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企的核心不是商业模式,而是社会使命;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而做?

2014-12-12 公益慈善论坛

 提示点击上方"公益慈善论坛"↑一起学行善!


作者:Jester Lee(李志强) 来源:社企流


随着社会企业的概念愈来愈夯,许多有志者都投身进入这个领域,每每看到年轻的朋友思考如何透过实际的行动改变这个社会,心中便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相信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必然能够为台湾的未来找到新的可能。然而在此同时,我也不禁反思,台湾真的有这么多社会企业吗?真的有必要有这么多社会企业吗?自许为社会企业的从业人员,为了组织的生存,我们会不会愈来愈远离社会企业的初衷?当初为了热忱而创业,会不会因为被他人贴上了社会企业的贴标,或是期待自己能够成为社会企业,而愈来愈远离自己的使命与梦想?


这些疑惑随着愈来愈多质疑声音的出现而日益变大:


  • 剥削生产者的叫黑心企业,公平而不剥削的就叫社会企业吗?

  • 自费去贫困的地方服务叫志愿服务,收手续费帮人自费去贫困的地方服务就叫社会企业吗?

  • 为某些人募集某物叫劝募,你买两个一个自己用一个我帮你送给需要的人,就叫社会企业吗?

  • 赚了钱捐款是慈善或是企业社会责任,赚了钱捐30%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我投资公司叫投资,投资社会企业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卖东西给一般人叫店家,卖东西给穷人或需要的人就是社会企业吗?

  • 剧团自己卖票叫剧团,说服别人集体来买我的票就是社会企业吗?

  • 想办法透过赚钱来解决社会机构的财务问题,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我做社会企业相关的培训和出版,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我帮忙卖掉生产过剩或是卖不出去的东西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我帮顾客买到便宜又健康的商品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我把生产过剩或是卖不出去的东西便宜卖给他人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 一家企业善尽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就会社会企业了吗?

  • 我做点东西来卖让我可以自己雇用自己,我就是社会企业了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在我个人的观点里,最主要的核心永远不是“商业模式”而是“社会使命”;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而做;不是因为我想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所以你应该支持我的生意,而是我提供优质的商品与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某个社会议题开始得到改善。


最主要的核心永远不是“商业模式”而是“社会使命”;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而做


社会企业不只是企业,或是会捐钱的企业。我所采用的社会企业定义是“社会企业是一个为了社会使命的事业(A Business for social purpose)”。这句话有三个重点:“社会使命”(Social purpose)、“事业”(business)和“为了”(for)。社会企业不是藉由社会使命做生意或是把社会使命当一种生意手段(A Business by/of social purpose),也不仅是兼具社会使命和营利能力的机构(A Business with social purpose)。如果把某个社会企业当成洋葱来剥,我们会发现在消失之前最终留下的,必然是社会使命,换句话说,没有社会使命就没有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是一个为了社会使命的事业(A Business for social purpose)”


生态绿的公平贸易真的就是一手买一手卖这么简单吗?黑暗对话真的只是给个视障朋友一个工作吗?乡村银行真的只是借钱并收不低的利息吗?当我们以社会使命或社会问题的改善作为社会企业的重点时,我们怎么告诉别人我们的努力真的有所助益?


我们会告诉别人“我们开了几家店面或是成立了几家社会企业”、“办了几场讲座或工作坊”、“我们花了多少钱并促进多少人次的消费”、“我们卖了多少东西或创造了多少产值”?抑或是“我们帮助多少家庭能够因稳定工作和收入得到尊严和平安”、“有多少弱势朋友因劳动而得到自信并贡献社会”、“有多少没有企业和产业的乡村建立了新的风貌和可持续的支持经济系统”、“有多少原乡的孩子不用流离失所徘徊在资本主义的丛林里变成猎鹰的目标”?


如果我们比较前者,我们可能一下子就陷入落后的危机,因为有太多更容易创造数据的方式。我们的效率和利润可能比不上企业,面对股东和生存开始有压力,于是我们不得不取舍:取有助于符合指标的行动,舍原本的初心。


我们的格局决定我们的高度,我们的高度决定我们的担当,我们的担当引导我们站在我们想改变的地方。有些人所担心的社会企业发展走向热闹却失去生命力,其中一部分不正是担心大家在冷气房里讨论著社会企业如何赚钱,却忽略了走进社会问题的第一线与真正需要协助的朋友站在一起?


领导者是“真正带来改变的人”,不一定得是在上位者,或是有力量让人们都得听从。我们可以从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中看见格局与视野,如果我们忘了这些指标背后真正的价值,我们只是把自己做小了。


前年一次因缘际会,有机会访问喜憨儿基金会执行董事苏国祯。我想在此借用他的话语来说明格局和社会使命的意义。当他提到有调查显示在台湾憨儿把当面包师傅当成第一志愿时,他觉得大家共同的努力已经产生了社会正面的影响力。于是我问他,这样子不就会有很多单位也投入烘焙的事业,竞争者就会增加了吗?他告诉我这样很好,他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让很多憨儿能够快乐的工作和付出。他也将为了憨儿生老病死的全人照顾尽一切的努力。如果大家愿意学习喜憨儿,他觉得很开心。然后他说,当别人跟随上来时,基金会早已经准备好下一阶段的发展。他一点也不在意喜憨儿是否需要是社会企业,但是这番话让我看见了真正的社会使命与格局。


踏入社会企业的挑战,不单单只是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还得时时检视这些努力是否符合我们的社会使命与价值。有时外在的诱惑会使我们远离初衷,甚至“社会企业”这四个字的本身就是最大的诱惑。我一直认为,无论是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或是社会企业,身为社会的一分子,理当为这个社会尽良善之义务与责任,并不需要每个机构都变成社会企业。也许有一天,社会企业会因为社会使命的达成而消失、或是寻找下一个目标、或是转变成为一个普通但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然而我们所走过的足迹将引导社会走向更好的未来。


“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都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德雷莎修女如是说。


作者系台湾光原社会企业共同创办人暨第一任董事长。


关注公益慈善论坛,一起学行善!

常识普及 | 资讯发布 | 活动推广 | 品牌宣传

专业知识与资源分享 | 话题讨论&经验交流

网站 | www.loongzone.com

微信公众号 | loongzone2006

新浪微博 | @公益慈善论坛

官方QQ | 875208853

主编微信 | zhang_yixun

投稿or合作 | 邮箱:loongzone@loongzone.com

淘宝店 | 乐善益品 loongzone.taobao.com

(台湾慈济素食产品:香积饭/面、谷物粉、饼干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