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大优秀教师之王立群

河大新媒 河南大学 2022-10-13

全文共2308字,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TO TEACHER河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㊴之“教师节”栏目 ③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太牛了!”《百家讲坛》上通俗易懂讲《史记》,《中国诗词大会》上妙语连珠品古诗,喜爱他的观众遍布各个年龄层。


“他就像一只蜗牛,每天都在不停地爬呀爬呀,从没有停下来过,除了生病的时候。”夫人懂他,言语间含着心疼。


“他上课时温文尔雅的风度、广博精深的学识、缜密睿智的语言,都让我们如痴如醉。大家从来不敢忘记带笔记本,一方面是要记睿智的话语,另一方面要临摹王老师的板书。”学生仰慕他,赞先生为翩翩君子。


他是谁?他是“持久”“专注”这两个词的“注脚”,他是很多学生文学的启蒙人。今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兼具学术品位与大众情怀”的河大先生——王立群老师。





博览古今 笔耕不辍


有人称赞王立群的书房一整面墙都是书,他自己却颇为得意地纠正,“谁说的?书多的四面墙都放不下。” 对待做学问,王立群一向都是“坐得住,沉得下,一丝不苟”。


王立群谦称“自己笨,做事情得用笨办法”。比如讲《史记》的某个人物,就要把学术期刊上相关的文章一网打尽,一篇一篇研读,因为“对学术界所有研究观点都了然于胸后,讲起来才能更全面更从容”。



众所周知的《史记》研究,其实只是他研究领域的一个方面。他深耕于古代游记,著作《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研究山水游记文体的通论之作”。


王立群先生所著《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他还痴迷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文选》,之后更是组织起团队整理《文选》,收集散落各代的资料,希望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具有权威性、集大成的《文选》标注版本。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文选》研究、《史记》研究三个方面;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出版相关学术专著,主持完成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走在《文选》研究的前沿,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凭借着这份坚持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王立群在科研、教学两方面齐头并进、硕果累累: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高校古委会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业学术研究专著数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人民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几十余篇……科研之外还出版了《王立群读史记》《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智解成语》《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等几十余部普及读物,极大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王立群先生部分学术成果


HAPPY TEACHER'S DAY



勇于突破 衷于探索


教育一线耕耘了50多年,他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他说,每个人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跟自己较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


王立群先生在采访中分享自身经历勉励观众奋进


20岁初登讲台时,他是一所小学的临时教员。当时学校年轻女教师很多,她们休产假时的空缺大都靠他这位临时教员来填补,哪门缺人他教哪门,可谓“全能教师”;校长甚至还拿来一台手风琴,要他一星期学会去担任音乐老师。后来,他又教过初中、高中。再后来,他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我是《百家讲坛》唯一一个小、中、高、本、硕、博都教过的人。”笑谈背后,可以想见他曾有过多少付出。


2019年9月9日《河南日报》第三版“河大的先生们”专栏报道王立群教授事迹


王立群深知文化普及的重要意义,他从1992年便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学者之一。他能将厚重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来,以今说古、以古喻今,将经典传至寻常百姓家,以新解读讲述新时代的新文化。2006年,他通过海选一路过关斩将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凭借风趣幽默又不失学术含量的“王氏风格”征服观众,红遍全国。那一年,他61岁。



如今已是七旬老人的他还仍然活跃在大众视野,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持续散发着学者的魅力。他在新潮的app里做领读人,在今日头条上保持高频率更新。王立群从来没有与时代脱节,常常用“暖男”等一些时髦词汇在节目中给大众作出解释和指导。他将学术品位与大众口味相结合,扎实的史学知识,再配上浅显易懂的语言功底,使得尘封的历史被缓缓揭开。他深刻地挖掘语言的内涵,贴近社会热点,取材于日常生活。这种文化的“回归”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王立群在自己的微博里也十分活跃,时常回复一些网友关于历史问题的疑问,甚至还会与网友讨论研究百度网盘该如何使用,态度和善,平易近人。


王立群和网友探讨网盘使用


王立群回答网友疑问





赤子之心 清风高洁


河南大学中文系1985级学生陈国振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0年,新郑市教育局“与时俱进”,和河大联合举办了一个“高级研修班”。因为吃住不方便,来新郑讲课的大多是年轻人,让我意外的是已经五十多岁的王立群老师也来了,而且一连讲两天课,给我们讲他刚编写的《史记研究》。王老师安排的住处是一间空办公室,里面只有一床、一桌、一椅,外加一个摇头电扇。吃饭更简单,学校食堂的师傅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一天的标准也就是几元钱。


我有两次在上课结束后,等着王老师,想表达学生的心意,哪怕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风味也行,但王老师都谢绝了。他说,到了他这个年龄,一碗面条就足够了;只是嘱咐我,觉得有哪一点讲得不合适,要及时告知他。



大家都在惊艳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的一举成名天下知,有几个人会想到他为了学问,竟生活得如此纯粹呢?


