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就两个月,被查中管干部多了18人

2017-01-09 加我吧》》》 政知道


撰文 | 周宇

今天(1月9日)下午,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去朝内大街225号这件事应该好多小伙伴都知道了。抓住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求证了民政部原部长李立国和副部长窦玉沛被查的消息。


△提问的小编

这次发布会的主题呢,其实是解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这是中央纪委官员第二次“组团”来国新办,跟上一次一样阵容非常豪华: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

监察部副部长肖培

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建超

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罗东川

中央纪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


△主席台的阵容

除了证实民政部一二把手被查的消息,这次发布会还有不少干货,也不容错过。

被查中管干部数量有变化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做开场白,披露了一组最新数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追赃金额86.4亿元。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印象中,这是中央纪委近段时间以来第二次披露被查中管干部数据。

上一次应该是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当期杂志刊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署名文章《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该文是王岐山在2016年10月31日全国政协第十八次常务委员会开幕会上的报告,报告中说: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22人,给予纪律处分的中管干部212人。

对比不难发现,披露时间相差不过两个月,不论是立案审查还是纪律处分的中管干部数量都有变化。前者从222人变为240人,后者从212人变为223人,分别增加了十多人。这反映的是中央纪委打虎不停歇。

国家监察委的监察范围首次披露

国家监察委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热点。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于1月8日闭幕,全会公报将“筹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为2017年的第四大重点任务。公报显示,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纪委抓总,落实改革方案,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建国家监察委员会。这是中央纪委首次正式提出“国家监察委员会”。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发布会上又获得了更新的消息,国家监察委的具体监察范围。之前一直说的是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到底都包括哪些呢?

监察部副部长肖培回应了,有六大类:

第一,包括国家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哪些是公职人员呢?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这是一类。

第二,由法律授权,或者由政府委托来行使公共事务职权的公务人员

第三,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

第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第五,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

第六,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

范围非常广,而且第六条还是个兜底的规定。肖培详细列完范围,特别强调了一句:“从它的监督监察范围来看,它的权威性就一目了然了。”

首次阐明啥叫“压倒性态势”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还提出一个重大判断: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真有人较真在发布会上问了,啥叫“压倒性态势”?

这个有官方说法。也是监察部副部长肖培回应的。这段话逻辑很强,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直接挪来实录,请大家感受下:

什么叫压倒性态势?就是在党心民心上的压倒性态势,是在政治上的压倒,是在正气上的压倒,扶正祛邪,正气上扬,这是压倒性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科学判断形势,在1993年党中央作出的“依然严峻”判断基础上,加上了“复杂”两个字,叫“依然严峻复杂”。从形势出发,首先明确旗帜和立场,那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同时又立足当前,明确目标任务,就是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随着实践的发展,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了战略布局,不断在深化、在深入。

什么叫压倒性态势?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即中央一级管理的干部是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人数的3.6倍,尤其是严厉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这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消弥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隐患。

用数字说话,是“一降一升”,什么是降呢?那就是纪检机关目前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呈下降态势。2016年比2015年接到的此类举报下降了17.5%,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回落。“一升”,从纪检机关立案审查和处分的党员人数来看是持续上升的,2012年有8500万党员,那时候我们查办的案件全国是15.5万件次,处分16.1万名党员,到2016年底,我们的党员人数已经发展到了8800多万,相应的我们立案件次已经达到41.3万件,处分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41.5万人。在党员基数不断增长背景下,党员受处分率从千分之1.8上升到千分之4.3。

去年一年,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压倒性态势。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明显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这就是十八届中央了不起的政治成就。

对这个问题,刘建超从追逃追赃方面给了回答。他说,“压倒性态势”重要的表现也在于追逃追赃这方面。从新增的外逃情况看,也出现了逐年大幅度减少的趋势。2014年我们的新增外逃人员达到了101人,到2015年这个数字降到了31人,进而到去年已经降到了19人。

建一个不受党领导的监督机构?不存在!

发布会上还有一个问题让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印象深刻。是外媒问的,中国有没有计划建立一个不向党汇报的、完全独立的反腐败系统?

这么重磅的问题,当然是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来回答,他可是正部级官员哦。

吴书记是这么说的:

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国家监察,都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前不久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第10条就规定了:“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同样,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构建一个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所以不存在不接受党的领导的,所谓的“独立”的监督机构

关于是否建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的问题,我想这还是从三权分立、多元制衡的思维模式出发的。我们中国人讲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是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一个最好的诠释,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和DNA,我们的文化和你们的文化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我今天再讲一个成语,西汉的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讲过的“削足适履”,里面讲了两个故事,结论是我们不能够削足适履。通俗地解释一下,你的脚可能穿的鞋小,别人的脚大,穿你那个鞋就不行。结果你出主意,让别人把脚趾头砍掉再穿你这个鞋,这个主意对不对?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说成立一个独立的、不接受党的领导的监督机构,就类似于削足适履

由此我又想到《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就是说叶子看起来相似,但吃起来味道绝对不一样,“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这样呢?水和土不一样。类似的问题反复提出来,就在于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不一样,没有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没有理解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建议认真读几本有关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书

校对 | 项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