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说它是北京最牛的一条街,没有人不服!

2017-08-04 旧京图说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您一看这题目可能就要不服。北京城那么大,谁敢说自己最牛呀?您还真别不服,人家牛街名字就带着“牛”,您说牛不牛?


右安门大街牛街南口。


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的“牛肉胡同”和《宛署杂记》中的“礼拜寺街”指的都是今天的牛街。


清初实行旗民分制,原来住在内城的回民被迁到“冈上”,也就是牛街一带居住。到了清康熙年间,牛街的四至东到悯忠寺,西到宝应寺、峨眉庵,南到白马寺、鱼脊庙,北到报国寺、增寿寺,方圆十余里。康熙年间的《日下旧闻》已经出现“牛街”的名字了。



咱们俗人提到牛街,离不开吃,牛街可以说是北京最好吃的一条街,您说是大馆子,还是北京小吃,全都是北京最地道的。



糖卷果  一种营养丰富的清真食品。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松肉  著名的伊斯兰美食,色泽金黄。一出锅,轻轻的咬上一口,里面的肉陷鲜嫩爽滑,外面的脆皮香酥可口,能让吃饱饭的人都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炸回头  北京清真小吃中特有的品种,此食品形状好像元宝,颜色金黄、透亮,外焦里嫩、味道咸香。


奶酪  北方少数民族特色小吃,是用牛羊乳制成的半凝固食品,入口即化。在元明清三代宫廷中极受欢迎。


以上都是小吃,现在说说牛街的大馆子。


西来顺    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以清真炒菜扬名京城。掌灶师傅褚祥,世居牛街,四代为厨。宣统元年,褚祥被选入清宫御膳房。后来又成了北洋政府总统府清真厨房的掌灶师傅,深得府内外社会名流、文武要人的赏识。当年西来顺创办时,首先礼聘褚祥担任经理兼主厨。


西来顺创新的菜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马连良鸭子”。这里边还有段典故:有一天,马连良演出后去当年褚祥掌灶的“又一村”吃饭。饭兴正浓的时候,忽然听得门外枪响。马连良一打听才知道,敢情北平警备司令王怀庆的小舅子,跟一个也有权势的李姓处长争一个雅间打起来了,放出话要砸馆子。马连良听后没含糊,撂下碗筷出面,把事给平了,保住了“又一村”。褚祥对马连良十分感谢。到了西来顺后,褚祥特意给马连良做了道菜。这道菜用鲁菜的香酥手法,配上淮扬菜风味汤料,烹制成香酥鸭,冠名“马连良鸭子”。


聚宝源   创建于1946年,原名聚宝源牛羊肉庄,创始人马宝贵。聚宝源卖的牛肉都是从内蒙古来的,深受消费者欢迎。2003年,聚宝源又开起了火锅店,还是京城独一份。



宗教


一提“牛街”先说吃,真够没文化的。咱马上来点有文化的,牛街最主要的是回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历史上,牛街人最早来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的各族穆斯林。伊斯兰教文化在北京是最有代表性的。


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1427年(明宣德二年)扩建,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整修。公元1474(明成化十年),都指挥詹升题请名号,奉敕赐名“礼拜寺”,故有“明寺”之称。公元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总共经历8次修缮扩建。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5年和1979年两次拨款进行全面修缮。中外穆斯林经常到此进行宗教活动和参观访问。


图为1959年5月,牛街礼拜寺。陈肇宗摄


1962年,牛街清真寺礼拜殿。冯文冈摄


1952年,回民圣诞节纪念穆军默德1424年诞生大会。冯文冈摄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1953年5月11日成立,位于南横西街103号,是中国各族穆斯林的全国性宗教组织。图为1959年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陈肇宗摄


公共设施


回民医院   创建于1947年,原名“中国回教协会普慈施医院” 。图为1953年,回民医院工地。江定保摄


1964年,回民宛德玉在旧社会生病后无钱治病,只以买小药喝姜汤治病,现在他得病后,可以无顾虑地到牛街回民医院治病了。 冯文冈摄


1964年,回民医院定期为工厂、机关、学校和居民做X光胸部透视健康检查。冯文冈摄


 

回民学院  1949年以后,成达师范和西北中学合并为回民学院。1950年,私立燕山中学并入回民学院,学院初设三年制中级师范、四年制简易师范和初高中,除初中外其余都是全国招生。1969年,回民学院分为两校,本校改称“回民中学”,分校一年以后改成68中。


1959年的回民学院。陈肇宗摄


1979年,回民中学。司马小萌摄


牛街民族小学  1908年,王浩然阿訇联合在京回族知名人士创办清真第一两等小学堂。1912年改称京师公立第三十一两等国民小学校。1918年,改称京师公立第二十小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改称北平市立牛街小学校。2003年,因生源不足并入回民小学。


牛街小学的学生在做课间游戏。


回民小学  1929年,由孙绳武、马邻翼等人创办,清真中学第一附属小学。1949年改称回民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图为1982年,回民小学在上地理课。胡敦志摄


集体记忆


牛街人民公社   大跃进时期,牛街地区也办起了城市人民公社。图为1961年,牛街人民公社麻袋厂的生产人员利用下脚料麻袋毛碎毡等来试制毛衬。冯文冈摄


牛街办事处  1964年,牛街办事处春节拥军优属团队合影。冯文冈摄


1964年,牛街回民刘万和,1962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冯文冈摄


资料来源:《牛街记忆》  

图 | 北京日报图片库、西城区档案馆

编辑 | 黄加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