“2009年,因为重度冠心病,我做了第一次手术,3月份心脏做了2个支架,4月份又做了4个,现在我带着6个支架。”因此除了必要活动,王立群不常外出,而是投入大量精力专心治学、写书。“有很多社交要砍掉。你的时间就这么多,得花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王立群不避讳衰老的来临,“生命总会走到尽头,等我八十多岁的时候,可用的时间会更短,所以现在就得利用好啊。”


“知识写到书里,将来总会有人看。”这份心无旁骛的“执拗”是对历史文化最好的发扬和传承。



王立群常说:“我的本职工作是教师,底色是学者,好好教书、专心做学问是我一生的追求。”所以,除了上课,鲜花和掌声背后的他其实经常足不出户。轻轻地关上那扇门,远离喧嚣和热闹,独坐案前,一杯茶、万卷书,不知疲倦地读、写、思,才是他的常态,也是他最大的享受。


他如一捧慢火,温和、持久,而又厚重。



教育部:今年教师节重点开展10项活动



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

9月8日,教育部举行第6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成效、国家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和第37个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安排,并发布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名单。一起去看一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发布会提要


2021年教师节主题   

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今年教师节宣传庆祝重点活动

■ 深入开展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

■ 宣传贯彻落实强师惠师政策

■ 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 最美教师遴选活动

■ 感念师恩尊师重教视频展播活动

■ “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 和“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总结宣传活动

■ “特岗教师”宣传活动

■ 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活动

■ 走访慰问活动

 

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取得哪些积极进展成效?今年教师节宣传庆祝重点活动有哪些?来听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的介绍——


关于加快构建

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教育部着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下面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情况。


01

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扎实有效


抓重点突破,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健全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在部属高校常规巡视中,嵌入式开展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专项检查。举办高校海归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86所高校的170名海归青年教师参加,打造高校国情教育工作样板。


抓专题教育,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启动贯穿全年的师德专题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四史”学习教育、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新时代师德规范、师德警示教育等5个重点方面开展专题教育。坚持德法并举,推进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落实。


抓典型引领,加大优秀教师宣传表彰。近年来,教师队伍中的“四有好老师”不断涌现,他们中既有高等教育的领军拔尖人才,也有在乡村无私奉献的青年教师。有的倾情教育扶贫多年、深入山区送教,有的利用假期放弃休息、志愿辅导学生,有的扎根边远海岛辛勤耕耘,有的为家庭困难学生送医送药。他们的事迹令人感佩、催人奋进,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三尺讲台系国运,我们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今年以来共推荐、遴选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22人次和1个团队。组织教育系统61名全国模范教师代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持续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打造师德高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02

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强力推进


加强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2021年7月,9部门联合推出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以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近万名本科层次师范生。报考优师计划的考生十分踊跃,生源质量良好。85所培养院校26个专业,招录师范生9530人。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精准培训。“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700万人次。“十四五”期间,“国培计划”将按照定位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评价精准的原则,重点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培训,计划培训教师校长不少于400万人次。下一步,教育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出新时代强师计划,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03

教师管理改革和待遇保障

不断强化


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在预算安排环节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事项。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继续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落实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倾斜政策。


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原连片特困地区县全面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约8万所乡村学校,受益教师129.8万人,人均月补助额375元。在中央奖补政策的带动下,2020年全国有1056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地方投入资金141.8亿元。


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总结推广第一批试点工作经验,在55所高校、20个地市、25个区县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新路径与新模式。


04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持续深化


实施新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启动“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示范培训。设置“三教”改革研修、名师名校长培育、校企双向交流等三大类培训项目,指导各地开展“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名师(名匠)培育、教师企业实践等10个方面的培训,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组织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确定申报专业495个,从1200余个申报团队中遴选立项242个,覆盖31个省(区、市)、134所“双高计划”院校,以及卫生健康、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13个重点紧缺领域和27个专业方向。通过打造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团队,示范引领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目前,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完成了平台搭建、组织了5个批次的专项培训,遴选了第一批245个企业实践项目,并组织首批122个国家级团队教师展开技能培训、岗位实践和科研攻关。


