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歌 大家



“蜻蜓眼”这个名字,我想应该是和“天珠”、“天铁”、“药师”、“南红”等一样,都是咱们现在的人起的名字吧,而且多半是台湾同胞想出来的。它们本来可能并不叫这个名字,比如天铁,它原来的名字是什么?音译过来就是“托甲”。天珠呢,则是“瑟瑟”,南红则古名“赤琼”。


蜻蜓眼是一种琉璃珠,琉璃也可以说是玻璃,但和今天的玻璃不是一回事,也不同于明清时期的“料”。虽然都是广义的玻璃,但是高古时候的琉璃,它是一种低温玻璃,化学成分也大不一样的。


笔者收藏的蜻蜓眼


琉璃的出现非常早,不了解相关知识的人是会大为惊愕的,难道几千年前就有玻璃了?没错,古埃及的玻璃可能有五千年到七千年的历史了。那种还带有很多陶的性质的玻璃,今天学界和藏界叫它费昂斯,它在中国西周是非常时尚流行的饰品。


蜻蜓眼和费昂斯不同,它出现得肯定要晚一些。它是有图案的一种珠子,图案当然是以“眼”为主。有单眼,也有双眼、三眼乃至更多眼。还有眼中眼,还有所谓“角眼”,亦即眼珠凸在外面的。质地也不一样,有陶胎蜻蜓眼和玻璃胎蜻蜓眼之分。


若从市场价格论,玻璃胎蜻蜓眼要贵很多,想来是因为工艺较之陶胎的要先进一些,质地也紧密很多,漂亮程度也是玻璃胎高。所以卖售蜻蜓眼的都会给你一张打灯的图片,灯光从侧面打在这古老的珠子上,它呈现出来的透明的蓝色,确实像宝石一样高贵美丽。


蜻蜓眼也和所有的琉璃珠一样,最早都是舶来品,所有的玻璃最早都是舶来品,即使是现代概念的玻璃工艺,也是舶来的。但是据说,西周以后,包括西周,中国就有了自己的琉璃珠,也有了自己的蜻蜓眼。但是,直到今天,谁又能明确区分,哪些珠子是中国的,哪些又是西亚、中东过来的?


古代的贸易,珠子是很重要的一路,可以交换一切货物,珍贵如香料、黄金,乃至奴隶。直到十五世纪,这种交易更显活跃。威尼斯人制作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琉璃珠,去非洲换取他们想要的。


古丝绸之路的商业流动是很繁荣的,游牧部落很容易随身携带这样的珍宝,各种珠子在这条通道上来来往往,因而非常广大的范围内,珠子的地域特征并不是那么的明显和明确。蜻蜓眼也是这样。


虽然说,楚国的蜻蜓眼已经珍贵到价值连城,所谓“随侯珠”,指的就是此物,与和氏璧并为绝代双骄。在当时,如果有这样的一颗珠子,可以换来想要的任何东西,田地、美女,房子当然也不成问题!今天一些博物馆所藏楚珠,也许确实是有一些是国产的,但是,更多的珠子,和波斯的、和拜占庭帝国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在马德里的一家古玩店,买到过一串古珠,其中有十来颗蜻蜓眼,尤其是那颗角眼珠,我真的看不出它到底是楚珠还是拜占庭的珠子。古董店老板确定它是拜占庭时期的。因为看出来我非常想要,所以他开出了很高的价。别以为老外傻,做生意一样精明的。


我砍不下价,就只能假装离去。但他并没有如我所期待的那样把我叫住。等我一夜难受,第二天再去他店里的时候,他居然喊出了比昨天高出很多的价。他这样做,如果是在中国,可能会招来拳脚。但我哪里敢对他动手,连骂他都觉得力不从心,因为我的西班牙语实在不够用来吵架。后来因为对这串珠子不能割舍,所以只能掏钱买了。


马德里古玩店买到的蜻蜓眼


我想耶路撒冷应该有拜占庭帝国的珠子,但是去那里左寻右觅,竟未见其踪影。倒是在特拉维夫雅法古城,看见了几家想样的古董店,然而也没有蜻蜓眼。只淘到一颗红玉瓍蚀花羊眼板珠,聊胜于无,过了一把淘珠小瘾。


雅法淘来的羊眼板珠


羊眼珠肯定是外国珠子,藏区那些珠子,和天珠、药师一样,也都是舶来品,印度和两河流域过来的,但是这些珠子也在中国住下来了,并没有被排斥。


玩珠子的玩到最高级别,就是西周玛瑙珠、齐国水晶珠和楚国蜻蜓眼了,当然也有很多人珍视辽珠,认为它的材质和工艺是登峰造极的。蜻蜓眼在远古时候应该是加工工艺非常困难的东西,它不仅技术上难度高,还因为其中蕴含着审美和世界观的大内容大境界。


因为易碎,上面的眼睛也容易脱落,硬度和坚固程度远不能和西周玛瑙珠、齐国水晶珠、天珠(镶蚀玛瑙)、药师(一线缠丝玛瑙)相提并论,所以好品相、图案特别的蜻蜓眼珠,不要说价格昂贵,要遇见它都很不容易呢!


今天要来生产制造这样的珠子,当然是太容易了!即使是清代的琉璃珠,也完全呈现出了现代工艺风范。因此造假既容易又难。容易的是,完全可以做到要什么有什么,难的是,现代技术毕竟不是古老的工艺,材料、工具尚可以替代模仿,但心思和情怀,就差之千里了。更难的是时光之手,它不会轻易向你伸过来,它抚摸搓揉一件东西,达到的效果和气息,那是短时间无法复制的。


对蜻蜓眼的迷恋,有点非同寻常,它和其他古珠不同,它是隐秘的、脆弱得叫人心疼的,它不像其他珠子,可以心安理得地戴在手上,它是要珍藏起来的,在灯下欣赏的时候,唯恐呼出来的气太重,它就会化了,或者像一片羽毛那样飞走了。它是一只远古的蜻蜓,有着透明的时光的薄翼。它是幽深的历史深处的眼睛,你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看过了几千年的云水,包括你的惊诧,都已经不足为奇。


原标题:《你的眼睛》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