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中国女人得的不是公主病,而是圣母病
文 | 侯虹斌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写道《中国成年女性的公主病是怎样养成的》(作者:鞠白玉)。看完我不禁疑虑了:我与作者,是不是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中国真的有那么多成年了之后还患“公主病患者”的女性?
确实,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不分男人女人。中国的这几十年社会变迁,很多父母没有学会良好的教育方式,他们的孩子在成年了之后,会有不同情况的心理问题,或者心智不健全。但成年女性的“公主病”,也许会有个案,但很难称之为现象。因为中国并不具备成长为“公主病”的土壤。
文中说:“公主病患者总是随意地借用女权主义,但又把‘你得无条件地宠爱我’成了一个标准的择偶条件。……很多患公主病的成年女士在情爱观里绝不采取公平,必须以少赢多。”
如果你说的“成年女性”,是指那种十八岁刚刚高中毕业、刚刚上大学,还对爱情充满了憧憬的小女生,你说她们当中有不少“公主病”,我还是理解的。中国的孩子,普遍晚熟;不是性晚熟,而是独立意识和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建立得很晚。这点,不分男孩女孩。所以还有天真梦想。然而,我不太相信一个女性在大约二十五岁以后,这个“公主病”还治不好。
不客气地说,在中国社会,青春期再“公主病”的女生,只要不是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真”公主,步入现实社会没几年,很快都会迎来幻灭。只要不是神经非常麻木,各种各样的恶意和挫折都会扑面而来,女性多多少少都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些恶意,包括升学、就业上的歧视,包括人际关系的世态炎凉,包括种种明显或隐性的性骚扰;更重要的是,来自婚恋、情感方面的打击和自我重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以有自信。
当然,一部分女性也可以重新建立起自信,但那都是在彻底不对男性抱有幻想了之后(不等于她们不需要男性)。这种自信的女人,更是与“公主病”绝缘的。
我想,大家对“公主病”的病患程度错误的估算,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低智商的营销号,包括像陆琪之流的情感专栏作者,虚构一种不存在的生活,话语方式是:“遇到这样的男人,你就嫁了吧”“不敢把QQ密码、银行账号密码、微信密码都告诉你的男人,不能要”“在吃饭时,会想到帮你把筷子掰好,把肉挑出来喂给你吃”“看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看他愿不愿意为你系鞋带,愿不愿意吃你的剩饭”……
认为中国女人都有“公主病”的人,应该都是看着这种鸡汤长大的。
这些没有任何营养的“爱情真理”,流毒甚广。它们看似对女人呵护备至,放在手心里捧着;其实就是把女人弱智化,玩物化。女人自己不会系鞋带吗,不会自己夹菜吗,不会自己处理剩饭吗?女人就只能整天闲着刷男友的QQ和微信吗?把女人说得断手断脚 似的,有意思吗?“宠你宠到生活不能自理”,用作两人之间的打情骂俏,是情趣;作为情感的判断标准,那就真的是人格不能自理了。
实际上,不管男人、女人,你别看他们转发得欢,纷纷点赞;只要不是脑残,他们并不会照做。成年女人不会以这种作死的标准来要求男人,因为她知道这不正常。男人也不会傻里八叽地把所有密码(除非他真的没什么钱)一股脑告诉女人,因为他不傻。他们欢迎这些理论,就像女孩喜欢公主倍受宠爱,男生喜欢英雄冒险闯关,都只在虚构的不可能当中寻找慰籍和认同。
但观察者,为啥幼稚地以为这些童话就是现实?
第二,现实中,很多人认为,女方结婚时索要彩礼,要房要车,非常物质,非常贪钱,只认钱不认感情……彩礼这个话题我们已经反复探讨过了,这里不想多说。就以城市女性为例吧,你见过男方出房出车出聘礼,一次性付全款,而女方家里一分嫁妆都不出的吗?说真的,除了豪门巨族娶儿媳孙媳,这么大方的男人闻所未闻。既然是大家都各出一部分钱,顶多也就是一个条件是否谈得拢的问题。莫非,没有这个女人,你就不住房子、孩子也不住房子,幼儿园、小学也不用读?怎么能算是“送”给女方的呢?
