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堪重压的父亲勒死自闭症儿子 悲剧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016-01-18 公益慈善论坛

以下内容由公益慈善论坛综合整理

5岁的灵灵(化名)再也不能琢磨这个他弄不懂的世界了——这个被诊断为患有自闭症的孩子,2016年1月4日清晨,被亲生父亲勒死在他的老家——赤壁神山镇的荒山里。

在警方12小时努力后,此案告破,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已被刑拘。“我带孩子回家办残疾证”刘某是赤壁神山镇人,居住在广西玉林,老婆李某是当地人,有一个5岁多的儿子灵灵和一个4个月大的女儿。灵灵3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说一句,他就跟着说一句。

1月3日,刘某带着灵灵坐上了返回赤壁的火车,他对老婆说:我带孩子去办残疾证。

孩子到死没说一句话

4日早上6点多,刘某和儿子抵达赤壁。下车后,两人马不停蹄,奔赴神山。刘某在等车的间隙,买了一把铁锹。8点多,刘某带儿子走过了老家的房子,直接去了屋后的后山。“我就用我的手勒他,几分钟后,他眼睛就闭上了。”在落网后,刘某大哭了十多分钟,他说,儿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刘某在山上挖了坑,掩埋了孩子小小的尸体。在坟头上,他放了一根粗树枝作为记号。“真的,我把儿子杀了”刘某没有回老家,他当天直接去了火车站,在招待所住了一晚,6日,他返回了玉林。儿子去哪了?老婆问。刘某说:我把他杀了。李某完全不能相信,直到9日,孩子还是没有影踪,打电话问赤壁老家,也说孩子没有回来过。李某越想越害怕,10日,她对刘某声称要回娘家后,悄悄来到了赤壁。

在这里,她再一次确认,孩子真的没有出现过。李某濒临崩溃,选择报警:我的儿子失踪了,请找找他!“不要问了,我跟你们走”赤壁警方初步调查后,分析灵灵确实有可能已被害。12日中午,刘某被警方传唤至广西省玉林市玉州分局。警察出现在刘某眼前时,他没有任何反抗:你们不用问了,我知道为什么,我跟你们走。一开始,刘某一言不发,在民警的劝导下,刘某突然嚎啕大哭,10多分钟后,他归于平静,交待了所有作案过程。

“伢有自闭症,每个月都要花不少钱,我们真是负担不起……”刘某说,为了给孩子看病,他打着两份工,非常辛苦,夫妻俩也经常为儿子吵架。目前,刘某已被刑事拘留;得知真相的李某每天以泪洗面;灵灵的尸体被送到了赤壁市殡仪馆。此案在进一步审理中。

这事件看了让人忍不住唏嘘,一位父亲是下了怎样的决心才能亲手了结自己儿子的性命。究竟自闭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竟能让一个家庭走向毁灭。

自闭症儿童是困在自己世界的天使

人们对于孤独症的认识其实并不早,首次出现对于孤独症的描述是在上世纪40年代。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20世纪60~70年代,Rutter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则更为合情合理。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

在此时期,Lotter发表了新的孤独症诊断标准,强调把社会交互作用、言语与交流和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并舍弃了Kanner诊断标准中关于“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两项。以后,在Lotter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独症发病率4~5/万”是当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虽然研究并未完全清楚,但是对于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又有了许多更加成熟的认识。目前一般认为儿童孤独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和兴趣行为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对于人和生命个体普遍缺乏社交的兴趣,往往表现得非常冷漠,他们就像沉浸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对于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更不会与他人打招呼,对周围发生的事也漠不关心。在婴幼儿期则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不愿与人贴近,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等。而交流障碍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对于儿童来说,最明显的就是语言发育的迟缓,80%的父母都是因为孩子语言方面的异常而就诊的。孤独症患儿往往开口说话比较晚,例如有的孩子直到2岁之后才开始有为数不多的词语,有的孩子可能直到3、4岁甚至更大年龄才出现简单的发音。有文献表明,25%~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终生都是失语的。至于兴趣和行为方面,孤独症的孩子们也很特别。他们往往喜欢的活动内容比较局限、狭窄。

对于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却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很感兴趣,尤其是像车轮、瓶盖等圆的物体。而他们对待这些物品的方式也很特别并且刻板,比如要求玩具放到特定的位置,按固定的方式折叠摆弄等等。他们还会表现出比如长时间凝视自己手臂,喜欢晃手、挥舞手臂等看起来有些怪异的行为。至于有传言说孤独症的孩子们都是天才,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据估计,每一万人当中,便有六十至一百二十人患有自闭症。但正如不是每一种牛奶都是特仑苏,不是每个自闭症患者都是天才。或许是由于他们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有部分孤独症的孩子们会在特定的领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有研究者把这归因于他们智力的不平衡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个孤独症孩子都会表现出天才的一面,许多的患儿都是相对普通的,我们不能对他们形成这样刻板的印象。

