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沙龙回顾 | 冯永锋:如何从被动公益走向主动公益?

2017-07-21 公益慈善论坛

什么是主动公益?

当今中国公益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公益组织应该怎么样获得长足的发展?

如何实现从被动公益走向主动公益的转变?

众筹与公益传播应该如何联动?


7月12号晚

我们邀请到了

环保行动者发起人

自然大学联合发起人

千里马基金发起人

冯永锋




来谈谈这些问题


为我们带来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

第十期分享会

如何从被动公益走向主动公益


分享会中冯永锋老师

分享了近几年他对中国公益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

公益组织机构如何从被动公益走向主动公益


相信分享会中冯永锋老师的问题

能引起大家的深思

一起回顾一下当晚的分享吧





先来看看这期分享会的

目录


一、中国公益组织发展现状

1)现阶段发展状况:被动公益为主

2)三个常见发展误区


二、走向主动公益的四个方法

1)主动布局

2)筹集资金

3)组建团队

4)持续创新



相信你的思路会变得更清晰~



当今中国公益发展现状




冯永锋老师:


如果回到公益的初心,那所有的公益都应该是主动公益。人一定是受到内心驱动主动加入公益组织工作的,既然是主动加入的,那就意味着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但纵观近几年中国的公益发展,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的机构组织的主动性并不强。目前而言,被动公益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组织机构上表现出的被动。许多公益机构总在等待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好像如果没有外部的支持,就做不成公益。

 

另一个方面是公益人自己表现出的被动。许多人在进入这个行业以后,主动性减弱,许多本来擅长的技能都退化了,缺乏进取心和明确目标。


接下来,冯永锋老师谈到了公益组织机构发展存在的误区。


误区1

公益组织机构只需要被动响应问题就行了

近几年,我们看到许多公益组织,都只有一个泛泛而谈的大目标,而缺乏落到实处的明确规划。许多公益组织都处于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做到哪里就算哪里,缺乏进取心和目标,这就十分被动。如果深入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领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需要有人去主动巡查问题,并主动把解决问题纳入计划


比如,很多做环境保护的人是等到有人报告附近有污染了,才开始采取行动响应。但是,这些污染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现阶段我们少的不是问题缺乏的是主动发现问题的人


误区2

“期待公众意识主动提升”

公众意识能够自动提升是一个伪命题。


公众意识的提升,就是要依靠现有的组织机构通过大量主动的的社会互动与推广,将公益意识普及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变成公益事业的认同者、支持者、捐赠者甚至参与者,从而带动整体公众意识的提升


作为公益人,我们需要主动出击,而不能妄想整体社会公益氛围能自动改善。

误区3

“停滞型业务

有很多人做公益,就像海边捡小鱼一样,能救一条是一条。这样做当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能在短期内挽救一些生命。但是下次大浪袭来的时候,这些小鱼还是会被冲上岸来,而你永远都不可能救完全部的鱼。


这些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从大局出发只关注眼前局部。所以每次解决完一个问题,就会被新的问题所淹没,对整体局势达到真正的改善


这可能是解决方案有问题,或者是参与者的思路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反思,让自己的进取心更强,而不是固步自封于局部。



接着,冯老师首先谈到了公益组织应该从主动布局、筹集资金、组价团队、保持创新这四个方面做出改变,实现主动公益




如何实现主动布局?

冯永锋老师: 

如果待解决问题的人数是600万,但现阶段你能覆盖解决的人数仅仅为1万,这应该怎么办?有很多组织就只停留在每一年服务一万的现状,满足于目前的成绩,缺乏解决更大问题的使命感,缺乏资源筹集和应用能力,这就是缺乏进取性的表现。

     

遇到这种问题,机构组织应该要想办法实现裂变,通过培训和推广,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并想办法吸纳更多的资金,要有进取心,不断扩大组织。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比如通过增加服务人数,或者进行组织基因复制,来提高业务能力。像传统的商业机构通过开分公司,扩大服务范围。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开办分社、新试点等手段,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当社会需求增加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二次创业、三次创业,主动求变

     

退一步来说,公益领域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缺少资金、时间紧迫、缺乏人才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公益领域特有的困难。在其他领域,比如企业和政府部门,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不应该成为我们公益人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的借口。

    

我们在做中国工业园污染调查的时候,就有决心要把中国所有有工业园都在地图上列出来,把污染前10或者前100的地方都标注出来,并定下明确目标要何时解决或改善这个问题


如何筹集资金?

冯永锋老师:


有了长期的规划和战略布局后,我们就要进行主动筹资。要动用一切可能的线上工具进行筹款,实现布局任务。要随时按照你的需求主动寻求资金支持,而不是被动等待资源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学会创造性应用工具。关键在于找到对的工具和方法,并把它用好,而不是依靠资源的优劣。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我们做公益也一样。如果一味依靠好的资源,就不能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

冯永锋老师已经出版过多部环保书籍



如何组建团队?

