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访| 张蔚文教授接受央视新闻频道《走进县城看发展》采访:昆山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借鉴意义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探寻不同县城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
7月27日,《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节目:江苏昆山篇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第四次获邀,在节目中发表对昆山发展经验的总结点评。
昆山是江苏的东大门,紧邻上海,是沪苏两地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域,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是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的县级市。去年,昆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元和千亿美元大关。
张蔚文教授指出,昆山强劲发展的背后,是求新求变的开放创新思想,和强劲的产业整合能力。曾经,昆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在苏州各区县中发展垫底;80年代中期,昆山喊出“要发展,靠上海”的口号,在没有国家投资和优惠政策“加持”的背景下,自筹资金建立开发区,通过与上海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大力引进台资、外资,打下了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进入新世纪,昆山进一步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并坚持“以商招商”,以外向型经济带动自身产业体系的完备。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昆山统筹考虑全市产业发展状况,借助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以创新赋能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从农业小县到制造业产业重镇,昆山始终坚持开放精神、创新驱动,锚定外向型经济,持续导入新的产业项目,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近几年,昆山也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张蔚文教授将昆山发展对中国县城的借鉴意义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瞄准竞争优势,培育产业高地。昆山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提前布局、勇于行动,实现一次次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局势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昆山的外向型经济正经历严峻挑战。昆山正视问题,聚焦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瞄准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从资本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动力转化;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培育出全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二,找准自身定位,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昆山主动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使对外开放优势与国内市场优势更好结合,使自身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对我国很多同样具有区位优势的县城来说,在自身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融入区域整体产业发展格局,主动寻求与区域内各大经济体之间的产业耦合发展。通过与区域核心城市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要素流动,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聚焦民生福祉,助力美好生活。昆山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为两百多万新市民,其中有10万台湾同胞,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一揽子服务。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让他们能够在昆山安居乐业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打造“慢生活”城市形象等方式,持续提升昆山的人文魅力。对于县城来说,如何吸引人、留住人,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既要加强县城硬件建设,创造更宜居的人居环境;也要从服务、治理、人文等“软环境”入手,为人们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