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美国拆除李将军像,等于“破四旧”吗?
文 | 刘波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夏洛茨维尔,成了美国政治的“风暴眼”。夏洛茨维尔市政府决定移除市中心一尊罗伯特·李的雕像。李是美国内战期间南方的主要军事指挥官。由于这一决定,一场最终导致流血的风暴降临到这座平静的城市。
来自美国各地的白人民族主义者纷纷来到该市,反对拆除雕像,宣称这是对“白人文化和尊严”的侮辱。他们挥舞内战期间的南方邦联旗帜,有的携带纳粹标志,呼喊种族主义口号。他们与捍卫平权、反种族主义的抗议者发生了冲突。冲突造成了血的代价:一辆从俄亥俄州驶来的汽车冲击反种族主义游行者,导致一人死亡,至少19人受伤。此外,一架用于维持秩序的警用直升机坠落,机上两名警察殉职。如果没有这场冲突,他们本不会死。
紧接着,夏洛茨维尔的冲突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带来了一场政治危机。特朗普认为双方都有责任,而不愿把批评焦点集中到白人民族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身上,在很多人看来,他这是给种族主义和新纳粹进行背书。多名企业家从他的商界顾问委员会辞职,迫使他将该委员会解散,同时,他遭到民主、共和两党政治家的批评。对于批评,特朗普保持不屑的态度,他还反对人们拆掉这些“美丽的雕像”,称这是在割断美国的历史。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这种态度,也在中国国内吸引了不少同情者。面对夏洛茨维尔的冲突,有的人为看到美国“也乱了”喜不自胜,也有的人认为,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白左”挑事,对受害者不抱同情态度。有人甚至因此而联想起了中国的文革。有一种说法是,当地人要求拆除李将军雕像,相当于文革中的“破四旧”,潜台词是,这是一种“左派”激进行为,不应当支持和鼓励。
拆除雕像是不是一种盲目、激进、毫无必要的行为呢?我们得看当地的具体情况。这座李将军雕像落成于1924年,也就是说,到现在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因为李是维护奴隶制的将领,代表着历史上对黑人的制度性压迫,所以有不少当地人抗议,并拒绝踏入雕像所在的、以李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值得注意的是,如此抗议的不仅有黑人等少数族裔,也有白人。
另外,一直以来对于美国各地存在的南方邦联将领的雕像,民众也反映说,对儿童的教育不利。因为儿童通常觉得,雕像上的人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当他们得知这些人是奴隶制度的维护者,学校教育又告诉他们,奴隶制是可鄙的、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平等的国家时,他们就产生了困惑。也就是说,李雕像对公众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造成了很多人的痛苦。
有人会辩称,难道一部分社会成员反对雕像存在,就必须拆除吗?这样的争议,当然有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公共讨论、公共表决。通过这样的程序,在2016年,罗伯特·李公园改名为“废奴公园”。接着,夏洛茨维尔市议会成立的一个委员会又投票决定,拆除李雕像。也就是说,投票表决赋予了拆除决定的合法性。
应当注意的是,这是当地的自主决策,外人无权干预。这个雕像的存在与否,影响的是当地人的利益,其存废应当由当地人说了算。但当他们准备执行这一合法决定时,遭到了外部干预。虽然夏洛茨维尔市也有白人至上主义者,但涌来反对拆除的主要是外地的白人。驾车冲撞人群的凶手詹姆斯·菲尔兹(James Fields)就来自俄亥俄州,而遇害者32岁的希瑟·海耶(Heather Heyer)是夏洛茨维尔市的居民,一位持自由主义立场、反种族主义的白人女性。
▲Heather Heyer的母亲在追思会上发言
特朗普质问道,今天拆李的雕像,是不是明天要把美国“国父”,如华盛顿、杰斐逊的雕像也拆掉。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质问,即通过故意把对方的观点极端化,试图达到反驳对方的效果。并没有人说要拆除乔治·华盛顿的雕像。一个支持拆李将军雕像的人,不一定就支持拆华盛顿的雕像。华盛顿的确是一个蓄奴者,但他同时也为美国赢得了独立,建立了一个实行民主宪政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后来的黑人解放和民权运动才有了更强的基础,而李将军对于美国的制度建设并无贡献,他起的主要作用是拖延了奴隶制的废除。
此外,这场冲突主要涉及的是现实政治,历史只是一个陪衬。白人种族主义者其实是在利用李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而他们并没有把华盛顿作为他们的精神偶像。正因为他们这么做,所以反种族主义者也把矛头对准了李的雕像,而并没有对准华盛顿的雕像。
夏洛茨维尔市的投票也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拆除李雕像的提议获得了通过,而拆除另一个南方名将“石墙”·杰克逊雕像的提议,并没有获得通过。(和李不同,杰克逊是在内战期间受伤身亡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动杰克逊的雕像,也是违法的,更不要说拆华盛顿的了。拆李雕像的决定,不能成为任何拆其他雕像的理由。