冯永锋老师:

一个组织机构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形成真正的团队。现在的情况是,有很多机构组织只有发起人,却没有形成真正的团队,缺乏组织精神的传递和累积。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不外乎缺乏整体进取心,以及在团队工作中优化资源分配。


我们NGO组织应该有自己的运营模型,而不应该一味模仿大机构的运营模式。大公司、大企业,是以部门细分实现整体资源优化,机构组织与社会的接触是通过不同部门完成的。然而在小型组织中,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单一功能板块。如果模仿这时候还是通过不同部门来实现与社会的对接,就会削弱个人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要把个人的能力最大地调动起来,让每个人集各种能力于一身,实现综合发展。

 

如果把部门功能化细分,就会限制成员个体的能力和思维。比如有的组织机构一共就只有五个成员,却分出了七个部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垂直领域划分的方法。比如,让某个人就负责一个大的活动版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的各方面能力。一个人既是传播部也是筹资部,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又是观众。


同时,冯永锋老师也提到了要重视社会同化力。

在组建团队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机构产生的社会同化力。如果一个机构扎扎实实地做出成绩,就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能拥有独立的机构文化,它在社会上号召力与影响力就会逐渐增大,就能吸引到更多人加入,从而实现机构的扩大。

 

而且,机构的扩大,不一定非要通过增加员工这一种方法,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合作伙伴产生的同化力,让它认同你的精神与文化,让它在该区域配合、甚至代替你完成任务。。

 

所以,只要能把自身的公益组织壮大,就能产生巨大影响力。




为什么需要中央实验室? 

冯永锋老师:


中央实验室,就是要强调不断创新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持续响应新的领域的新问题,我们的机构才能不停地保持扩张。

 

在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熟悉应用新工具,特别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最适合NGO使用的东西。通过新媒体,个人可以较好地实现与社会公众对话,个人观点也能够被全社会聆听与关注。可是目前,中国NGO在应用新媒体方面却比较滞后。

 

众筹是最好最核心NGO的新媒体。通过众筹这一手段,我们可以实现NGO组织和社会无障碍的来往。公益活动的每一步都能够被公众看到,并得到公众的响应。通过众筹这一方式,个体机构能够建立自己的IP,并扩大社会影响力。


最后,冯永锋老师总结道:

社会支持和资源的不足,并不能成为公益组织和机构停滞不前的借口。面对这些困难,公益人需要主动求变


只有运用好这些方法,才能激发带动社会潜在的资源,变成一起解决问题的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主动公益的格局



互动回答

Q1:请问冯老师,您觉得当前应用中最有效的是那种新媒体?


A:我觉得是新浪腾讯啊。


Q2:九九公益日众筹工资引发很大争议,如何向公众解释?


A:这个阶段,我们缺乏的就是工资,所以就要坚决筹工资。解释很简单:因为公益是职业,必须要有工资。所以困难是最好的倡导机会。


Q3:老师好,关于“同化力”这块,可以再细讲一下吗?怎么样才能做到有同化力呢?


A:同化力的前提是你要有原创。如果你成天抄袭别人,当然同化不了别人当然,有了原创还不够,还得有战绩,有好多战役是你打下来的,自然就有人请你将兵。


作者:“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主办方

至此本次的线上分享回顾就到此结束了

想要了解更多公益传播的知识?

请关注我们的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

 

每月第三周的周三

一月一次的线上沙龙

期待你的加入!

 

往期传播官线上沙龙

(点击标题了解)


第一课:周如南:“公益+新媒体”产生的化学反应

第二课:张以勋:参与和传播公益需要基本常识

第三课:诸在飞:公益组织品牌传播,一个不断探索的旅程

第四课:冒冒:新媒体传播小技巧

第五课:时隔一年,关于公益策展牛一力怎么看,怎么干…

第六课:何雪峰:移动互联时代的公益传播

第七课:姚遥:如何用价值观引领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八课:如何打造联动全国年轻人的成长实验


关于项目

  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  

《用1年时间,为公益机构培训传播官,每上1次头条发600块奖金!》

全年课程:3名拥有媒体经验的每周导师+12名线上跨界分享嘉宾,为15家公益组织的30个品牌项目提供传播策略;每月TOP10项目传播文案在26个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联合传播。

 合作单位 

资助方

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

 

指导单位


主办方

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


协办方

807创新空间


作者:“2016召集联合传播官计划”主办方

图片来自网络


聪明干公益,有效做慈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益慈善论坛(微信号:loongzone2006),一起学行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