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远举:老虎咬人之后,那些中国人秀出的智力优越感

2016-07-27 刘远举 大家



文 |


女子违规下车,老虎杀人、伤人之后,后续社会舆论非常严厉,缺乏怜悯。

“一边倒的批评”与“毫无同情”是完全不同的。批评、惩罚,但仍带同情,甚至是很多时候对已经犯下严重罪孽者的态度。但在此次悲剧之后,一开始,整体舆论并未体现出这种人类的基本情感。

这名女子的确犯了错,即使不采纳“误以为已出猛兽区”的说法,她是故意的,她也已经为她的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其一生,也要背负这个苦果。但是,她的错,没有连累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也没有连累老虎被处死、公园停业,即使其毫无错误,也仅仅是金钱的损失,无论如何,她罪不至不配得到任何同情。那么,为什么舆论整体上几乎没有给予她和她的家人一点人道同情,反而是该死、自作自受的嘲讽,甚至引出一波人肉搜索?

缺乏怜悯恰好反映了舆论背后的隐秘心理机制。

一个女人,因为违规离开了车,被老虎咬伤,人们叫着活该;一个人,因为实线超车,被撞翻,人们叫着撞得好。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中国人狂热地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但是,这仅仅是一种错觉。

有一句话叫作“恐同皆深柜”,这种说法的观点认为:“同性恋恐惧症更多见于那些有潜在同性恋倾向的人,却自视为异性恋,从而对同性恋产生恐惧、偏见甚至暴力反对的现象。”

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看上去非常成熟稳重的人,骨子里可能是天真幼稚的;看上去很妥协的人,骨子里可能是固执的。看上去没有原则圆滑世故的人,骨子里其实是有底线的;看上去风情万种无比性感的人,骨子里可能很传统。这种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矫枉过正,是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在呼吁撞击实线超车者,呼吁违规下车者该死的民众中,仍然存在大量普遍的交通违规、违停、不系安全带、不为儿童购买安全座椅,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漠视规则的行为。所以,讽刺的是,对违规者毫无同情所体现出来的对规则的狂热,终究只是错觉。这种对他人表现出来的苛刻的规则意识,不过是一种集体反向形成。实际上,当这些围观者批评、嘲笑因违反规则而倒霉甚至遇难的人,这个时刻,或许就是他们一生中规则意识最强的时候。

另一方面,少数人能够通过闹,逼迫一些企业甚至官方机构,获得超越规则的利益。最典型的就是医闹,很多时候,医院即使无责,也息事宁人,赔钱了事,谓之人道主义。人们对这种扭曲规则与契约的行为非常厌恶。所以,在很多时候,当机构需要对个人承担责任,很多人立即把个体与讹钱、撒泼耍赖联系起来。比如,在有些医疗争议中,医院明明负有责任,但人们仍然苛责病人与家属。而此次悲剧之后,网络流传女子是医闹,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种隐秘心理机制的一个表面线索。

某种程度上,缺乏怜悯、忽略舆论背后的反向形成心理机制,均源于对规则的浅薄认识。“规则是不准开门,开了门就是活该”“违规该死”,这些逻辑简单直白,在这种简单的逻辑之下,很多人甚至对于安全机制的探讨都嗤之以鼻。他们想显示的一针见血的智力优越,但是,殊不知,暴露出的却是理性程度的不足。

生活的逻辑真的如此简单吗?撇开格式合同中的法律问题不谈,不妨看看其他的安全警示中的冗余与负反馈设计。

所谓负反馈,指在控制系统中,如果返回的信息的作用是抵消输入信息,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可以使系统趋于稳定。所谓安全冗余,是指为了确保安全,在治理事故隐患时应考虑设置多道防线,即使有一两道防线无效,还有冗余的防线可以控制事故隐患。

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的实施准则规定,烟草制品外部包装都须印有占据烟盒面积50%或以上,但不应少于30%的警语和信息。警示可采取或包括图片或象形图的形式,比如烂肺、畸形胎儿等图片。截至2015年,已有8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图形警示,超过60个国家图形警示面积大于50%。目前,中国的香烟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提示,但显然与《公约》要求的标准相距甚远。

仅仅从理性角度出发,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提示,加上平时的戒烟宣传,传递的信息是清晰明白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图形警示,就是一种额外的冗余设计。之所以有这种设计,就因为人的理性是不足的,需要在感性方面作为一种冗余设计。相关的调查也显示,烟盒上印制烂肺、畸形胎儿等图片,能起到很好的宣传警示效果,不吸烟者会被强烈的画面感震慑住,而吸烟者也会有所控制,减少吸烟量。



这种安全冗余与负反馈机制的例子还很多。安全带的用处是明确的,然而设计师并不满足,并不相信人性,所以,不系安全带会触发系统的负反馈,不断发出提醒,有些车辆甚至不能启动。这种安全冗余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保护。除了系统的设计,在制度设计上,交法则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机制。不系安全带这样一件小事上,从自动化系统到大的法规,都明确体现着好的机制与规则对于人性的警惕,以及包容。

所以,即使在全盘细节并未浮现的时候,不了解其他的控制措施到底如何,只要发现公园中一个引发安全风险的行为,并没触发负反馈警示、抵消这个风险行为的时候,仅探讨安全冗余机制与安全负反馈机制,是一个自然而然,非常合理的角度。当然,贴胶纸带的措施或许简单粗陋,但只要想得到,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有无数廉价、高效的机制可以针对“违规打开车门”,提供负反馈与冗余。

但是,遗憾的是,不管是园区还是舆论,都完全忽略了规则与机制中本该存在的对个体的不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园方预见义务。

邻人原则”出于英国一个著名的判例,简单地说,就是人应该合理地预见到可能给邻人带来损害的行为,比如鱼塘的主人应该预见到,鱼塘可能吸引小孩子来玩,发生溺水事件,所以要修建围墙。如果从浅薄的规则观来看,家长没照料好小孩,小孩在鱼塘中溺水,怎么能赖上鱼塘主人呢?所以,要求园方预见游客开门的行为,并设计相应的安全机制,并非一个过分的要求。实际上,图形化的安全标示,正源于吸烟者对烟草公司的巨额诉讼。

客观的说,这种冗余机制,某种程度上,是对消费者的纵容。但是,这种纵容已经不是一个理论上、逻辑上的阐述,而是西方国家消费者权利在集体诉讼等机制的支持下演变出来的事实局面。我们会发现西方国家的产品说明书冗长、繁琐甚至显得有些弱智,也正是这种消费者权利演变局面下,厂商的自我保护。

即使这个局面是否合理仍然有讨论的空间,但是,这个演变过程中所经过的无数诉讼、法律专业辩论,其中包含的复杂性,哪里是单凭抛出“规则”二字,就能超越的呢?哪里又有显示智商优越感的空间呢?

规则是安全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的运行的基础,中国缺乏的是对规则的尊重。但是,从上到下,从高到低,能够容纳人性中非理性之处,才是好的规则与机制。安全冗余,是人类高度理性对人类非理性的包容。从这个角度,认识到人的理性的不足之处,才是更高层次的理性。


【注】本文原标题为《老虎袭人,冷酷舆论反映的是理性不足》


【作者简介】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精华推荐】

生活中那些细思极恐的反歧视措施

取消免费公交敬老卡到底好不好

用一种理论解释当下家长们的名校情结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