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寒假自救指南
在寒假,如何避免被家长嫌弃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就知道玩游戏,也不学习!”
“看看你的房间,乱成什么样子了!”
“回来干啥,不如回学校!”
这些灵魂对话,想必都曾于某个清晨在你的耳朵边嗡嗡作响。
拥有大段自由时光的寒假,除了追番和玩游戏,还可以来B站搞搞学习。
要知道,B站的纪录片分区资源爆炸,历史、自然、宇宙、艺术、医学……只要你想学,这里都有。
在此,我们贴心地准备了一份知识含量超高的纪录片单,祝你在这个寒假,沉迷学习,无法自拔。
人类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法律、制度如何形成并演化?文字、宗教、科学何时出现?世界为什么是如今这番景象?
这一切,都要从那遥远的年代说起。
纪录片《文明的崛起》回顾了欧洲的悠久历史,讲述了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维京人的故事。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希腊沿岸。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 ——
为国王鉴定他的皇冠是不是纯金做的,但不能破坏皇冠。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泡澡水带给了他灵感。
阿基米德发现,沐浴时排出的水的量,就是他自身的体积。
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泡在水里,溢出的水量应该是相同的。
只要把皇冠和相同质量的黄金分别放入水中,观察两者溢出的水量是否相同,就能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当发现这个“秘密”时,他欣喜若狂,大声喊着“尤里卡”(意即“我发现了”),赤身裸体跑到了大街上。
裸奔的“阿基米德”。
自称“智慧之友”的古希腊人相信通过思考可以认识整个世界。
他们发明了测量地球圆周长的仪器、用来限制政治家发言时长的水钟,创建了几何学和代数学,并画出了行星和其他天体绕地球运动的模式图。
古希腊人发明的测量地球圆周长的仪器。
正如影片中所说,没有谁像古希腊人一样对现代科技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去探索世界、探索宇宙。
托勒密画出了行星和其它天体绕地球运动的模式图。
而在地球的其他角落,罗马人最先提出了法律与秩序的概念,还建立起了完善的运输网络;维京人以海盗形象步入历史舞台,他们创建了重要的贸易网,还比哥伦布早五百年发现了美洲大陆。
正是他们推动了欧洲的形成,绘出了现代社会的草图。
维京人向大洋彼岸探索。
中国文化有多美?
从前,故宫是作为皇家宫殿的神秘、庄严之地。
而近几年,故宫一跃成为“网红”IP,越来越接地气。
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现象级纪录片的助推。
《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4分。
书画、钟表、青铜器、陶瓷、漆器、宫廷织绣......故宫内的稀世文物如何抵抗岁月侵蚀?
钟表修复师王津就是帮助文物重获新生的匠人之一。
自1977年进入故宫以来,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40多年,修复过的钟表有二三百件。
凭借恬静淡然的气质,王津师傅收获了一波迷妹。
对钟表修复来说,恢复走时功能,不是最难的,恢复演艺功能才是最难的。
为了修复乾隆皇帝收藏的一座“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王津和徒弟花了八个月时间。
在最后关头,还因为一只鸡没动,而再次检修。
甚至连空气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修复的成功与否。
钟表修好后,我们也可以像乾隆皇帝一样欣赏它的走时表演了。
40年,对于故宫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王津来说,却是自己一晃而过的半生。
他说,钟表是活的,看到不动的钟表他会心疼。
故宫钟表收藏馆的不少展品都是王津这些年来修复的。
修复文物,是和历史、文化对话的过程。
很多像王津一样的匠人,一代代地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不断延续着文物的生命,续写着故宫的历史传奇。
大自然有多少小秘密?
绵延万里的山脉高原、枝繁叶茂的雨林竹海,无穷的远方,都与我们有关。
在自然类纪录片中,《未至之境》是B站评分9.9、豆瓣评分9.4的高分神作。
影片团队深入中国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揭秘我们所知甚少的国内野生动物。
第一集就介绍了“国宝”大熊猫的竹林王国。
冷知识: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在我国中南部,有超过三万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竹子覆盖。
在竹林中,生活着“孤僻”的熊猫。它们仅在幼年时跟随母亲生活,两岁成年后便会离开,过上独居生活。
两年时间里,熊猫妈妈将毕生经验教给孩子,希望它的生活有个好的开始。
但正如人类一样,每个母亲都要学会放手。
在第一集片尾,熊猫妈妈目送孩子离开,孤身去往更广阔的世界。
但是,你以为竹林中只有熊猫?
