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一贝子 2018-05-23

【作者按】本文属于异想天开的“天书奇谭”系列,主要内容是通过与武侠小说中虚妄的各种武功秘笈的类比,来解说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中西方古今建筑典籍。虽然牵强附会、荒诞不经,仍希望读者朋友可以借此以轻松的方式了解一下相关建筑知识,或以此为引子,用更大的热情去阅读更权威的原本和专业研究论著。郑重提示:前方多坑,凡对武侠和建筑不感兴趣,或无法忍受这种奇怪类比方式的读者,敬请绕行,以免引起不适。

紫禁城太和殿

华山独尊

古人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意思是大多数山水名胜之地都有佛寺建造。其实从武侠小说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天下名山侠占多”,少林、武当、昆仑、峨嵋、崆峒、青城等各大门派均占据一座名山,俨然独立王国,而且还可以形成像类似北约或华约那样的同盟组织——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

顾名思义,“五岳剑派”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五派,均以剑法驰名江湖,彼此同气连枝,相互引为奥援。五派的剑法和内功各有独到之处,而且都与各自所在名山的景致特征密切关联。

图01华山雄姿

华山在陕西境内,山势陡峭,壁立千仞,号称“天下险”,因此华山派剑法以险峻轻灵著称。五岳之中,金庸先生对华山最为偏爱,在《倚天屠龙记》中将华山派列为武林六大派之一,在《笑傲江湖》中将华山派作为主角令狐冲和世外高人风清扬出身的门派,在《碧血剑》中又将华山派作为主人公袁承志的门派,到了《鹿鼎记》时代,华山派年迈的归辛树夫妇依然是敢于行刺皇帝的顶尖高手。《射雕英雄传》中没有华山派,“华山论剑”却是代表武林最高水平的竞技盛会。

《倚天屠龙记》中的华山派并不使剑,掌门人鲜于通的看家本领是七十二招“鹰蛇生死搏”,左手持一把蛇头柄的扇子,右手作鹰爪形,所谓“鹰蛇双式齐施,苍鹰矫矢之姿,毒蛇灵动之势,于一式中同时现出,迅捷狠辣,兼而有之”。他师叔华山二老使的是一套正反两仪刀法。

《笑傲江湖》中华山派的剑法有“希夷剑”、“养吾剑”、“君子剑”、“淑女剑”、“玉女十九剑”,分别源自隐居华山的陈抟老祖道号、儒家典籍和华山玉女峰之名;招式包括“白云出岫”、“有凤来仪”、“天绅倒悬”、“白虹贯日”、“苍松迎客”、“金雁横空”、“无边落木”、“青山隐隐”、“古柏森森”等,都从华山景名或咏景古诗中脱胎而来。岳不群使过绝招“夺命连环三仙剑”,岳夫人宁中则自创一招“无双无对,宁氏一剑”。

图02《笑傲江湖》插图描绘令狐冲与田伯光在华山玉女峰石室前比武

华山派分为气宗和剑宗,剑宗重剑法,代表人物封不平发明了一套“狂风快剑”;气宗重视内功,有一种威力很强的“紫霞神功”传世。岳不群还曾教过令狐冲一套华山派剑法的歌诀,开头一段是:“华山之剑,至轻至灵。先练剑气,再练剑神。气神基定,剑法自精。剑气如何养,剑神如何生?奇功兼妙诀,皆在此中寻。练气之道,首在意诚,凝意集思,心田无尘。绵绵汩汩,剑气充盈。”

《碧血剑》中的华山派俨然是武林至尊门派,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号称“剑法拳术天下无双”,袁承志投入他门下,先从最简单的“十段锦”学起,后来逐步练习“破玉拳”和“混元掌”,同时修炼“混元功”,三年后开始学剑。书中提到的剑招有“彗星飞堕”、“苍鹰搏兔”、“附骨之蛆”,拳掌还有“伏虎掌”和“劈石拳”,招式包括“横拜观音”、“石破天惊”、“铁闩横门”、“力劈三关”、“抛砖引玉”、“金刚掣尾”、“封闭手”、“白云出岫”、“傍花拂柳”、“千斤堕地”等等,特色不是很鲜明。

