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柴子文:从牛津到莎翁小镇

2015-10-06 柴子文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在无穷尽的知识小宇宙,更加觉得忘记历史尤其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和困厄,是一种因无知而起的背叛,是人的尊严最荒谬的敌人。


夏日出游休长假,是个好习惯。偷得浮生几日闲,与其说是享受美食好景,我觉得隐藏不说破的,其实是藉着“短暂的流浪”回收好奇心。繁忙工作和都市节奏压逼,逐渐筑起自我防护的铜墙铁壁,要远游,漂泊他乡,才真能推倒拆卸。


是第二次到牛津。交通非常方便,伦敦机场有一小时直通巴士接驳牛津小镇,也因此游客如流水般络绎不绝,好在这真的是一个小镇,只不过收养着一批自治的学院。入镇时,正听着五条人野性十足的海丰方言歌,彷佛带着一整个南方舞厅来到英伦。住进友人曾就读的基布尔学院(Keble College),因此有机会摆脱初次到访时不得其门而入的游客苦恼,算是体验了一把真实的学院式生活,真正深入一所大学自治的内核丶一种自由精神坚固的物理躯壳。


图:Keble College风景


基布尔学院其实是牛津最年轻的学院之一,“只有”近150年历史,相较于这所千年学府的其他学院,算是后生小辈,而且因为创立者是当年倡导宗教改革的牛津运动代表人物,不免特立独行,与其他学院的贵族化反向而行,从平民中产阶层招生,还提倡节俭和朴素。从它的格言也能窥知一二: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诗句。但它确实是一所与诗歌有缘的学院,创校募款时,基布尔的诗作版税是基础。

基布尔学院的餐厅,但是牛津最长的。其实,并非要扮高尚贵族,虚张声势,倒是院训简朴生活的实践:为了让所有学生一起进餐。原本被申请拍摄哈利波特,但因剧组要求重置墙上油画而未能成事。我们戏称:哈利波特没吃到的早餐。

早晨,从路过叹息桥开始。牛津最古老的Bodleian图书馆,联结最新科技和最传统规条,还有前沿的电影研究,以及神奇的地下通道。讲解老太有着少妇般的温情风度和美丽棱角,机智而幽默,她几乎把老教堂天花板的每一个图案都介绍一遍,栩栩如生。



图:Bodleian图书馆外景


走过藏书阁的一格一格珍藏版书架,铁炼锁着古书,现代设备维护着地下书库,就连阅览室都有着奢华巴洛克穹顶,心中不禁发问,究竟还有多少人会来这里认真看书,究竟这些古董除了显示贵族精神,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知识对渺小的个人,还有多少可能和份量?


图:Bodleian图书馆内景


我几乎在对面的Blackwell书店地下特藏部找到答案。那里的图书分类和新旧书的选取丶策展,知识的迷人荣光不经意间如乐章般从四周奏起,那种甜蜜和暖意大概只在内心深处滋滋作响,只有自己知道。就如38间学院联邦自治,拥有完全自主独立的权力,令牛津有了千年的自由繁茂,分门别类的知识谱系也各自独立,知识其实是给人各种各样不同的自由。一个人不必是博学全才,而选择自己所需所爱所长,也可以共享知识整体的荣光。

在图书馆礼品部,看到皮革版牛津袖珍辞典,忍不住买下。在Blackwell书店买了记者出身的英国游记作家Jan Morris的牛津书,以及去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历史书。在这书店,在无穷尽的知识小宇宙,更加觉得忘记历史尤其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和困厄,是一种因无知而起的背叛,是人的尊严最荒谬的敌人。

在一个天晴的早上,从牛津坐火车去探访莎士比亚的老家Stratford,行程大约一个多小时,中途要再转一次车。我们享受每一次停留,喜欢每一个陌生的车站,有风,天气不冷不热,天和云配合得恰到好处。


图:Stratford,莎翁出生地


莎士比亚的小镇,虽难免旅游景点偏重游客的通病,但把莎翁昔日的魅力在童年旧居细细真实展现,又在莎翁剧场还原和延续其文学和戏剧入世的精神,整个小镇仿佛在做神圣的弥撒。教堂中心静静的安置他和家人的墓,阳光透过彩绘玻璃洒落在花岗岩的石碑上。湖上的天鹅与野鸭,悠闲游耍,划船的人兴致盎然。


图:Stratford小镇风景


时光这样静悄悄流淌四百年,人们早已忘记,18岁就与比他大八岁的安妮奉子成婚的莎翁,在他的时代乃是前卫先锋的文艺复兴人,他的作品要摆脱的是不合理地施加在人身上的负担。他提醒世人,对人不要轻易歌颂或怨恨,我们分享着同一个人性,在苦痛和困境中人人平等,世代如此。


回到牛津,在超市买了食物和酒,穿过游人如织的街道(其中有很多是慕名而来的中学生),找块青草地的树荫野餐,闲闲懒懒就是一下午。傍晚再去牛津四大吧之一的“鹰和小孩”,小小的空间,玻璃暖房般的外厅,却挂满了好看的油画。友人介绍,《魔戒》的作者和许多作家一样常来这里,会饮,辩论。

在这小酒馆,和友人小饮,尝到这里出名好吃的Fishand Chips。拿出在莎翁小镇买的莎剧植物明信片,最後写道:“也许我到处飘荡,是在寻找一种可以自我生长的植物性。每一种植物都是自己的奇花异草。为奇花异草干杯!”寄送给旧时大学友人。

牛津最後一晚,是看牛津莎翁剧团演出的“第十二夜”,在另一间学院的草地户外演出。配角比主角更自信,发挥自由,更懂人情,因而出彩。常常在观众大笑的刹那,仿佛也听到莎士比亚在一旁豪爽的笑,传来阵阵的回声。


图:牛津大学赫特福德桥,俗称叹息桥






作者:柴子文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

【相关及作者文章推荐】

重庆森林里迷人的自由

东京,像一本奇谭录

从华尔街到中环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