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路:家纹在日本为什么能传承千百年
あんたのモッコは—何モッコ(你家的木瓜是什么样的木瓜?)
うちのモッコは—立てモッコ(我家的木瓜是竖纹的木瓜。)
そんなら—佐倉の堀田さま?(如此说来,你是佐仓的堀田先生?)
这是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一首儿歌,从这首俗谣里面透露了三个信息:一是木瓜纹;二是地名;三是姓氏。而且从中还可以看出它们的因果关系,那就是知道了木瓜纹,就知道了对方的出身地以及姓氏等。那么,这种“木瓜纹”是什么呢?它就是以“木瓜”的图案作为一个家族的“家纹”,也即我们所说的家徽。
▲ 木瓜纹
▍家纹的起源
家纹,《日本辞典》定义它很简单,就是“日本固有的纹章”。那么,家纹是怎样产生的呢?日本当代推理作家、小说家泡坂妻夫在他的著作《家纹之话——上绘师讲述纹章之美》里开篇交代:在神话时代,日本“大国主神”的儿子“事代主神”没事儿干的时候就把庶民召集起来玩易物买卖。为了避免庶民用于交易的商品互相混淆,“事代主神”下令:凡来交易的人,都要用不同的树叶把交易物品捆绑起来。比如A家用柏树叶,B家就得用区别于A家的爬山虎叶以防止混淆,大概是因这类植物叶子都有点“绳”的形象吧,而“绳”近“纹”,故而,泡坂妻夫就把这些视作了日本最早的自然“家纹”,并把这一时代美其名曰为“纹前史”。
也许是感觉到拿云山雾罩的神话时代来说事儿有点涉嫌忽悠人,泡坂妻夫又瞄上了万年前的绳文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出现了绳文式陶器,因此泡坂先生根据这些陶器的绳状图案,断定日本在绳文时代就已经有了人造“纹”的出现,实际上是在暗示这应该就算是日本“家纹”的起始了。
为了证明日本“纹”的独特性和“纹”历史足够悠久,泡坂先生还举例说:“纹”之一字,不用说,是传自中国的汉字,而且是有着织物的“纹”的感觉的象形文字。但在中国,自古以来“纹”就从未有过代表个人乃至一家的象征意义存在过。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泡坂先生还提到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文豪幸田露伴也说过:看过中国许多古画,不要说苏东坡没有用过家纹之类的图案标记,即使是更久远的如周公孔子等名人,也没有使用过类似家纹的图案标记的记载。云云,以此来显示日本家纹文化的独特性和久远的历史。
那么,日本家纹史真的有那么久远吗?答案当然不是。比较被日本世论认可的说法是,家纹最初应为平安后期时日本公家(指为天皇与朝廷工作的贵族、官员的泛称)、武家(指以“武力”对朝廷效劳的幕府将军与守护大名、武士等)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在物品上标注的记号,之后渐渐成为了个人身份的证明,并最终发展为代表家族、氏族或者氏族联盟的一种图案标志。
▲ [日] 丹羽基二 / 孟靖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11年
日本民俗学家、家纹研究家丹羽基二在他的著作《日本家纹大事典》中清楚地为读者厘清了日本家纹的由来。他认为,家纹首先是作为一个“家”的记号而出现的,而所谓的家是由以家长为中心的所有拥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构成的,这些拥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在日本古代慢慢就形成了“氏”。日本古代的“氏”,是指事实上或族谱上都属于拥有共同祖先的家族集团,实际上就是“氏族”的意思。
如果上溯一下历史,“家纹”的出现还得拜平安时代的嵯峨、敏达、桓武等几任天皇,天皇喜风流,生下众多皇子皇女,就要为他们建宫殿分土地发放俸禄,等等,终至弄到国库空虚养不起,于是,就想了一辙,把一部分皇子皇女下放到地方的广阔天地里让他们大有作为去,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发展,最终日本史上著名的“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和橘氏)四大豪族就出现了,其实他们除了藤原氏外其余三氏基本上都是皇子皇孙,藤原氏虽然不是皇子皇孙但却也一直是平安朝最强的外戚。后来的互相掐,实质上也就是“煮豆燃豆箕”的窝里斗了。