各有所长

泰山在山东境内,是古代帝王封禅的第一圣山,山形雄健,气魄壮伟。泰山派由祖师东灵道长创立,剑法以厚重沉稳、规矩严谨见长,著名招式有“泰山十八盘”、“五大夫剑”、“来鹤清泉”、“石关回马”、“快活三”、“七星落长空”等,大多从泰山著名的景致转化而来。

泰山派最厉害的绝招是“岱宗如何”,名称出自唐代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一句,对敌时右手持剑,左手不停地屈指计算,“算的是敌人所处方位、武功门派、身形长短、兵刃大小,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计算极为繁复,一经算准,挺剑击出,无不中的”。这一招看似玄妙如奥数题,却毫无实战意义——除非对手是痴呆,否则根本不会给你机会从容计算。

图03《笑傲江湖》插图描绘嵩山风光

嵩山位于中原腹心,分为太室山、少室山两部分,山势如卧,沉凝苍翠。天下第一门派少林派位于少室山脚下,而嵩山派则在太室山胜观峰上。《笑傲江湖》中嵩山派是五岳盟主,人才最为鼎盛,共有十七套剑法,或长或短,或快或慢,纵横开阖,堂堂正正,气势森严。书中提到的招式有“万岳朝宗”、“千古人龙”、“叠翠浮青”、“玉井天池”、“开门见山”、“天外玉龙”,大多紧扣嵩山上的山林风光。掌法主要是一套“大嵩阳神掌”。嵩山派掌门左冷禅习练一种“寒冰真气”,以寒冰神掌发出,至阴至寒,连魔教前任教主任我行都抵受不住。

衡山在湖南境内,是五岳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名山,山色绮丽,云雾缭绕,风光最为灵秀,有“衡山如飞”之誉。衡山剑法以灵动飘忽、变化莫测为主要特色,其中五套剑法分别以七十二峰中的芙蓉、紫盖、石廪、天柱、祝融五峰为名,又可“一招包一路”,以“泉鸣芙蓉”、“鹤翔紫盖”、“石廪书声”、“天柱云气”、“雁回祝融”五招融汇五路精华,合称“衡山五神剑”。

衡山派另有一套三十六招的“回风落雁剑”,掌门人“潇湘夜雨”莫大先生曾用其招式一剑削断七只酒杯。莫大先生另外擅长一套“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如云卷雾涌,令人目眩神离,曾以此技一举击杀嵩山派“大嵩阳手”费彬。衡山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门下高手都喜欢音乐,莫大先生平时拉一把胡琴,号称“琴中藏剑,剑发琴音”,可见其剑法也与音律相通。

图04《笑傲江湖》插图描绘令狐冲就任恒山派掌门

恒山在山西境内,位处冀中平原通向塞外高原的咽喉要冲之地,山势连绵起伏,峡谷幽深,质朴之中蕴含秀雅之气。恒山派弟子原本全是女流,而且以尼姑为主,其剑法的特点是“绵密严谨,长于守御,而往往在最令人出其不意之处突出杀着。”书中又说:“恒山派剑法以圆转为形,绵密见长,每一招剑法中都隐含阴柔之力,与人对敌之时,往往十招中有九招都是守势,只有一招才乘虚突袭。招招成圆,余意不尽。”

相比其余四派,恒山派武功偏弱,“剑法绵密有余,凌厉不足,正是适于女子所使的武功。但恒山剑法可说是破绽极少的剑法之一,若言守御之严,仅逊于武当派的‘太极剑法’,但偶而忽出攻招,却又在‘太极剑法’之上。恒山一派在武林中卓然成家,自有其独到处。”

