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之商榷
2016年7月22日,微信公众大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发表了一篇文章《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这篇文章随后大量在朋友圈自媒体转发刷屏,持续发酵。到目前为止,阅读十万以上,点赞接近五千,可见受众之多,影响之大。其中主要的观点是:
不能All in 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玻璃心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没有快速成长能力的不要来创业公司
最后作者呼吁,“创业时常是一个人的夜路,胆小者勿入”。
这无外乎给现在轰轰烈烈的全民创业来了一副清凉剂。但是,文章本身和文中的观点,值得商榷。否则,容易误导,让有创业梦想的人犹豫,让创业公司人才难求。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创业公司没有人才之源,其它都是白搭。
首先看看标题,本身就是有歧义的,也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创业公司”可以理解为名词词组,“创业”是来修饰“公司”的,表示的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由风险基金或是创始人出资成立的,开发某种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那么“去创业公司”就是加入一个即将或是已经成立的公司,暂且理解为,除主要创始人之外的创始团队或是员工。一般除了工资,会有少量的股份或是期权激励,希望能和公司一起发展,一起学习,一起经历,一起奋斗,一起分享。这个可以简称“公司”,或是”去公司“。
“创业公司”也可以理解为动词词组,“创业”是动词,“公司”是宾语,表示的是从事创始和运营公司的活动,以期公司能发展壮大,成功上市或是并购。那么“去创业公司”就是开公司,注册,计划,融资,组织团队,开发产品,运营产品,开发市场,最后产生收入,公司能长久创造价值,回报股东和社会,实现创始人和团队的理想和愿景。这个可以简称“创业”,或是”去创业“。
原作者想说的应该包括两种情形,更多的是“去公司”,毕竟能真正自主“去创业”的还是少数。
先来看看“去公司”和作者的三个观点。
对于“去公司”的人,“All in”的要求有些高。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奋斗者”,为了理想,为了挑战,为了机会,为了荣誉,为了友情,加入创业团队,这是最好不过的情形。但大多数的人,应该会考虑ROI,考虑机会成本,考虑收益,考虑生活的平衡,那么让他们能“All in”,就会有一些困难。创业公司需要人干活,运气好的,会找到不少“奋斗者”,能和创始人和创始团队一起“平日和周末是没有差别的,上班和下班是没有界限的”。如果运气不好,怎么办?是不是比“All in”差一些的人也能接受了?这些人项目紧的时候,也乐意加班,乐意和大家一起奋斗,但也会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放松一下自己,建立自己的社交圈,锻炼,吃饭,聊天,K歌,电影,小聚,约会,旅游,等等。可以这么说吧,工作的时候,“All in”;平时,就不能期待All in了,毕竟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应该说,“去大公司”和“去创业公司”,确实都是一份工作,创业公司可能会更有挑战一些,更有发展空间,更有趣一些,更有期待,不管是职业上,还是财务上。再说,在大公司待过的人,尤其是BAT,毕竟经历,经验,技能和踩过的坑,对创业公司还是很有帮助的。
“玻璃心”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天生就有抗挫折抗压的能力,有的人虽然暂时缺乏,但经历挫折之后会慢慢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不到实际的事情和实际的压力时,是没法确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是一碰就碎,还是可锻的,还是天生的。遇到挫折有想法,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可以跨越,有的人止步了。更多的人,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就上了,结果成功了。如果一个人认为干这个值,自然他的玻璃心就能处理好。
“快速成长能力”,这个更多的是资质问题。有的人天生聪明,学些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有的人稍微欠点火候。一个公司,包括创业公司,更多的是人才的平衡,全是聪明人,大家各有所见,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是好事。再说,很多事情是做出来的,练出来的,不给机会,很多是未知的。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越来越好,谁愿意成为一个顽固不化的落后分子呢。
所以,对于“去公司”的人来说,去大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应该没有大的区别,各有各的吸引力,各有各的优劣。不能由于是“创业公司”,就抹杀人性,就奇葩要求。不管怎样,需要干活出活的人才。
再来看看“去创业”和作者的三个观点。
看完第一遍,感觉写的不错。但仔细回味和想想,突然感觉好像什么都没说,特别虚的感觉。而且,感觉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很多事情是做了才知道,而不是预判。
当决定“去创业”或是被全民创业所感召“去创业”,尤其是辞掉了待遇丰厚的工作,甚至初期还要自己掏腰包,哪个人不会严肃的认真的对待这个事情,哪个不会All in,全身心投入,哪个不会想把事情做成。就算“去创业”前没有想好考虑周全,但一旦上了这条不归路,也会逼着自己往前冲。至于是不是就应该完全没有生活,这个值得商榷。为了创业,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亲朋好友,失去了家庭,那创业的意义何在?当其他都不顺心的时候,估计创业也很难成功吧。
不是由于可能有“玻璃心”,就不能“去创业”。应该是“去创业”,让你不再有“玻璃心”。一旦上船,遇到挫折自然会去想办法克服,事情没人干自然会去处理好,没有人可依靠了,自然会去谈合作,写报告,谈融资,招人才,做重大决策。很多事情,没有人天生就会,到了时候,自然会去做。人都是磨出来的。去做,才会发现自己其实很有潜力的。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
“快速成长能力”,可能和资质相关,但也是实践出真知。“去创业”,对这个的要求会比较全面,不能只是一个方面强。如果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先天没问题。
“创业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一种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笃定自己的信仰“。这个说的很好,本来,创业的成功率就是极低,也就1%,那么我们更应该把创业看作是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段挑战。来世界一趟,怎么也得做点疯狂的事情吧。“创业”,就和冒险家一样,勇敢的尝试一把,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些风采。
”创业时常是一个人的夜路,胆小者勿入“,如果是一个追求平淡人生,不想在人生中留下一些浪花,一些起伏,一些过山车的经历,确实没有必要去尝试创业。
有几种情况,有可能真的不适合“去创业”或是“去公司”:
如果下个月的生活费只能靠工资的话,在没改善之前,最好不要。
如果拿着父母的养老钱去做,最好也算了。
如果自己没有想法,完全被人忽悠去,最好打住。
如果初心就是发财致富,最好也不要。否则容易铤而走险出问题。
记住,别人说的永远只是参考,最后的决定还得自己做!你是你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