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湖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暨“两山银行”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9月25日,由浙江大学、湖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改委主办的中国(湖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暨“两山银行”研讨会在安吉顺利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李鸣,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虞选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李克川,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立忠,湖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夏文星,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等领导到会指导,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宋波主持研讨会开幕式。会议由安吉县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共同承办,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

我院院长赵志荣教授担任第二专题报告环节的主持人,何文炯教授受聘为“两山银行”智库专家,石敏俊、谭荣、方恺三位老师应邀作大会报告,方恺研究员同时担任会议组委会秘书长。


王立忠副校长代表浙江大学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关心支持浙江大学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浙江大学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培育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的拔尖创新复合型人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大交叉、大会聚,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广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支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王立忠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会议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利中教授主持。

朱利中

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金南院士以《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题目,指出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指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产业形态,从事生态产品生产、开发、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的集合,与传统三次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王金南院士深入阐述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及内涵、范围、形成和发展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认为以“两山银行”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主体,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产业。

王金南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阳志云研究员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与应用》为题,指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两山转化的基础,可以揭示生态产品蕴含的经济价值。通过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将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产品提供者获得经济利益,促进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欧阳志云研究员提出要通过“两山银行”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进一步提升生态资产,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生态产品机制核算评价体系,全面多元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构建有利于民生福祉的生态产品价值导向机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


刘亭研究员以《生态经济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题,围绕着“两山”理念和生态经济,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破解共同富裕难题的重大意义。刘亭研究员认为,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生态经济。当生态资源的富集地经由生态经济之路,转变为生态资本的积累地时,便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发展生态经济的第一要义就是生态要“经济”起来。而两山转化的底层逻辑是明晰产权,其次是“全权分置”,再次是既定产权的可活化、可交易、可抵押、可变现,最后是“活化”全过程需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刘亭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专家、研究员


沈满洪教授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种基本制度比较》为题,首先阐释了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基于性质的分类,其次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种基本制度,即绿色财政制度与绿色产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在生态文明制度的选择上,不同制度之间具有替代性和互补性。基于这一理论,提出如下观点:第一,基于制度的替代性进行绿色制度的优化选择;第二,基于制度的互补性进行绿色制度的耦合强化;第三,基于制度的适用区间进行绿色制度的分工协作;第四,基于制度的非排斥性进行绿色制度的系统集成;第五,基于制度的边际效用递减性推进绿色制度改革。

沈满洪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王忠杰教授以《“场景营城”公园城市建设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为题,指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应以公园和开放空间为主要特色载体,以城园融合共生为典型空间特征,统筹生态、用地、景观、业态、活动组织等各类要素。公园场景“五态协同”营建策略要求我们把握不同公园场景特质。场景从人的情感与需求出发,塑造美好生活,铸就城市“以人为本”之魂。场景规划既要在规划的各个阶段融入场景思维,又要关注对特色场景空间的营造。王忠杰教授提出“场景营城”能够助推城市转型发展,进而成为我们探索生态价值转换的一种新模式。

王忠杰

中国城市规划院风景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大会聘任朱利中院士、王金南院士、欧阳志云研究员、刘亭研究员、沈满洪教授和何文炯教授为“两山银行”智库专家。

“两山银行”智库专家


会上,张清宇教授发布了2020年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名单。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两山”发展指数研究团队从2016年开始研究“两山”发展指数,2018首次发布百强县,今年第四次发布,新增了“碳中和度”指数。“两山”百强县发布历时五年已经形成一定的权威性,不仅可用于评估各地县域“两山”建设情况,还可为我国省域市域的“两山”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张清宇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下午的大会报告分为两大专题,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山银行”制度创新、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与绿色低碳转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


专题报告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大会专题一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宝梁教授主持。

陈宝梁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刘青松副会长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首先指出应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两山”理念。其次,重点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及“两山”基地建设进展。认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历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最后,刘青松副会长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第二,加强分区分类指导;第三,发挥“回头看”作用;第四,建立经验流互动机制;第五,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

刘青松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彬教授以《韧性城市环境生态风险协同防控与管理》为题,提出韧性指的是系统恢复平衡的速度、应对危机并恢复的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韧性城市有三个主要特征: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陈彬教授针对韧性城市的内涝问题进行了风险模拟,建立了内涝风险调控平台,并展示了平台可视化成果。最后,陈彬教授围绕危险性、环境敏感性、承载体脆弱性等指标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城市内涝风险的防控建议。