“恒山三定”之一的定静师太使过一套“万花剑法”和“天长掌法”。恒山派有一种独特的剑阵,以七柄长剑相互配合,“剑尖指住对方一处要害,头、喉、胸、腹、腰、背、胁。剑阵凝式不动,七柄剑既攻敌,复自守,七剑连环,绝无破绽可寻,宛然有独孤九剑‘以无招破有招’之妙诣。”

恒山派另有一种“绵里藏针诀”,便如同暗藏钢针的一团棉絮,“旁人倘若不加触犯,棉絮轻柔温软,于人无忤,但若以手力捏,棉絮中所藏钢针便刺入手掌;刺入的深浅,并非决于钢针,而决于手掌上使力的大小。使力小则受伤轻,使力大则受伤重。”这门功夫源自佛教因果报应、善恶由心的道理。

五派各自拥有自己的剑法传承体系,以师徒相授为主,未必都有剑谱存世,到了令狐冲生活的时代,已经有很多精妙的招式失传。魔教十大长老攻打华山,中计困死于玉女峰危崖的一个山洞中,临终前把五岳各派剑法的图形刻在石壁上,同时刻上破解之法和许多痛骂的话,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号称“范松赵鹤破恒山剑法于此”、“张乘云张乘风尽破华山剑法”。由此可见,华山石壁上曾经保存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五岳剑谱》,兼收并蓄,集五派之精华于一室。

无论是真小人左冷禅还是伪君子岳不群,都以“合并五岳,一统江湖”为志,机关算尽,最后身名俱灭,功败垂成。假如这二人真的能并派成功,以各派所存武功与石壁上的图谱相互参证,很有可能整合出一套更完整的《五岳剑谱》,对于武学倒是一大贡献。

工程做法

在中国建筑史上有一部重要的典籍,记载了封建社会晚期主要的建筑形制、构件尺寸、细部做法和用料、用工估算,集天下营造之大成,仿佛完成了左、岳二人未尽的事业,编成一部权威版本的《五岳剑谱》。这部书就是清朝政府颁行的工部《工程做法》。

清代继承明代以及之前历朝累积的建筑经验,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官方营造业高度发达,宫殿、园林、坛庙、官署、寺观、府宅等各种类型的建筑大量兴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官式建筑制度。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下旨,由果亲王允礼(就是《甄嬛传》中那位儒雅俊秀、文武双全、忠贞不二的果郡王)领衔,率领工部和内务府,共同编修一部条例性质的官书,对建筑的各种形式做法和功限定额作了细致的规定,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颁行。

图05清代刻本《工程做法则例》封面题签与内页

有学者发现雍正十二年武英殿版的工部《工程做法》刻本封面题有“工程做法则例”六字(内页骑缝处印“工程做法”四字),因此后人将此书简称为“则例”,与北宋《营造法式》的简称“法式”相对应。梁思成先生称这两部官书是中国古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地位崇高。

除了这部《工程做法则例》而外,清代主管营造事务的官方机构还经常颁布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设计与施工典册,也多以“则例”为名,如《钦定工部则例》、《工部续增做法则例》、《圆明园内工则例》、《内廷、万寿山、圆明园三处汇同则例》等。

清代《工程做法》全书共七十四卷,分为五个部分。前二十七卷是第一部分,分别就大殿、厅堂、楼阁、仓房、垂花门、亭子等二十七种典型的建筑样式,一一列举所有构件的名称和具体尺寸;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十八至四十卷,主要描述古代木构建筑最重要的构件斗栱(清朝称为“斗科”)的尺寸和安装方式;第三部分包含第四十一卷至四十七卷,介绍装修、石作、土作、瓦作等不同的工种。第四部分为四十八至六十卷,规定各种构件的用料估算;第五部分为第六十一至七十四卷,主要规定各工种的人工限额。

如果用武林秘笈来打比方,此书的第一部分相当于二十七套剑法,第二部分专门记述拳掌招式(斗栱形似手掌),第三部分囊括其他各种功夫,第四、五部分为内功修炼法门。

图06清代样式雷所制圆明园万方安和烫样(建筑模型)