而移住到地方的这些豪族中的一部分家族,为了和相同氏族的其他家族区分开来,于是就用自己被分封的土地名等作为自己的新“家名”(家号),那么,把这个家号以图案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家纹”了。也就是说,家纹是由于家号的产生而出现的。依照先有鸡后有蛋的原则,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说家号是家纹它爹似乎也不为过。看《日本家纹史》我们知道,家从古代的“氏”里分化出来,那是平安中期以后的事儿了,所以,家纹只能是在那之后才产生的,而且,一个家号产生后,一般也不可能马上就找“上绘师”(专门绘制家纹的人)制作家纹,也是需要一段时间过渡的。如此,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清晰了,丹羽基二认为,家纹的产生时期应以平安后期为比较靠谱,这也与日本关于家纹的各种史料记录相符。
▲ 电影《天地明察》帐篷上用的家徽
▍皇室、公家和武家家纹的形成与发展
平安后期也正值是日本公家活跃的时期,看平安时代的风俗画,每逢上朝时,京城大街上就都是豪华的镶金嵌银的公家人专车——“牛车”。一路尘土,一地牛粪,外加下人的一路静街吆喝,大唐的官派就学了个十足。据《源氏物语》记载,在“花见”(赏花)或游山玩水时,这些贵族为了显示权威、牛气,也都是以专车“牛车”出行,而且互相攀比把“牛车”修造的富丽堂皇,这么多高矮不齐大小不一的牛车“哞哞”的挤进停车场,争车位吵架或者找不到自家牛车的现象就时有发生。于是向“源平藤橘”的后裔学习,公家们也开始在自家牛车上绘上专门的图案以与别家牛车相区别,慢慢的这种图案又融入了装饰的意义,有职位的公家人有些还开始把自己的职务等嵌入图案中,这牛车上的如“印”般的图案就立时高大上起来了,而且,牛车上的图案也确实绘制的很大,这就是公家使用家纹的起源。
当然,这些公家人在形成了自家的家纹后,为了区别于别人,在自家的物品、衣物等的上面也开始流行使用上了家纹。自那以后,在上朝的大路上,公家的专车牛车上就都有了大大的各种式样的家纹,“牛司机”们也自然“牛”高气扬,“哞”的一声,打个响鼻,庶民就都得给“牛专车”让道了。
在平安贵族们在牛车、物品上使用家纹的时期,日本武士也开始抬头了。在源平和战(平安末期1180—1185年间)时,军旗上还没有纹印,只是源氏军用的白色军旗,平氏军用的是红色军旗,但一直有的问题又来了,两军对垒混战时找不到主将在哪里,而且立了战功也没办法证明。这时,公家用的家纹就又被武家们看中了,于是自那时起,武家的军旗、盔甲、盾牌等也都开始使用家纹了,而且,武士们在征战时还把绘有家纹的小旗插在背上,以达到分清敌我辨识战功的目的。
从镰仓时代到南北朝时代,再到室町、战国、江户时代,可以说都是日本武家的时代,在这些时代里,武家的家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并在战国时代家纹正式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以用来彰显个人的血统出身、家业、地位等。尤其是在战国时代,同族间的窝里斗战争也开始增加,为了区分原本相同的盔甲战服,在这一时期,家纹的种类、数量都急剧增加,窝里斗使得家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过,虽然家纹一直在不断发展,但在江户时代之前,可以说家纹还是贵族与武士的专利。
那么,天皇家的菊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说镰仓初期的后鸟羽上皇特别喜爱菊花,于是就把菊花作为自己的印记标志,并在自己的私用品上都绘上了菊纹。后来的几位天皇也沿袭了这一传统,把菊花作为自己的纹章。其实,在当时由中国传来的菊花并不只是天皇们喜爱,贵族们也都喜爱,而且还学唐人开赏菊派对、作诗咏菊等。但人家天皇是有权就任性,天皇既然用了菊纹,臣属、贵族们自然就得避嫌了,于是,菊纹渐渐也就成为了皇家专用纹。
▲ 日本天皇的十六瓣菊花家纹,维基百科