自闭症治疗是个无底洞,很多父母都在苦苦挣扎

每个出生了的自闭症孩子就是家庭的悲剧、困难和煎熬。天下所有的人,谁都是谁的孩子,谁都是谁的心肝宝贝,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位家长想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无情的抛弃。但是,自闭症需要一个家庭付出一辈子的人力、财力。当今社会,看个感冒都要好几百,大点的病需要过万的环境下,普通家庭是扛不起,即使是一个富足的家庭,几年的时间都可以把它拖垮。自闭症,从早期的筛查,到行为干预,再到托管养护,绝大多数自闭症人群终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照顾。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自闭症患有癫痫,近半的自闭症患者曾经走失,有三分之二的自闭症儿童曾被霸凌,84%的成年自闭症患者仍然和父母同住,大多数自闭症患者没有工作能力,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有偿工作,自闭症的终生开销大约为952万到1632万人民币。

这可怕的花销更加剧了家庭的负担,也让很多人的人生从此走向不幸。但仍然有很多家庭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从不放弃,小编在此呼吁:不要歧视自闭症儿童群体,不要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无心帮助也请不要伤害。(来源:网易亲子)


对自闭症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孩子不说话就是自闭症。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不说话就是自闭症,然后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不说话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只要和孩子有眼神的交流,或者和很好的互动,都可以排除自闭症的可能性。如何鉴别?往下看。

误区二:星儿都是天才。事实上70%的星儿智力都低于常人,天才只占不到10%。天才也只是表现在音乐、绘画、数学等某一方面,就生活质量来说,不高。

误区三:自闭症是性格内向。不,是病,且要早发现早治疗,通常三岁以前发病,六岁以前是治疗的最佳时期,那时的孩子神经系统可塑性很强,如同给树苗正形,超过六岁再治疗,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误区四:星儿没有情感。其实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只是言语和交流能力弱,或者情绪表达不被理解。

误区五:自闭症是后天所致。上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冰箱母亲”这一理论,将儿童精神病的病因归咎于母亲的冷漠和残酷,甚至有些母亲因不堪谴责和压力而自杀。随后几年里,随着研究的深入,此也被证实为谬论。

1998年有人在《柳叶刀》上刊文写到:接种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恐慌,没多久这一说法又被否定了。虽然自闭症的病因还是没能完全解开,目前来看,后天致病的说法还是缺乏证据。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发布了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一的DSM最新版本DSM-5。明确了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满足五个标准,其中前两条阐明了其核心症状:

1、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

2、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也就是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不再包含原有的语言障碍。感觉孩子异常的家长不要急于下结论,有无眼神交流很重要,如对视、追视。可以去找找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在专人指导下测量,这些都是常用的诊断工具。单凭量表就断定病症太主观了,如果自我检测仍不能排除,建议至少去三家大医院检查,再综合结果。记住,早发现早治疗。

自闭症如何治疗?

目前来说,如果哪家医院宣称能够100%治好自闭症,不管是什么纳米激光还是中药针灸,都是坑钱的。医院开的氟哌啶醇,奎硫平,利培酮等等,都是改善患者多动行为和稳定情绪,或减少重复刻板行为的,不是什么特效药。

卫生部办公厅在《儿童自闭症诊疗康复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主流的干预方法有:行为分析疗法,自闭症以及相关障碍患儿治疗教育课程,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教育和训练是通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家长,不是把孩子交给机构就高枕无忧了,治疗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再好的机构再好的医院,脱离了家长,治疗效果都不会好。对于社交缺陷,训练机构里除了患者就是老师,孩子只会机械的模仿,真正的学堂是社会,而家长就是要在学习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才能巩固和转化学习成果。

作为家长的你,可以:

1、加深认识自闭症的真相,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确立信念,坚信孩子受训后,会比现在进步;

3、采取正面态度,面对培育孩子的挑战;

4、肯定孩子的强项和长处,并发掘及栽培他们的特殊天份,使他们尽展所长,贡献社会;

5、与学校及其他专业人士紧密合作;

6、建立支援网络,争取家人体谅,亲友支持和社区人士的接纳。

如果你是教师,可以:

1、运用视觉策略以配合学生对视觉信息有较强的反应及理解能力;
2、尽早建立有组织、有规律的学习环境;
3、尽早协助学生建立适切及有效的沟通技巧;
4、因应自闭症学生会执著于一些特定的主题,而顺势引导,作为学习的动力;
5、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因噪音、刺光、室温过高等而影响学习;
6、利用多种感官协助学生学习,避免一连串长的口头指令。

作为朋辈的你,可以:

1、担起模范作用,协助自闭症同学投入课堂学习和活动;
2、透过现实情境中的社交活动,如集体游戏、茶会等,示范和指引自闭症同学学习和应用社交技巧;
3、借着朋辈的接纳和支援,使自闭症同学提高与人社交往的意欲。

