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污染防治和执法监察 生态环境部年度预算超百亿
4月13日,91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布了2018年的预算。这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通过后,中央部门首次晒预算,也是中央部门连续第九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作为新组建的部门,生态环境部在原环保部的基础上,划入了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等六个部门的相关职责。按照规定,生态环境部在预算中,仍以原环保部为主,涉及职能和预算收支情况的,需作出说明。
与去年相比,生态环境部支出预算增加了50.38亿元,达到121.55亿元,增长超七成。节能环保支出依然是今年支出预算的大头,共有近40亿元。其中,“污染防治”(款)预算超过5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2.5亿元,增长100.65%。在这5亿元预算中,超七成用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约3.25亿元。同时,“环境执法监察”的预算也近3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8亿元,增长163.52%。
预算还显示,今年生态环境部将投入超过5亿元,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项目。这是该项目第二次列入预算重点项目。去年,该项资金安排仅为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预算中,新增了800万元的“能源节约利用”预算,主要用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管理项目。
36亿元的政府性基金预算
今年生态环境部的部门预算,包含了部本级预算和37个部属事业单位预算。与2017年相比,新纳入了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在121.55亿元的总收入预算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近50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约36亿元,其余为上年结余、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
其中,36亿元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全部为提前下达的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补贴资金,比2017年增加了27.65亿元。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废旧的电子产品含有铅、镉、水银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危及生态安全。
2009年,国务院颁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相关处理费用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平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中估算,目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拖欠109家企业的补贴款累计达到80多亿元,已经影响到了正规企业的现金流和拆解生产。
马勇认为,此次新增的36亿元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执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不过,他也建议,只靠补贴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更多地还是要依靠市场、社会的力量。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预算3.25亿元
近50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外交、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住房保障支出等方面。该部分预算比去年增加了9.31亿元,主要是因为在节能环保支出中,环境监察执法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相关资金增加。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生态环境部2018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3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组建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聚焦的主题就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马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掌握家底,不摸清污染的底数,不知道基本排污和生态保护的现状,对制定规划、针对性的出台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说,就缺乏数据支撑。“新环保法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突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保工作很重要。规划数据肯定要来自于前期污染源普查的情况。”马勇说道。
全国污染源普查每十年开展一次。第二次普查已于2016年启动,去年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如编制普查方案、启动试点等。2018年主要完成入户调查,预计2019年全部完成,届时环境监管部门将摸清生态环境家底,未来可能还会搭建能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库,形成一张中国污染源监管的数字地图。
此次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预算,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共有21个二级项目,合计预算为3.25亿元,主要用于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等污染源普查技术规范、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核算方法等技术文件的编制,以及建设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信息化平台、对地方普查人员开展培训等动作。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经费不到1亿元。第二次普查的任务量更大,范围更广,污染源数据采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所需的经费,远比上一次要多,此外还要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洪亚熊的观点证实了这一说法。洪亚熊表示,经过初步筛选,全国大致有900万个污染源需要入户调查。而污染物排放核算的专业性非常强,是技术工作当中工作量最大的,也是普查经费使用过程中体量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因为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品的排放量都得要确定一套科学的核算方法。”
环境执法监察任务加大
除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生态环境部预算的增加与环境执法监察的任务加大有关。
今年的“环境执法监察”预算近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63.52%。主要用于三方面:一是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执法检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专项执法检查等;二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三是应对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部表示,这部分预算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任务的增加。
2015年1月新环保法实施后,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相比2014年,2017年全国查处的违法案件有23.3万件,增长了180%;罚款是115.8亿元,增长了265%。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骆建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执法的重点是,企业有没有按规定达标排放。由于当前土壤方面的法律尚未出台,执法主要聚焦在大气和水领域。“中国国土面积大,面对数量庞大的污染企业,依靠环保部门现有的力量,还是比较难。”
马勇则认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任务增加与机构改革存在关系。“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农业部监督指导农业污染治理,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等都划到生态环境部,行政执法的力度需求加大了。”
生态环境部的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3月2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开展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此外再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些关键领域,每年还将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环境保护专项督察。
相关链接
更多环保新闻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找环保招标项目就上第一环保网,为你提供全国最新海量环保项目!(www.d1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