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丰:银行公号都这么圈粉,传统的媒体早没活路了

2017-10-20 张丰 大家


前天(10月18日),建设银行四川分行的官方微信公号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很明显,他们的新媒体小编误操作了,在领导审稿之后,忘记把先前做的标记“待审勿转”给删掉,直接点了发布(如图)。


银行公号推送截图


很多媒体朋友感到这很可笑,建行的小编是多么不专业啊,还是应该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想,媒体人还是有价值的,只不过是英雄还没找到用武之地罢了。


我也跟着嘲笑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感到一种恐慌。除了这“待审勿转”这个粗心犯下的错误,建行的公号内容其实很不错,很有服务性。但是,让我恐慌的并不是这些标题所表达的内容,而是这些句子的语法。这些句子读起来非常亲切,事实上,它是很典型的公号标题风格。



打开一家本地报纸的公号,10月19号主要的内容(如图),这里的每一条,所表达的内容和建行的公号都不同,但是标题的语言风格却高度相似。生活化,亲切,想给读者以感同身受的感觉,召唤出读者的转发欲望。


让我感到恐慌的就是这一点。银行的公号,办的还真不差,几乎和报纸一模一样了。银行会称自己的公号为新媒体,那句“待审勿转”,可能是写给公号的目标读者的,也有可能是给银行的员工说的,至少新媒体部门的员工,可能有必须转发自己公号的义务。


我们在银行的新媒体上没有看到新闻,其实我们在报纸的公号上也很少能够看到新闻。事实上,即使是澎湃新闻这样自称“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里面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时政内容(如图)。类似“没吃过苏州美食,怎么好意思自称吃货”这样的稿件,其实可以发布在各种公号上,出现在银行的公号上,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


澎湃新闻推送截图


各种机构的公号,风格都在趋同。一种新的语言和文体诞生了,这是作者和读者互动的结果。原来,大多数中国人不爱读严肃的新闻,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的脑子更轻松。这种语言风格的流行,也意味着广泛存在某种同质的思维方式。那些有能力钻研透这种思维方式的新媒体小编,可以轻松斩获10万+。


这就是机构媒体所面临的现实。在传统媒体机构工作的新媒体小编,工作内容和银行公号小编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应该都受过严格的新闻培训,但是在实践告诉他们,还是这种生活化、口水化和轻松愉悦型的内容,更有点击量。最终,几乎所有都市报的公号,都抛弃了自己的报纸东家,他们不再愿意把报纸的内容发在公号上,而是在网上寻找所谓热点。


《陪娃写作业,气到心梗住院》这样的稿件,来源只是一个朋友圈截图。这样的段子网上有很多,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包括那些所谓的神考卷,大多也是网络段子手制作的。新媒体编辑,只需要把相同主题的段子集纳在一起,就可以做出一篇稿件。没有一个人问上一句:那个家长真的心梗住院了吗?发生在哪里?住在哪家医院?


发出这种疑问的,大多是传统媒体的遗老遗少,他们对新闻的热情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对真正对新闻人来说,事件是否真的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而不是能让读者发出哈哈哈的笑声。但是,现实是,读者对这样的事情是否为真并不在意。他们知道这是段子,而生活也需要段子。


真相或者真理,可能并不在老派新闻人手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都市报,几乎奠定了整整一代新闻人的价值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话,90年代都市报最初的崛起,可能是一个误会,而不是读者爱看新闻。那时,人们几乎没有获得信息的途径,报纸是最方便的媒介,不管上面登的是天气预报、车祸、绯闻还是调查新闻,在读者那里可能都是一样的,阅读,获得信息,打发时光,这就是真实的读者行为,而不是什么对真相的热衷。


如今,报纸早已沦落,但是人们同样掌握了天气预报(而且更详细,每个小时更新)、车祸(而且有视频)、绯闻(而且可以评论)……对一个普通读者而言,他从手机里获得的东西只多不少,甚至已经过剩了。所以,那些信息提供者,才变着花样讨好读者,读者从来没有这么主动和幸福。


2000年前后,中国移动这样的通信巨头,往往是各大城市都市报最大的广告商。移动公司要在报纸上打广告,来宣传自己的新套餐。如今,中国移动的公号,已经成为第一个订户过亿的公号,不管这些订户上怎么来的,它都成为了读者最多的媒体之一。事实上,每个楼盘、汽车厂家、银行的公号都办得有声有色,上面既有段子,也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


就这样,媒体在事实上已经解散了。一家报纸的公号,所提供的“新闻”并不比一个银行的公号更多,而报纸的新媒体转型,公号又是主要的路径。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出一个让传统媒体人伤心的判断:也许并不存在传统媒体的转型,而只存在传统媒体的解体。更进一步说,是媒体的解体,以及一种新的意义上媒体的新生。当手机导航都在推送各种信息的时候,还有什么不是媒体呢。每一个机构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今天,又该如何定义媒体?除了机构媒体工作的员工,谁会为那种传统媒体的解体而难过呢。


十多年前,刚到报社工作时,骑着自行车到去做读者调查。读者对报纸最大对意见是,广告实在太多了;如今,很多老年人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一位订报多年的读者终于决定不再订了,她的理由是:报纸太薄了,卖废纸卖不了几个钱。


真是薄情的读者,竟然自始至终都没在意过报纸上的内容和我们的新闻理想。除了机构媒体工作的员工,谁会为那种传统媒体的解体而难过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