义工,现在有不少人想为星儿做点事,如果没有点专业知识,除了添乱,被感动的只有你自己。就拿玩具来说,星儿的玩具有严格的标准,简单地说:玩,也是在治疗。可以看看美帝的自闭症玩具网,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不是广告)。如果要去做义工,建议先和一名特教老师学习交流,针对某一个孩子,深入了解他的情况,在对ABA和TEACCH等疗法有一定了解后再开始接触孩子,否则就去扫地吧,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的帮助都会适得其反。要做就尽量坚持,做义工不是打爱心酱油,心血来潮去体验一把的话,效果为零,甚至为负。

社会,四个字“包容,理解”。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不应该受到歧视。对于星儿的救助,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不因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歧视,不因他们的举止怪异而恐惧,不因事不关己而漠视,不因举步维艰而放弃,既要让他们适应社会,也要让社会去适应他们,这才是孩子训练治疗,回归社会的根基。社会需要过目不忘的图书室助理,乐感超强的指挥家,也需要一丝不苟的送报员,兢兢业业的货架工,给星儿一个机会,他们会做得很好。

作为公众人士,可以:

1、加深对自闭症的认识,体谅和支持自闭症儿童家长所面对的困难及挑战,避免因误解而怪责家长;‍‍

2、接纳和尊重自闭症人士,不要歧视或戏弄他们;‍‍

3、提供机会让自闭症人士融入社会,使他们能跟别人接触及沟通,克服自闭症带来的障碍和社区适应上的困难。

星儿是孤独的精灵,拥有着最纯洁最洁白的心灵,如果你身边有星儿,不管他们沉默刻板亦或烦躁失控,请发自内心的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via@安定医院郝医生,搜狐母婴;补充的蓝字部分摘自凤凰网)


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理调适

1、要接受现实,承认你体验到的压力和现状。首先要抛弃自己错误的内疚心态,我们知道自闭症的产生绝大部分不存在家长的过错,不必要自责,也不需要对环境过于敏感。相反,家长完全可以坦然的承认现实,并积极地寻求一切可能的帮助和措施。在家长的内心深处时刻承受着对自闭儿一生的担忧,一方面,由于整个家庭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家长(特别是母亲,长期背着“没带好孩子”的指责)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家长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常常被忽视,面对沟通障碍造成的挫败感和身心压力,或者求助无门,长期保持这样的压抑状态,不但不利于家长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现早衰、生理机能减退、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障碍、家庭问题的出现等等),也不利于自闭儿童的康复(家长的压力会影响自信心和行为的正确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儿童的训练效果)。因此需要帮助的时候寻找专业的心理专家调适心理,释放负性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对于家长的心理辅导,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看到希望。没有希望了,他会联想到,孩子长大了,什么事也不会做,没有朋友,自己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这时自杀的想法也有了。让他看到希望的最要方式,是看到范例,以及家长交流、心理互助。

家长应拥有自已的时间和空间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因为孩子占去了家长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孩子,社交圈子也没有了,朋友来往也少了,兴趣、爱好都改变了,特别是辞职在家教育孩子的家长,眼里除了孩子还是孩子。如果长期处在这种高度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身体肯定会跨,心理也会扭曲,而没有好的身体又怎么照顾我们的孩子呢?曾有家长无奈地说我们不能生病,更不能死,因为孩子需要我们。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精彩,有些地方的家长,经常会举办一些纯妈妈们的聚会。比如抽出一天时间把孩子托付给其它家人,妈妈们则相约去逛逛街,喝喝茶,健健身,或到郊外旅游,放飞心情,抛去烦恼,这样得到了适当的调整,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去抚育孩子。‍

2、理智地制定自闭儿的康复训练计划,建立适宜的期望值。家长要尽可能的多学习自闭症诊疗及康复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知识是必要的,密切关注自闭症的研究现状,对孩子的现有情况以及预后情况有一个基本认识。重视孩子的基础,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切忌好高婺远,欲速则不达。既不过高要求、又不放弃努力、增强信心,随时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当然这个计划可以分为短、中、长期,这样既有利于自己保持信心,又能做到临而不乱,保持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与家庭成员、其他自闭儿家庭和专业机构(包括心理学专家)结成“战斗”联盟。有时主要的照顾者(多数是母亲)跟配偶或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而易生摩擦,自闭症儿童本身也许亦得不到兄弟姊妹的谅解,因而家中各成员的情绪和关系都会受到影响。人多力量大,联盟的存在可以使你时刻看见希望、看到进步、保持长久的与病魔作斗争的心理能量。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在获得他人支持的情况下,多让孤独症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

4、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虽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普遍真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会不断有更多的人来和你并肩战斗,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有一天一定会找到可以治愈的良方,相信奇迹不断在自闭症孩子身上出现了!相信你的孩子也会一样精彩!(作者:高睿 来源:新浪博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