明清时期的官方营造工程虽以北京为中心,却汇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很多建筑人才和材料、工艺,比如明代主持紫禁城建设的蒯祥是苏州吴县香山人;清朝世代执掌内务府样式房的雷氏家族来自江宁(今江苏南京),祖籍江西永修;山东临清生产的贡砖大量应用于各种皇家建筑;许多宫廷室内装修是在苏州、扬州等地加工后运送过来的。因此这部《工程做法》所反映的建筑样式和五岳剑法一样,融合南北各派之长,精华荟萃,独领风骚。

图07泰山岱庙配天门

北京以外的一些重要的皇家敕建祠庙、寺观大多也采用等级很高的官式建筑做法,比如在五岳所设的岳庙(泰山岱庙、嵩山中岳庙、华山西岳庙等),与北京的城门楼、紫禁城、天坛遥相呼应,都可以印证工部《工程做法》的内容。

规矩法度

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先生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十分注重对《工程做法》的研究,并开展补充绘图工作。1931年梁思成先生加入学社,投身古建筑研究,先以《工程做法》为底本,参考现存的清代建筑实物,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匠师求教,以科学方法对清代官式建筑做了深入的解析,重新厘清其结构体系和工种特征,绘制大量图版,完成学术名著《清式营造则例》。

图08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封面与插图

五岳剑法的招式虽然精妙,仍被魔教十大长老一一破解。对于学术界来说,“破”的涵义就是彻底的解读和分析,因此梁先生很有资格像魔教长老一样,在《清式营造则例》的扉页上大书一行:“梁思成尽破《工程做法》于此”。

熟读金庸小说的朋友很容易有这样的一个印象:顺着年代的次序,书中武功的厉害程度似乎有逐级递减的趋势。

《天龙八部》所在的北宋是武学的巅峰时期,逍遥派、大理段氏、姑苏慕容、契丹萧氏父子、吐蕃鸠摩智各有惊人神功,更有一位少林寺的扫地僧,武功之高,已非凡人所能想象,只能用“出神入化、深不可测”八字来形容。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所在的南宋时期尚有“天下五绝”,全真派、古墓派与丐帮、铁掌帮自有绝技传承。

《倚天屠龙记》所在的元朝末年有少林、武当、昆仑等六大派和明教分庭抗礼,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玄冥神掌依旧威力十足。

《笑傲江湖》所在的明朝中叶已经有所退步,最高明的独孤九剑和《葵花宝典》是前朝的遗产而非当时所创。《侠客行》中现实世界的功夫乏善可陈,全靠一个侠客岛维持神话。《碧血剑》所在的明末以华山剑法和《金蛇秘笈》为代表的武功与《笑傲江湖》相比,明显又下降了许多。

到了清朝,武学水准更是远远不及往昔的辉煌,《鹿鼎记》尚有神龙教撑门面,《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愈加平淡,《白马啸西风》、《鸳鸯刀》中的功夫完全属于末流。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每况愈下的武学发展史颇为相似。对此林徽因先生在为《清式营造则例》所写的“绪论”中有精彩的分析。

大致而言,中国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已经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因袭相承,渐渐失去原有的蓬勃生气,走向繁琐和僵化,很多结构方式与前代相比均有所退步——比如早期建筑中的斗栱体型硕大,数量较少,力学作用明显,而到了后来逐渐变小,数量越来越多,不但削弱了承重的价值,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再比如宋代规定梁的断面高宽比例为3:2,非常合理,而明清建筑的梁断面比例接近10:8,既不经济也不科学。从建筑的外部造型来看,早期建筑出檐尺度大,舒展飘逸,而晚期建筑出檐缩小,有拘谨局促之感。此外,唐宋建筑的台基造型主次分明,比例匀称,而清代建筑的台基有时候布满雕饰,不分主次,大大减弱了应有的厚重之意。

图09《清式营造则例》宋元明清斗栱演变示意图

《工程做法》所载的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晚期建筑制度,与《营造法式》所载的北宋建筑相比,确实有很多地方难以企及,用林徽因先生的话说,就是“失去了‘雄壮豪劲’之气”。

