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开示:人之初性本善,利他心是人本有的
藏传佛教寺院中有部非常流行的书,从印度传来的,叫《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改变了很多人的心态和命运。这里面再再讲:有了利他心会很快乐,很多事情会有随缘的感觉;相反,没有利他心,自私心越来越强,则会很痛苦。
所以,不要认为利他是很可怕的事。现在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没有灌输“利他最有意义”的价值观,由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利他是压力和负担,对利他不予认可。有了这种观念,利他心就无法提升。
有人可能想:有些人有利他的善根,有些人不一定有。实际上并非如此,人之初性本善,利他心是每个人本有的。
对此,佛教中有很明确的观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如来藏在每个众生心中决定存在,而如来藏的本体能散发出慈悲和善。不仅佛教中如是承认,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色列有个心理学家,叫爱伯斯坦,他建立了一个机构,研究人的基因。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分之二的人具有利他的细胞或说元素,它存在于血液中,医学上称为“多巴胺”。并发现,这种元素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快乐。通过实验,科学家认为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挖掘利他心,真正去挖掘时,利他心就可以显现。
所以,有些人性格不太好,有些人脾气比较暴躁,有些人习性相当恶劣,这些人有没有利他的善根呢?是有的。
《宝性论》中讲:。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断善根的众生,这是佛教中的常识,很关键。所以说,每个众生都有本具的利他特质。
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彼得·辛格有一本书,里面说“帮助他人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一般人帮助别人时可能认为,“我布施钱给他,我很厉害”“路上遇到一个人特别痛苦,我把他送到医院”,或者“一个老人走路很艰难,我扶了他一把”等等。自认为了不起,在为别人付出。
实际上助人者得到了更多,也可以说,你并没有付出而是获得了。
慈慧基金会里资助大学生的一个人,讲:“我原来认为,自己资助大学生很了不起——我有钱又能发心。但今天看来,其实帮助别人对我是一种机会和给予。”
他并没有认为“我给予他”,而认为是“他给予我”。在逻辑学上,有些人对此可能想不清,钻在牛角尖中,一直认为“我是帮助者,别人应该感恩我、回报我”。但这种想法不合理。
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说:“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意思是,不用说很多的语言,世间凡夫人每天以自我为中心,从早到晚为了自己而奋斗、奔波;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把一切精力用在利他上,没有丝毫自私心。但是前者依然在轮回中流浪,后者反而已经获得了成就。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