实际上很多情况都是,有不少男性认为没有在女方身上赚到便宜就算吃亏。因为传统文化里一直都是男方赚的呀。于是对现在女人的斤斤计较、不贤良淑德、不唯马首是瞻,开始各种抨击。你看到的“女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都是这种“本来该我占的便宜却没占到”之后的忿闷。
▲ 电影《秋菊打官司》剧照
三,中国女人74%的就业率全球最高,在经济上,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有几个中国男人能说,是我养起了全家?就这种劳碌命,还好意思说“公主病”?
这还远远不是全部。总体来说,除了繁重的工作之外,女性还是情感和婚姻关系维持的主要付出方。“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还要照顾家庭,生育孩子、抚养孩子。
这是有数据支持的。2016年底,我国《性别薪酬差异报告》出炉,现在的中国女性平均月薪仅为男性的77%。“国际劳工组织说,无论有无报酬,女性每天工作的时间依然多于男性。无论在高收入还是低收入国家,妇女干的无酬劳家政工作平均比男性至少多两倍半。报告认为,由于妇女仍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要花更多时间照看孩子和老人,许多妇女无法找到全职工作,更难获得工资较高的长期就业机会。”而且,“现在的中国女性平均月薪仅为男性的77%。一线城市男女薪酬差异最小的,然而现在的三四线城市差异拉大。”
怎么说呢,一方面,工作上,女性工作也很繁重,但男女同工不同酬;另一方面,女性的在家的家政工作平均要比男性至少多花两倍半的时间,而且没有报酬。
认为中国成年女性普遍存在“公主病”这个假设,是非常滑稽的。它的参照标准,以及对应的价值体系都是错位的。
但我并不觉得女性就完美无缺了。这个社会女性身上比较普遍地存在“圣母病”,这也是不正常的。
很多人纠正过我写文章的时候,喜欢用全称判断,喜欢用“中国女人”“中国男人”这样的大词。好,我检讨。那我以后就用“部分女人”“部分男人”来说事吧。不过,一种现象,到底是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大势所趋,还是例外的个案,肯定还是有区别的。极品坏女人和极品坏男人都有,但我们讨论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基因、大政方策、社会舆论和大众价值观等多种合力之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
也正在这个话语的前提之下,我会认为,“公主病”并不具代表性,而“圣母病”却有普遍意义。
假设有夫妻双方感情较好,大家都心智成熟,双方能妥贴安排分工,这很好。但从数据中可知道,大部分男性都没有这种主动干家务、主动照顾孩子的觉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女人的事。更严重的一些男人,肉身虽然还在,但却在婚姻与家庭中消失,把整个家和孩子完全让渡给妻子。于是,这一部分女性,便陷入了“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之中不幸当中。
▲ 电影《九香》剧照
坦白地说,陷入了这样的婚姻,而还不思改变的女人,即是我定义的“圣母病”。
这样的妻子、母亲,其实就是把自己代入了一种全知全能的角色当中,而且很容易滋生对孩子的控制欲。她不离开这种“守寡式婚姻”,也是因为她迷恋和享受这种“我很伟大、我牺牲太多”的自我满足感当中。这样让她觉得自己很重要。“为了孩子不离婚”则是这种“圣母病”最常见的说辞。但孩子,并不需要。
这种完全没有责任感的父亲,和在折磨中痛并快乐着的母亲,也许是一对,但孩子是可怜的,很难心理健康。她以为自己圣光普照,但实际上,一个丧失自我的女性,对孩子、对丈夫,都不是一件好事。
“公主病”,就是说女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这种,罕见;“圣母病”,只付出义务而没有权利,这种,更常见些。但后者,也绝非好事。不平衡与不对等的关系,时间一长,身心俱疲,必将倾圮。
问题的关键是,男性愿意跟他们的妻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吗?愿意共同分担家务共同照顾孩子吗?恐怕很难。因为即便是女人在同样上班之外,还要比他们多出两倍半的无薪酬家务劳动,他们还怪女人“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这种占再多便宜都嫌占不够的人,他们怎么肯动动手指头干活?
那么,女性要摆脱变成“圣母”的命运,就只能不和这套男权规则玩了:不给我平等,我就离开。
本文原标题《中国女人得了病,但不是公主病,而是圣母病》,题图为电影《归来》海报
【作者简介】
侯虹斌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精华推荐】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