以上均为主流观点,未必绝对正确。

有读者认为金庸笔下较早时期的武功偏于写意,显得有些虚浮荒诞,而后来朝代的功夫比较写实,反而更加真切,水平各有千秋,差距未必很大。

同样,也有学者认为不能简单把明清建筑归为衰退一族,事实上晚期建筑尺寸变小,固然不及唐宋时期大气,但也有节约木材的优点,其构件的稳定性有所加强,而且更趋向标准化、定型化,同时在精细装修、简便计算、群体组合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更适合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与现代建筑的精神反而更为接近。因此《工程做法》中反映的清代建筑样式和技术做法自有其合理之处,不可一概贬低。

单纯就武功图谱的记录质量而论,十大长老刻在石壁上的五岳剑法只有招式图形,没有文字,更缺乏临敌制胜的妙诀,水平远远及不上早年的《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和“独孤九剑”,而五派各自传授的功夫更是大打折扣,信息损失巨大。

从编纂的角度来说,《工程做法》比起六百多年前的《营造法式》,同样相差不可以里计。

《工程做法》全书不含总纲,只列举了二十七种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和主要的工种,记载不全,遗漏了一些建筑、构件类型以及彩画等重要内容,没有总结出建筑设计的规律和普遍通行的法则,理论价值较低;文字中往往包含一大堆细碎的数字,表述比较啰嗦;全书只有前二十七卷卷首各附一张插图,形象信息匮乏。相反,《营造法式》纲举目张,体例完备,文字简练,插图丰富,水准要高得多。

以第一卷“九檩单檐庑殿围廊单翘重昂”而言,《工程做法》的文风是这样的:“面阔、进深:凡面阔、进深以斗科攒数而定,每攒以口数十一份定宽。如斗口二寸五分,以科中分算,得斗科每攒宽二尺七寸五分。如面阔用平身斗科六攒,加两边柱头科各半攒,共斗科七攒,得面阔一丈九尺二寸五分。如每次间收一攒,得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如廊内用平身斗科一攒,两边柱头科各半攒,共斗科二攒,得廊子面阔五尺五寸。如进深每山分间,各用平身斗科三攒,两边柱头科各半攒,共斗科四攒,明间、次间各得面阔一丈一尺。再加前后廊各深五尺五寸,得通进深四丈四尺。”

这段话交待了具体的计算公式,但细节尺度规定严苛,缺乏变通,容易导致呆板僵化的结果。令狐冲回忆:“岳不群课徒极严,众弟子练拳使剑,举手提足间只要稍离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纠正,每一个招式总要练得十全十美,没半点错误,方能得到他点头认可。”这副一丝不苟的拘谨模样酷似《工程做法》的风格。

图10《工程做法注释》与《清代匠作则例》书影

好在清代保存下来的建筑实例很多,完全可以通过测绘考查和综合分析,弥补《工程做法》之不足,对清代官式建筑做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重要成果除了梁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之外,还有王璞子先生的《工程做法注释》、蔡军与张健先生合著的《<工程做法则例>中大木作设计体系》等专著以及吕舟、刘畅、官嵬、常清华等学者的论文。王世襄先生主编的《清代匠作则例》收录了很多其他清代官式建筑的资料,可供参考。

《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说过:“招数是死的,发招的人是活的。……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此言大妙。林徽因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绪论》结尾也说过类似的话:“规矩只是匠人的引导,创造的建筑师们和建筑学生们,虽须要明瞭过去的传统规矩,却不要盲从则例,束缚自己的创造力。我们要记着一句普通谚语:‘尽信书不如无书’。

《工程做法》所记载的清代建筑样式虽然都是死的,但其中也隐含着很多巧妙的原理,若能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各种方式予以传承借鉴,则可望将古人的建筑技艺发扬光大,并为新建筑注入传统的血液和能量。


本文原标题:《从五岳剑法说到<工程做法>》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