而现在皇室使用的“十六花瓣八重表菊”,据说原本是南北朝时北朝所使用的皇室家纹。到了明治时代,亲王们被规定不可再使用“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的家纹,而改为使用“十四花瓣一重里菊”家纹。明治维新后,作为皇室专用的菊纹,也开始慢慢走向了社会,先是一些神社寺院被允许使用菊纹,一战、二战时为了宣传忠君思想,日本的军舰、飞机甚至日军武器上也都饰以金色菊纹。到了今天,因日本没有国徽,于是,就以皇室家纹代替国徽,因此,现今的日本驻外使领馆,包括日本人的护照也都在使用着皇室家纹。
▍家纹的类别、制作及功能
日本家纹研究家丹羽基二为了查证全日本现在使用中的家纹总数量,曾北从北海道南至冲绳走遍了日本的墓地(日本的墓碑上是同时刻有亡人名字和家纹的),据他统计,只是墓地的家纹总数就达近2万,这其中还不包括400余种的同类家纹,以及由一些特殊缘由而产生的一家多纹使用现象。比如单是“鹰羽”纹,就有一羽、两羽三羽甚至多羽以及附加各种图形的鹰羽纹存在。日语中的“片喰”纹(片喰,我们称为酸味草),网上查了一下,居然就有形形色色的不下近百种之多,而丹羽基二在考察中把这类家纹也都是归于一类的。而所谓的多纹使用是指一家拥有一种以上的家纹存在的现象,比如女子嫁人后也可以继续使用娘家的家纹(这类纹也称女纹),还有主家下赐家纹给下属,或者为了纪念某事如胜利纪念等而制作的新纹等。除此,还有像桃园三结义般的几个兄弟磕头换契后也会制作一个代表几兄弟的家纹等等。这类情况下,原本使用的家纹就称为定纹或本纹,而新的纹则称替纹或副纹。
家纹虽有2万种,但若细分的话,大致可划为四类,排在第一位的是植物纹,如著名的皇家和贵族所用的菊、桐、葵等,这一类也最多,约占总体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是器物纹,如箭矢、骨扇、木瓜等。第三位是图形纹和动物纹,如各种平面、立体图形和虎、豹、鸟等。最后一种是自然、文字、建造物以及图符等家纹,如以山、水、文字、建筑物等绘制的家纹。这四大类家纹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其中80%都为圆形纹,当然除去设计的圆形纹外还包括图案本身就是圆形的那些家纹。而且这些家纹大都是单纯的图形,这与西方那些多形复杂的纹章图案相比,就显现出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即圆滑又简单。除此,日本家纹也极少使用狮子、鹰、鹫、剑等图案做家纹,即使使用也是多用一两根羽毛等极简单的图形代表,这与西方那种以鹰鹫或狮子虎豹的原形做纹章就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同样体现出了日本人“貌似简单”的性格特征,但请不要忘记,一根鹰羽一只狮鼻那代表的也是狮子和鹰。
在古时候,如文章开头所述,说出自己的家纹,就等于告诉了对方自己的姓名,那是因为家纹的流派和地域的分布所决定的。比如著名的皇家和贵族用纹“菊、葵”,还有最为普遍使用的所谓的“五大纹”(藤、木瓜、片喰、鹰羽、桐)及由这些纹衍生出来的家纹等,基本上都对应着固有的领地,所以在过去提起家纹,也就等于确定了居住地,而说出了自己家纹名、形状特征,那么,也就等于告诉了别人自己的姓氏。如栃木县以巴纹为主,山梨县多菱纹,熊本县鹰羽纹,岐阜县桔梗纹等等。以开头提到的木瓜为例,在佐仓拥有那种形状的木瓜纹家族,只有木瓜纹的代表姓氏的纪氏和日下氏的分支流派堀田家族住在那儿,所以一提竖纹木瓜,就等于报了户口般,这简直比现代查户口还快,还真就有点“吓死宝宝了”的感觉。
那么,这么多的家纹,又是由谁设计制作出来的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职业名称“上绘师”,即家纹和给和服手绘家纹的专职匠人。这个行业从江户时代一直传承到现在,至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据说只是在东京现在仍然还有300家左右的上绘师店铺存在,排在第二位的就是京都了,当然在全国各地也都有着上绘师作坊存在。
