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互联网“大计算”有望成为公益界“首席战略官”

2017-01-23 公益慈善论坛

来源:新华网

公益机构要发展,不能只看当下,更要长远布局。看当下靠经验就行,看未来则得靠数据,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近日,蚂蚁金服公益、今日头条携手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和数据科学研究院共同发布2016网络公益数据,展示了多个维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将能为公益机构的项目设计和筹款策略提供指导:钱从哪来?谁最关心?何时推出最佳?

手机决定捐献趋势,你家的项目90后喜欢么?


蚂蚁金服发布的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2016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平台捐款近一半来自80后,他们是善款的主要来源。有意思的是,在捐献人数上,却是90后占据半壁江山,高达48%,远超80后的35%。今日头条上的数据显示出同样的趋势,在最关注的公益资讯的人群中,18-30岁的读者占65%,这其中绝大多数是90后。

“90后目前可能没有80后财力雄厚,但他们代表着未来。”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告诉记者,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两个趋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益或者捐款,同时,玩着手机长大的这代人正在讲网络募捐塑造成未来公益筹款的趋势和大方向。“公益机构要抓住这个未来,不能只看当下,要长远布局。”

邓国胜举例说,90后喜欢体验感强的项目,那些打悲情牌吸引捐赠的项目可能很难吸引他们。“你看蚂蚁金服的数据,走步捐款,理财捐款上升都很快。年轻人喜欢什么?我做公益又开心又能持续参与。”

在蚂蚁金服发布的2016捐赠排行榜上,壹基金儿童月捐项目折桂。壹基金副秘书长沈旻却告诉记者,当80后90后的捐赠行为是基于手机、基于移动互联网而发生时,他们的进入和离开成本都非常低,“他们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失去的人群”。

商业社会改变人,公益领域起码可以从了解人开始


于是,基于互联网大计算得出的捐款人画像、捐款趋势分析,对公益机构来说更显珍贵。

沈旻和她的团队把春节前几乎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一场“计算大战”中,分析筹款数据,为下一年的策略制定早做筹谋。“提炼数据很不容易,团队几乎被我搞崩溃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在扮演人工智能的角色”。沈旻坦言,即便是如此初阶的数据工作,对大部分公益机构来说,依然无法实现。“公益行业现在还太小太弱”。

蚂蚁金服和今日头条发布的2016网络公益数据在沈旻看来就很有价值。大计算让以往记在纸上的钢笔字变成了“在线数据”,更加广泛、客观,便于管理和运营。“在商业领域,人们已经开始讨论用VR、AR的黑科技改变人们的行为。那么,在公益领域,至少可以从了解人们的行为开始。”

这一点,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颜志涛深有体会。扶贫基金会从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和深挖民政部发布的国民捐赠数据。他们发现,这几年企业捐赠增速放缓,反倒是个人小额捐赠,两三年时间里,从20亿增长到45亿。原本以企业捐款为主要来源的扶贫基金会迅速调整。“2016年,我们的捐款总额中有2/5来自个人。外界可能没有感知,但这对我们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战略选择。”

大计算提升公益公信力


在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参与“月捐”固定献爱心的人数正在大幅增加,与2015年相比,月捐捐赠金涨了2倍。人们越来越爱为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信赖的机构持续固定捐款。把握这一趋势,捐款动员的成本是否能够降低?

去年六一期间,支付宝和今日头条上,捐款和公益资讯关注度均出现小高峰。项目筹款是否应该搭乘“社会热点”的快车?

2016年,人们在今日头条上关注最多的社会问题是环保,而支付宝爱心捐赠“热榜”上,排名前十的项目里只有一个环保项目。与此同时,那个在支付宝里“种树”,倡导人们节能减排的“蚂蚁森林”,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000万人,有72万棵梭梭树在沙漠里种成。所以,你的环保项目设计,切中要害了么?

数据是活的,能反映很多被暂时忽略的问题。

蚂蚁金服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多做展示用,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甚至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献爱心的情况,国人最关注公益资讯。但这些数据其实是大计算的产物,计算的是人们公益行为的偏好和改变,甚至中国公益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所以,这些数据,或许能为公益机构提供项目设计和筹款策略上的指南。“这正是我们联合今日头条和清华大学共同发布和解读这份网络公益数据的初衷。”

在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顺看来,大数据和大计算除了提供“客户画像”和“管理建议”外,还能帮助公益行业重塑信任感。“依托互联网优势的,一定程度上的公益数据开放,有助于形成公益领域的公信力。”



CNNIC分析师:三成网民有网上慈善行为 互联网构建透明公益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郝丽阳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有32.5%的中国网民使用过互联网进行慈善行为,规模达到2.38亿。其中,使用互联网进行扶贫行为的最多,占比达到16.8%,其次为疾病救助,占比为16.0%。

图 2016年互联网慈善使用率

2016年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相关业态发生突破性变革,中国公益慈善也借助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借助网络公益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扶贫、扶持弱势群体、救助疾病、残疾人群等公益行动中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募捐、公益众筹、社交圈筹款等公益新模式的出现让慈善捐助更加便捷化、多元化和透明化。

“互联网+”慈善运行新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主要特征:

第一,促进了“人人做慈善”社会氛围的逐渐形成互联网慈善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公众参与公益的便捷度,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到参与慈善捐助,同时让可供资助的公益项目更加多元,从扶贫、医疗、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到环保、文化、艺术、农业等新型公益项目,让公众有更多的捐助选择权,吸引不同群体参与到慈善捐助。另外,互联网慈善新模式的小额捐款设置,降低了公益捐助的门槛,有效推动公益行为的传递。

第二,推动了大众公益理念的传播和公益文化的形成。从“免费午餐”到“冰桶挑战”筹款,一系列运用筹资新模式的公益活动的成功,展现出移动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使得慈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给公民个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公民慈善意识并推动社会慈善文化的形成。

第三,推动公益慈善组织高效、透明、可持续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慈善筹资新模式对项目质量和信息披露有比较高的要求,要求筹资方对公益项目的细节,包括项目的意义、目标、预算、管理等情况一一进行说明,这就促使公益行业努力提升项目开发能力和信息公开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