影片记录下了这些珍稀动物的日常生活,有的场景是第一次被人类捕捉。
装作淡定,实际上却在努力吸引异性注意力的红腹锦鸡。
在后几集中,观众还能看到藏狐、雪豹、金丝猴、亚洲象等珍稀动物,并走进它们的世界。
因表情忧郁,藏狐被称为“行走的表情包”。
地球有多渺小?
无穷的宇宙,是一切问题的起源,也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未知世界》回溯了人类和宇宙的历史。
知名天文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博士搭乘“想象力之船”,带领观众穿越到宇宙大爆炸时期,找寻宇宙的起源。
虚拟的“想象力之船”,真·排面。
在片中,宇宙大爆炸到现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被浓缩成12个月,365天。
而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智人,不过是12月31日夜晚23点之后的历史。
近距离观看两个黑洞相撞。
主持人在新的宇宙时间体系中,或飞出太阳系,纵览银河;或进入到细胞、原子之中,将人类从未有过的科学体验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狂犬病病毒攻击狗狗神经系统的过程。
不过,比科学本身更动人的,是人与科学的故事。
本片以科学史为脉络,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徐徐展开。
布鲁诺、牛顿、哈雷、法拉第等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付出毕生努力追求真理,即使被指责、迫害,也没有放弃迈向科学的步伐。
苏联植物学家、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因支持“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而被捕入狱,最终活活饿死。
正是这些“巨人”的卓越发现,才使我们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名画里的人为何不笑?
想了解艺术,却读不下去专业书籍?想欣赏世界名画,却不知从何入手?
纪录片《奇趣美术馆》可以带你揭开世界名画的面纱。
影片中,法国著名喜剧演员扮演起了画中人物,用搞笑的台词和表演,科普名画背后的故事,解答观众的疑惑。
第一季介绍了十幅画,演员在时长为两分钟的短剧中,用对话和表演轻松引出了画作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等。
比如这幅《美国哥特式》:
画中的人物板着一张脸,看起来非常严肃,连一旁的女孩都忍不住吐槽她的父亲总是拉着脸。
为此,父亲回应了女儿的困惑。原来他们在画中代表着劳苦的农民,所以脸上没有微笑。
几句吐槽,交代了画作的背景:《美国哥特式》创作于1930年,当时的美国人深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生活艰难,因此不苟言笑。
在后面几集中,还有《蒙娜丽莎》《温室里》等经典画作。谈笑间,关于名画的知识就掌握了。
在片中,蒙娜丽莎受够了一个人,要求转到《最后的晚餐》里去。
医学是万能的吗?
100年前,拍X光片竟然是时尚的象征?
图源:纪录片《无影灯下》。
1895年11月8日,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种能够穿透一切物体的射线,迅速激起了人们的狂欢。
人们用它扫描各种动态的物体。年轻女性,把拍摄自己的X光片当作一种时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选美比赛,还要用X光片比拼“内在美”。
纪录片《无影灯下》讲述了许多这样的医学故事,回顾了手术史上的重要时刻 ——
一万年前的原始外科手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体解剖教程、最早的止血钳······
前人在物资匮乏、科技落后的情况下,仍然勇敢挑战命运,改进手术方式,使得现代医疗体系不断孕育、成熟。
1543年,维萨里著作《人体的构造》出版。完成这部划时代的解剖学巨作时,维萨里只有29岁。
19世纪,伦敦著名医生罗伯特·里斯顿在手术时意外切到了患者的生殖器,切掉了助手的两根手指头,还引发了观摩者的心脏病,造成了三个人的死亡。
而今天,智能止血钳可以完成一秒止血,智能吻合器和内窥镜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基因咨询可以及时干预遗传病,干细胞培养甚至可以“批量”复制器官。
我们正在见证并享受着二十一世纪伟大的医学奇迹。
医生在操作内窥镜。
医学的理想是彻底战胜疾病。虽然这个目标可能永远难以实现,但是,不断了解自身、挑战疾病、不放弃,或许就是医学给我们的启示。
作为著名的“知识富矿”,B站上还有更多的学习资源。
五花八门的知识科普、硬核的职场技能、学霸的一手经验、名师的系统讲解,分分钟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谁说学习就是无趣的?
在B站,你可以定义自己的学习姿势。
没有课本、没有考试。每一个科普作品都是知识的浓缩,每一次点击都是好奇心与求知欲驱使。
也许这样纯粹的学习,才是我们曾经向往的模样。
作者 | 小尹
编辑 | 毛叔
运营 | 脑瓜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