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大优秀教师之朱绍侯

河大新媒 河南大学 2022-10-13

全文共3606字,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开栏的话

“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春风化雨,百代桃李,一代代河大学人认真执教,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值此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河南大学官微特推出“教师节”栏目,展现部分优秀教师风貌,并向所有教师送上节日祝福。


TO TEACHER河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栏㊲
之“教师节”栏目 ①

他是国内系统性研究秦汉军功爵制的权威学者。

他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影响了无数学子。作为学者,他著作等身,鲐背之年,仍笔耕不辍;作为老师,他严于律己,以德立范,桃李满天下;作为长者,他宽厚为怀,淡泊名利,宁静以致远。

那么问题来喽~

上文中提到的“他”是河大的哪位先生呢?


你一定答对了~点击空白处揭晓答案吧!

               

人淡如秋菊,落笔成瑰宝,风雨飘摇六十载,朱绍侯用他的坚守,为一代代学子树立起丰碑。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桃李满天下”的河大先生~





潜心研究  著作等身

在河大扎根的半个多世纪,朱绍侯将自己的心血都付诸于学术,以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历史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他呕心沥血,用六十年时间完成了对秦汉军功爵制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军功爵制考论》等著作,成为国内对秦汉军功爵制做系统深入考察的权威性学者。由他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自出版迄今,已修订改版五次,发行量达一百四十余万册,影响了无数历史学子。


朱绍侯先生主编 《中国古代史》


在耄耋之年,他依然笔耕不辍,老而弥坚。从80岁到90岁,这十年间朱绍侯先生仍坚持每天读书写作六小时以上。“天资愚钝凭勤奋,事半功倍终有成。聪明才智荒学业,虚度年华空一生。”这是朱绍侯曾经给一位学生的题词,实际上也是朱绍侯人生的座右铭。


朱绍侯先生在伏案写作


对于朱绍侯来说,陪伴其一生的学术活动,已经融入骨血、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难以或缺的一部分。


 

三尺讲台  桃李天下

《光明日报》报道知识分子党员风采——朱绍侯



2019年9月6日《河南日报》开设的“河大的先生们”专栏

报道了朱绍侯先生的相关事迹

有人说我是名教授,作出了很大贡献。这话好像有点夸大,我就是个老师。

六十多年的教书生涯,朱绍侯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从没有忘记过对学生的培养。在朱绍侯心里,“老师”二字重如山。他认为,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过教学关,首先要在讲台上站住脚。所以,虽然那些历史教材早已烂熟于心,每次上课前他仍要精心备课。他喜欢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同学们参加考古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历史课上得很有现实感,深受学生欢迎。



学术上,朱绍侯鼓励学生创造,不以资历论英雄;事业上,朱绍侯珍视人才,乐于提携。“想做就去做,要做就做好”,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些学生在本科时都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在他的介绍下,年仅19岁的张倩红留校执教,开始了在河大25年的教学生涯,“跟着朱老师在河大做学问的那段时光,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他常常教导青年学子,研究历史没有什么窍门,既要勤奋,又要有时间的累积,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人再聪明也不可能写出有价值、有分量的著作。


对于学生们而言,朱绍侯带给他们的教诲,不只于学业,而是受益整个人生。河南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刘小敏,本科时师从朱绍侯,毕业后来到河南大学出版社工作。在出版社工作期间,刘小敏想要编辑一套汇集中华文化经典著作的系列丛书,但由于该种书籍没有出版先例,刘小敏在编辑时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和一些非议。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朱绍侯告诉她:“一个人要做到‘任劳任怨’,做到‘任劳’容易,做到‘任怨’很难,可一个人真正做到‘任怨’了,他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了”。朱绍侯在关键时刻的鼓励给了刘小敏坚持下去的勇气,最终,刘小敏编辑的《元典系列丛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朱先生的帮助”,十多年后再谈起这件事情,刘小敏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泪花。


“润物无声,谢良师,难忘校园多雨露;凌云有志,勉学子,莫愁前路少人梯”,这是曾经一位毕业生为朱绍侯题的词。在学生龚留柱的眼中,朱绍侯“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跟随朱绍侯从事学术研究的几十年,朱绍侯的为人处世深深影响着他,对他而言弥足珍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01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关于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年逾九旬的朱绍侯先生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坚守在三尺讲台的六十年,朱绍侯始终严谨治学、宽厚待人、关怀学子,他将自己铸成了一座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不断前行。



宽厚为怀 淡泊名利



《尚书·周书·君陈》云:“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宽仁忠厚正是这位九十余岁的老人,经岁月沉淀出的最耀眼的品质。
上世纪70年代末,教育部组织十所高校合作编写《中国古代史》教材,当时大家一致推荐朱绍侯担任主编。参与专家学术个性、风格存在差异,意见往往难以统一。朱绍侯秉承着谦虚谨慎,尊重平等的理念,调节不同矛盾和意见。最后教材编写成功通过了教育部的正式验收,成为迄今40多年来国内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通史著作之一。



2012年,朱绍侯因在编纂《今注二十四史》做出的杰出贡献,被中华文化促进会评为“中华文化十大人物”。面对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这位被搀扶着走上台的耄耋老人,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参加的《今注二十四史》工作是一项集体和长期的一项工作,我个人贡献是比较少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荣誉应该是归于参加《今注》所有的专家和学者。”真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朱先生的低调与谦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朱绍侯先生在一座安静的古城里守着一所大学,也守住了内心对学术和教师事业的虔诚与热爱。HAPPY TEACHER'S DAY




今年教师节如何过?教育部通知来了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部署做好第37个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一起来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教育部将组织做好2021年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

◆深入开展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

◆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媒体开展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教师节当晚播出)等


通知还有哪些要求?一起来看↓↓↓

一、强化学习引领,坚定初心使命


各地各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建党初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要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与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师德专题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培训教研、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开展“讲述党史故事”等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将学习教育活动向深处推进、向实处落地,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做好宣传表彰,浓厚尊师氛围


各地各校要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典型,通过评选表彰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加大典型选树和事迹宣传,同时注重挖掘教师身边的榜样,带动感召广大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与精神,学习热爱教育的情怀与坚守,争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立德树人先进事迹,通过表彰会、报告会、专题研讨、主题讲座等多样形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和“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宣传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弘扬主旋律,讲好师德故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崇德修身、潜心教书育人。


三、出台惠师政策,推进强师行动


各地各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切实推进强师行动落地见效,确保“十四五”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开端。要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攻读师范。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扎实做好“优师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特岗教师招聘、中小学教师减负、职教教师素质提升、高校教师发展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着力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增强优秀人才从教意愿,提升教师从教动力。


四、坚持良好作风,务实开展活动


各地各校要求真务实、勤俭节约,隆重、简朴开展教师节各项活动,力戒形式主义,积极开展师生参与性强、赢得群众关注支持的活动。要主动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教师节的重大活动安排,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有关方面大力支持。要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切实保障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要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关心老党员教师、老专家、乡村一线教师和家庭困难教师,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确保广大教师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大家都在看 #



审核:赵晓芳
责编:赵   雪
来源:微言教育  相关媒体  往期推送
整理:赵  雪  薄光裕  
罗  佳  崔译丹  张紫源
排版:张紫源
校对:薛惠杰

声明:“河南大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长按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点赞,在看!

精神传承,致敬朱绍侯先生!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