陈彬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於方研究员以《生态环境经济核算与应用》为题,展示了国际生态环境经济核算发展趋势,提出将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经济生产总值核算,并介绍了福建、河北和西藏的应用案例。於方研究员提出:第一,建立跨部门、多主体参与的数据共享机制;第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第三,坚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第四,推动核算的进规划、进决策、进考核;第五,研究制定生态银行绿色金融政策;第六,发展壮大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於方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谭荣教授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观察与评价》为题,对比了“涓滴”的帕累托改善和生态文明的“两山转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交易成本和政府介入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分为六大类,认为不同模式是这些机制的组合。最后,谭荣教授提出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建议:一是尊重生命共同体特征;二是促进碎片化行政向整体性政府转变;三是建立地方代理制度体系;四是建立跨行政边界合作制度体系;五是健全生态产品供给长效机制。

谭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罗利军研究员以《节水抗旱稻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的实践》为题,首先回顾梳理了我国水稻发展历史,认为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着“水养不起中国的水稻”“生态环境已经承受不了目前的水稻种植方式”和“农民不愿意种稻”等困境。罗利军研究员通过培育节水抗旱稻,发现该品种水稻可在产量不降低基础上节水50%,且能够减少面源污染,减少农药使用,进而减少碳排放,这正是节水抗旱稻的生态价值所在。

罗利军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方恺研究员以《从碳排放权交易看碳汇价值实现路径》为题,提出从减排和增汇两方面同时发力,促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将碳汇视为广义生态产品,方恺研究员提出在权属确定方面完善资源监测、建立确权制度和进行分类核算;在经营增值方面依靠科学经营实现数量增殖和质量增值;在交易定价方面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和社会有序的现代碳汇交易体系;在溢出效应方面发挥碳汇体系对共同富裕、就业优先、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协同促进作用。

方  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专题报告二:生态治理与“两山银行”建设

大会专题二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主持。

赵志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温宗国教授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体制改革现状、思考和建议》为题,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历程,归纳了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等不同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并将生态文明试验区分为具有较强推广性、挑战难度较高和自主创新三大经验类型。温宗国教授针对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四项措施:一是强化顶层调控;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三是从关心制度改革转为抓重点制度和可行制度;四是加强试点经验借鉴,评估推广成效。 

温宗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邓祥征研究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融合组织效率的案例分析》为题,首先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提出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多维度确权和价值评估。其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提升产业组织效率的问题,指出农户生产组织形式有效提升了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再次,对生态适应性产业融合组织效率进行了分析。最后,邓祥征研究员指出农户通过响应产业融合组织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邓祥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郭占恒研究员以《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和浙江行动》为题,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践行“两山”理念、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建设“两山银行”的内在要求。郭占恒研究员提出对浙江落实“双碳”目标的建议:一是将碳达峰行动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二是抓紧研究制定“双碳”目标“1+N+X”体系框架;三是争当先锋,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多做贡献;四是积极推动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和“两山银行”。

郭占恒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石敏俊教授以《打造“两山银行”升级版》为题,提出“两山银行”1.0版本的主要做法是对零散、闲置的生态资源进行调查确权、评估、管控、收储、整合和项目开发,具有以规模化经营克服“两山”转化门槛、以统筹协调提升“两山”转化经营能力、以数字化克服“两山转化”信息不完全性的优势,但其运行机制尚未体现生态反哺路径。为此,石敏俊教授提出加快打造“两山银行”2.0版本,将绿色金融纳入其中,并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结合。

石敏俊

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教授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

 

邵帅教授以《僵尸企业与低碳转型发展》为题,提出通过僵尸企业的治理推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梳理了四个僵尸企业可能影响碳排放绩效的渠道,即碳强度效应、结构固化效应、创新挤出效应和市场弱化效应。邵帅教授指出,企业僵尸化程度加深会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绩效,这种效应在产业过剩严重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为此,一方面应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有效释放地区沉淀资源;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邵帅

华东理工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郑启伟工程师以《“两山银行”相关问题探讨》为题,介绍了安吉“两山银行”建设过程和功能定位,指出在运行机制、风险应对、生态产品关联和相关利益保障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为此,郑启伟工程师提出:一要理清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以及资产交易和产品价值实现两对关系;二要守牢数字化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性思维和风险思维;三要创新资产存储机制、资产整合机制、精准对接机制、财金支撑机制、富民惠民机制和开发监管机制。

郑启伟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工人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农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之声、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湖州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