚至呼吁“中国社会力量需要保持冷静,不轻易表态甚至介入缅北事务,确保政府开展外交所必要的空间”。
  
  中文报纸一般看合订本比较全面,今年1月,同一来源又揭露了美国惊天阴谋:美国一旦控制缅甸并实现驻军,将是美军在中国“软腹部”插入一把钢针,中国西部内陆大城市都将暴露在美军火力覆盖下,忧国忧民的网友还增加了“美国反导系统和核武器将部署到家门口”的警告。可见,中国在缅甸几十年来的政策得失,以及更长远的利益格局,极为微妙,而中国对缅甸政府和北部“民地武”的态度也不无为难之处。这些利益判断和主张,甚至只能在网络论坛等场合才能存在更直白的讨论。在此仅提示一点,此次缅军越境的战机虽已有一架残骸为中国寻获,但其机型至今未见公布。不过公开资料一查便知,缅军除缺乏对地攻击能力的米格-29外,作战机型全部购自中国。


  
  因此,要求中国军方加强戒备没错,但即使24小时战斗空中巡逻,能防住的也恰恰只是蓄意侵犯而不能预防失手误炸。战力并不尖端的缅军收缩空中打击范围,也完全有助于果敢“民地武”借中缅边境得到喘息。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重大机会,请各抒己见。
  
  对眼下这个缅甸政府,中国要求其不得侵犯领空,保障中国公民安全,理所当然,但鉴于中国已在当地拥有大量投资和战略利益,恐怕更应该多思考一下:如何在更广泛的整体政策上,承认缅甸倒向美国的不利现实,并争取在此过程中,不依赖保持其内部战乱这种高成本、高难度策略,促使其为中国尽可能多保留利益。起码,将中缅政府关系视为一次伤害案件的原被告,只求有仇报仇,甚至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道义原则僵化为一次次以眼还眼、“谁惹我削谁”的江湖报应,实在脑洞太小。
  
  继高层警告后,又传中国空军双料“金头盔”飞行团长率队进驻中缅边境。这令参与中国核战略的某军方教授放心了:“此种以小欺大以弱凌强的事不能再发生了。”其实,以缅军的实力,远不是中国精锐最应该针对的目标,高调压上,主要还是为民间情绪。但昨日一片未能尽责之声,稍有调遣,很多情绪便瞬间恢复“强大威武”的得意,不无一惊一咋之嫌。而这种性格,恐怕与这类教授平日“要求人民要求军队理性没道理”的豪情四射不无关系。
  
  当然,在中国平时倾向各异、这次出奇一致的网络舆论面前,“一有制约你就主张更软弱;一强硬你就说正中美国下怀”,恐将是任何偏离尊严和亮剑主题的言论难逃的指控。其实,对中国外交强硬的呼声,尽可向上反映,大可不必理会笔者。对当前局面的根源和出路,更非笔者拙笔能解。对不够铁血的言论,不喜者当高屋建瓴,早图一改世界格局大计。那样的话,无视缅甸的现实,也就真不算狭隘了。
  
  (本文图为中缅边境的云南临沧南伞镇。图片来源:东方IC)


作者:吴戈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作者文章推荐
2014年的天空太不平静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