也就是说,拆除是一事一议的,拆除行动是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的,这与群众运动式的“破四旧”,显然不是同一种性质的事。要是称此为“破四旧”,显然会夸大拆除呼吁者的责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脱了种族主义者的责任。这是很不公正的,也与特朗普对种族主义者的开脱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一个问题是,拆除是不是在故意抹煞美国的历史呢?首先,历史是不能抹煞的,真实历史的存在不依赖于一座雕像。其次,事实上反对拆除者提出过这个理由,称雕像是南北战争遗物,因而是应该保护的文物,而这个主张被美国法院给否决了。
绝大多数此类雕像并不是在南北战争后不久修建的,真实的历史是,最早的南方将领雕像修建潮也发生在南北战争结束几十年之后,如夏洛茨维尔的李雕像是1917-1924年树立的。这些雕像主要是私人出资树立的,而不是政府建的。在某种意义上,为南方将领树像,是一种言论表达,是在奴隶制被废除的情况下,以一种间接的、表面上不违法的方式,表达一种回到过去的诉求,同时,也是在表达对黑人解放和平权运动的抗议。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在黑人和反种族主义者眼中,修建这些雕像的潜台词是为奴隶制时代招魂,也是在对黑人群体进行威胁和震慑。
事实上罗伯特·李本人在世时,是坚决反对南方人给联邦将领建纪念碑的。他的考虑是不要再揭伤疤,消弭内战留给白人社会的伤痛。也就是说,白人种族主义者树立这些雕像,是违反李本人的意思的。这些雕像其实是政治符号,是言论表达,树像者出于眼前的现实需要而利用历史,利用李的形象。
历史记载表明,李曾残酷对待他的奴隶。无论有的人对李有多少美好的想象,毋庸置疑的是,李毕生没有反对过奴隶制,即使在内战结束后,他也反对给予黑人投票权,对于白人至上主义者报复黑人的行为,他一直采取沉默态度。至于李代表的“和解精神”,那也是美国南北白人之间的和解,与黑人无关。在很大意义上,李雕像的广泛存在,目的就是在触碰黑人的历史伤疤。反种族主义者并不是现在才要求拆除这些雕像,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斗争。
当然,也有人崇敬李,认为他是一个悲剧英雄。在南北战争中,虽然南方实行奴隶制有道德上的根本缺陷,但北方军队在南方也有很多针对平民的烧杀抢掠的暴行。这些观点也许可以成立。但人们若要表达对“旧南方”的思念,可以读《飘》,也可以去拍摄自己喜欢的电影。而李的雕像占据着广阔的公共空间,相当于强迫人去瞻仰,这就构成了问题。甚至不少中国游客也可能会欣赏罗伯特·李,但在你发思古之幽情的时候,也应当意识到,另一些人从李雕像联想到的是他们的祖先极其悲惨的遭遇。这些占据广阔视觉空间的雕像,还是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它们代表的是应该是受到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尊重的人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夏洛茨维尔市是要拆除李雕像,并不是要毁掉它。拆除之后可以出售给任何想买的人。如果白人民族主义者关心的真的是这座雕像,他们可以集资卖下它,放到自己所在的市镇去瞻仰。但他们不这么做,非要制止当地人的自主行动,拆除一座他们已通过投票决定要拆除的雕像。可见,他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雕像,不是李将军,也不是南方历史,而是李雕像存在的社会效果,即不断向一部分社会成员发出威慑,展示种族主义者的力量。
他们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更多的邦联纪念物被拆毁。比如,看到夏洛茨维尔的流血冲突后,巴尔的摩市政府果断出手,连夜拆除了该市的四座纪念邦联将领的雕像。这些雕像很可能成为冲突的中心,拆除它们,可以防患于未然。这完全是出于很务实的考虑,而不是任何激进的意识形态冲动。即使不拆除,反种族主义者对这些雕像的击打、喷漆等破坏活动,也会令市政当局难以应付。
▲巴尔的摩拆除邦联将领雕像后,抗议者站上了雕像基座
最后要问的是,这场冲突为什么会在夏洛茨维尔市发生?这不是偶然的——该市位于一个边界地带。弗吉尼亚曾长期是支持共和党的州,但后来逐渐变“蓝”,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四次大选,都被民主党拿下,包括特朗普当选的2016年大选。但弗吉尼亚州也有很强的保守派势力,因而认为是一个介于“蓝色”与“红色”之间的“紫色”州。夏洛茨维尔市居民主要是自由派,是“蓝”的,但它周边有很多以共和党支持者为主的“红色”地区。也许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了风暴中心。
美国的“文化战争”将会继续。对于这场“战争”,人们应该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在开放社会里,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不可更改的,或者说,对神圣性的定义,应该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在200年前,南方白人认为奴隶制是神圣的,代表着“教化”黑人的“天命”,而今天,这已成为可鄙的观念,种族平权、人人平等,才是神圣的,并得到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接受。废奴和反对种族歧视,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精神上更让所有人得到尊重,物质上也更丰裕的世界。这是一个值得人们维护,甚至以流血牺牲为代价来维护的世界。
题图为8月12日,夏洛茨维尔市解放黑奴公园,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摆盾牌阵,阻止拆除罗伯特·李的雕像。
【作者简介】
刘波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财经媒体人、译者,关注国际、经济等。
【相关推荐】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