一般来说,培养一位上绘师至少需要7年时间,到能完全独立制作则需要10年时间,可谓典型的十年磨一剑了。虽然随着印刷技术的出现发展,给家纹制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因日本的冠婚葬祭、七五三祝服以及传统的诸艺能、茶道、华道、神道、相扑等各界的装束、衣裳的需要依然庞大,而且近年来家纹被重新重视起来,一些商业用服装和私人用物品绘制家纹风升温,这也都给这个古老的传统工艺带来了新的生机。
▲ 高台寺,丰臣家纹,图片源自网络
▍家纹的普及、衍生及发展
日本人说:他们传承至今的家纹上还粘有着古家纹的气息。说者也许无意,但这句话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侘、寂的美意识,似乎正透过他们口中所述的家纹气息,在丝丝缕缕的散发着那种古老文化的光晕。日本人的这种“家纹文化”意识的产生说起来还得拜和平的江户时代。进入江户时代后,武士间的争斗基本上消失了,那么,主要作为区分敌我的家纹战时实用功能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在江户中期以后,家纹开始被允许为士农工商以及百姓町人、艺人游女(妓女)等都可使用的纹章。但家纹的封建社会功能依然存在,比如,作为江户时期阶级社会特色的家纹,仍然被用来区分身份显示家格(门第高低)。而在庶民阶层,因那时庶民还没有姓氏,家纹也就成为了一家、一族的标志而被当作姓氏的代用品了。而且,也是在这一时期,一般庶民的正装、礼服上,也被允许使用家纹了。今天,在普通日本人的和式婚礼服上依然能看到的家纹纹饰,就是源于江户时期。因此,也可以说,江户时期是日本家纹最繁盛的时期,也是家纹文化得到最大发展的时期。
到了江户后期至明治时代,一些聪明的商人已经把家纹用做商标来使用了,这也是今天日本商家、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社纹、社章的由来。而且,在这一时期,在墓石上刻入家纹之风盛行,正是基于此,丹羽基二才能根据墓石上的家纹,找出了日本现有家纹的总数字并据此写出了力作《日本家纹大事典》。同样是明治时期,因明治好战,日本的国粹主义意识上升,其中一例就是军队中的武器军刀柄上也开始嵌入制造者的家纹了,后来发展为二战时从小到日军军刀、军旗,大到战车、军舰都嵌入日本皇室菊纹以用来宣示皇家威势,达到让军人效忠之目的。
二战后,作为军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象征,家纹的概念曾被否定,但在日本人的骨子里,家纹情结是从来就没有消失的。比如即使是现在的日本,也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家纹传承存在,尤其是在“冠婚葬祭”必须着用和式礼服时,家纹作为不可欠的一环是必须要印制在和服上的,而且,基本上所有的百年老铺、传统艺能等也都在使用着传承下来的“定纹”。尤其是近年来,家纹意识在年轻人中间开始升温,一些服装业的商家抓住这个契机,也开始在T恤衫、裤子、手帕上提供印制家纹的服务,这俨然已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一个时髦的象征。
家纹传承到现在,除去传统的家纹,其他可以视作家纹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神社的神纹、寺院的寺纹、公司的纹章、政府部门的纹章、学校的学章(校徽)以及交通标识,等等,在广义上都可视作是由家纹衍生出来的另一类的纹章。而且日本人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几个人或一伙人凑在一起结成一个小团体后,就会穿相同或近似的服装,弄出一个属于自己小团体的代表标志来,以此来象征着一个小团体的正式诞生,也象征着一种归属感和团体意识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标志根据家纹的定义是也可算做家纹的一种的。
如此说来,除去日本古代家纹的象征着身份、地位、区分敌我、代表家族等功用外,现代家纹似还有着一种更加积极的能给一群人带来团队意识和归属感的功用存在,这个当然善莫大焉,但却也是大和民族可怕处之一。
▲ 部分家纹图样,维基百科
(本文原标题为《家纹的往事今生》)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