05

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工作。全国教师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其中,特教教师增加6.11%,幼儿园教师增加5.44%,高校教师增加5.34%,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发展。今年以来,共有191万人次通过认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较去年全年增长28.7%。 “特岗计划”今年拟招聘特岗教师8.43万人,实施16年来已为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103万人。


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会同财政部选派2.1万名教师到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受援县支教,重点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原“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继续实施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2018年实施以来,已招募近1万名退休校长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讲学。今年继续面向社会招募4500名退休校长教师,到中西部1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教讲学。


扩大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2020年,从61所部属高校选派银龄教师146名。今年继续选派退休教授、副教授到西部高校支教支研,支援高校扩大到75所部属高校和部分部省合建高校,受援高校扩大到10所,选派名额增至300余名。


关于2021年教师节的

主题和重点活动

2021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教育部已印发通知,对做好第37个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隆重、简朴开展教师节各项活动。今年重点开展好以下十项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载体,组织广大教师结合培训教研、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开展“讲述党史故事”主题活动,将“四史”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向深处推进、向实处落地。


二是宣传贯彻落实强师惠师政策。推出优师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等,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


三是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在中宣部支持下,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开展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推选出100个首批教育世家,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


四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联合中宣部开展第12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由宝钢教育基金会出资予以奖励。在各省推选的基础上,通过中央媒体展示楷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将由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发布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五是最美教师遴选活动。会同中宣部,指导央视做好第11届最美教师遴选工作,最终确定10位最美教师和1个最美教师团体,颁奖典礼将于9月10日晚黄金时间在央视综合、科教频道播出。


六是感念师恩尊师重教视频展播活动。联合中宣部开展“感人瞬间”微视频展播。开展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共产生《信仰的力量——北大老院士与党同心,携手同行》《“钢铁院士”崔崑:党性在时代熔炉里淬炼成钢》等40部优胜作品、100部入围作品。今年还有一部反映教师题材的电影《青苔花开》,讲述一个城市学校老师到农村教学点支教的心路历程,将于近期上映。


七是“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 和“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总结宣传活动。举办了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总结宣传活动,出版发行《脱贫攻坚中的人民教师——凉山篇》。将于9月中旬举办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举办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专题宣传活动。


八是“特岗教师”宣传活动。制作两期《特岗教师报告厅》节目,将于9月11日、12日晚21:25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播出。


九是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活动。继续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奖励和跟踪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骨干教师。


十是走访慰问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将开展实地走访,并协调党委和政府领导于教师节前夕集中慰问老教师、优秀教师、乡村一线教师、家庭困难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职工家属。


今年,教育部遴选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高校、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优胜作品和入围作品,将在教育部官网发布。

 

如何做好教师发展公益事业,提升教师荣誉感获得感?来听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宋家乐的介绍——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秉承“尊师重教,奖教助教,促进教师发展”宗旨,围绕教育部中心工作,服务教师发展,配合机关司局重点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做好教师发展公益事业。开展“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号召全国各地于教师节当晚8点到9点,在地标性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大中小学校园,为教师亮灯。在教师司、思政司指导下,会同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持续开展“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开展“教师风采短视频”公益活动。会同教师司共同征集制作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由教育电视台公益播放。联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开展“筑基教师公益培训”。联合中国广电社会组织联合会、中石化等单位开展圆梦乡村教师微心愿的“微光计划”公募活动。


二是立足奖教助教主业,提升教师荣誉感获得感。配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今年从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中安排6.25亿元资金实施励耕计划。资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园、中小学(包括中职学校)教师,资助标准为每人1-5万元,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教师,以及因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师生不受不法侵害等见义勇为导致重伤、致残甚至牺牲的教师按照2-5万元的标准进行重点资助(不超过总资助人数的4%)。联合陈一丹基金会,今年捐资1560万元,实施教学大师奖(1名,150万元)、杰出教学奖(10名,每人100万元)、创新创业英才奖(10名,每人50万元)。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今年捐资1000万元,设立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基金。联合相关企业,今年捐资900万元,实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捐资500万元,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每年奖励和培养3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

(原文有删减)

#大家都在看 #




审核:赵晓芳责编:赵   雪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相关媒体  往期推送整理:赵  雪  薄光裕  罗  佳  崔译丹  张紫源排版:崔译丹校对:薛惠杰  张紫源

声明:“河南大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长按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点赞,在看!

向王立群先生学习!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