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读丨笼中城市

2014-01-18 金秋野 AC建筑创作

题图:暮色中的荷里活道,城市空间好像是折叠起来的,层层外翻

笼中城市

文/金秋野

原文刊载于《读书》0813期 

     都说香港是个剖面的城市。所谓剖面城市,就是内衣外穿、内脏外翻。因为密集,所以没有退后观看的距离,还是因为密集,功能本身就已混杂不堪,将生活的各种需求理顺再安排妥帖,就已经达到了城市的最大容量,所以功能就成了形象本身。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无法可想。

 

      在香港,最大的感觉就是割裂。本岛与九龙新界割裂,城区和郊区割裂,地上和底下割裂,公共住房和私人地产割裂。割裂之后,呈现出人为的井然有序(现代知识系统就是这么做的,比如牛顿的小球必须摆脱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进入理想状态,亦即抽象到极致)。香港集中发展城市区域,在外围保留大量自然。然而,这样的自然与人并不亲近。有很多步道、自行车道通往郊野,人们在预先设定的路线上跑步,与自然只是相互观望,居住环境仍然是高度城市化的。自然像是寄养在孤儿院里的幼童,每天被人们探望几次。一般的城市是传统动物园,自然被关在笼子里供人赏玩。香港是野生动物园,人被关在笼子里看动物。自然被高度理想化了,被标本化了,被博物馆化了。人们可以跟自然非常亲近,却又保持着适度的距离,如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在香港,人看自然的方式是被规定的。

       图:建筑立面上密密麻麻的管道,内脏外翻

       因为生活已经高度完善,人们不再需要从自然中采集物品完成日常活动,所以这种观望,就更加带有客观理性的玩味姿态。又因为生活已经离自然太过遥远,所以也没必要从游览车里下来,下去也不知该干什么。这时候,自然只是城市生活的一种可选的舞台布景,虽然它就在身边,却要设立湿地公园这样东西,让人隔着玻璃镜片去看它。湿地公园进去先是一个互动展厅,声光电热一应俱全,通过一系列标本和电子图像营造非物质的感官体验,让孩子学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一切都是在干净整洁吹着空调的室内,朝向湿地有一大片玻璃窗,却连一个出口也没有。沿着窗摆放着一排高级的观鸟望远镜。那片湿地也是人造的,是稻田改成的湿地景观。香港已不需要稻田了。

 

      这一大片景观中,有一小部分可以进入,这里有着宜人的风貌,每一株植物都有名字,都代表一个物种。态度和蔼可亲的讲解员与游人保持着合适的距离,随时准备回答问题。他们会呼唤游人过去,用望远镜观看不远处树林中的蜻蜓。这是一种文明示范,尽显人类的高贵。在这小片探索区的尽端,是若干观鸟的木屋,让人联想起白种人曾在非洲设立的野生动物观察站。上层是全景平台,下面是一排狭窄的长窗,观望着园区不可进入的部分。同样有很多望远镜,延伸着人类的视野:一种典型的狩猎者的视野,只是那片猎场已经换成现代景观设计的赝品。这不是自然,而是一种依靠现代技术(农药化肥和生物技术)而成立、看起来像是自然的人工物,一个笼中的自然、一段“人造自然”,这样的城市不是在师法自然之道,而是强迫自然遵循人的规则(所谓“人道”?),把好端端的自然改造成所谓的“环境工程”。

 

      湿地公园就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中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真实写照。城市像笼子(坦克或潜水艇的舱室),将人类困在(或保护在)其中,却自以为有了望远镜和猎枪,就可以统御一切。笼子里很多福利,但更多的是规矩,安全无聊。而且,这个笼子没有出口,进去就别想出来。很多香港人真的住在笼子里,如沙田的公屋和天水围的高密度住宅区,这些区域从自然中小心地剥离出来,用高密度维持着理想的边界,每户分到小小的几个隔间,面对长长的公共走廊,像集体宿舍,又像监狱的号房。人人自觉地遵守纪律,所以相安无事。居住条件如此,公共活动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所以户外活动场所高度发达,人们宁愿呆在外面,这才有了穿越城市区域的步道和运行良好的商业中心。在一些人眼里,这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典范。

 

      城区的核心主题是效率,这一点比郊区犹有过之。为了效率,必须快速通过,把不同的人高效配送到不同的地点,有的送到旺角,有的送到铜锣湾,有的送到中环。地铁的运营路线和换乘方式严格按照需求来制定,所以不同的人群都感觉方便。仍然是割裂,仍然是分而治之,殖民文化的印记。现代城市取消漫游的体验,交通系统就是童话中的传送门。在广大的国土范围,机场作为传送门,让人的运动成为点对点,中途都可忽略,一般的城市还不至于这样。可是香港,地铁高度发达,人在城市里也是超级链接般的点对点。繁华拥挤的商业区到处分布着地铁标志,一个个小小的黑暗的洞口,将你导入传送门,到达你想去(或者想让你去)的另一个地方。人们仍然主动且心安理得地配合着诸如此类的规则。

 

      快速通过的另一个例子是商业的存在方式。在香港,几乎所有的过道都是商业,所有的商业都是过道。街区很薄,前后开门,商场两面都面对街道,单层面积又普遍很小,结果人们匆匆通过,在行动中完成购物。私有化和商业空间的细密操作,让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错综复杂,不再是简单的上下功能,而且需要严密思考从哪里上,上到第几层。商业区没有什么供人驻足的地方,也不可以坐在路边。小吃摊和商场里的排挡人满为患,连麦当劳都无处下脚。免费wifi每天只提供20分钟,免得人们无事闲坐。要快马加鞭地走,留下买路钱。因为这样仓促的商业样态,商业区招牌林立但面目皆无,从地铁里出来,到处都是招牌,到处都在蠕动中缓慢前行,眼睛被过量的信息轰炸,东西没有卖相,国际名牌也卖得像地摊货。尽管如此,购物仍然是此地最佳消遣。

 

      这里街道异常整洁,连双层巴士的车轮都一尘不染。可是,在亮堂堂的皇后大道,在后街背巷,城市呈现出难以直视的一面。直觉是,这个城市背面的元气,都被正面吸光了。所以到处是油腻腻脏兮兮的管道、没有任何修饰的建筑立面高耸入云,巨大的阴影底下,三两衣着光鲜的酒店职员、送货师傅和菲佣,带着阴郁的表情默默抽烟。很难想象如此巨大的城市聚集,地下又被挖空,没有泥土、不容许腐烂,如何处置每日堆积如山的垃圾。有一次,我无意中进入一家店铺的后厨,恼人的臭味扑面而来,狭窄的楼梯滑腻不堪,几乎跌倒。房门紧锁,地上掠过大号的蟑螂,桶里的油泛着泡沫。折回二楼,仅一门之隔,又是光鲜整洁的室内,空调送出徐徐冷风。这种情况在油尖旺地区尤其严重,就像大肠,外面是亮亮的肥油,里面是涌动的排泄物

        

      在香港,一切规则都是为了管理方便。在这里生活,享受这样的表面秩序,就必须接受一切规则,且奉行不悖。人们管这叫做文明。所谓密度,就是制造表面的光鲜,将平衡提高到危如累卵的水平,掩藏污秽、卑屈和种种不幸,制定严格的规则来保证这一切的即时运转,让人们马不停蹄,哪怕居住在可怜的鸽子笼里,也会为自己身为这样的城市人而欢呼。这里是这一代“展示性”文明的集中展示:割裂、自成体系、隔离、抽象、屏蔽所有的噪音、为了效率牺牲感觉、大量吸取外部能量、光鲜、垃圾制造者、唱高调、不许别人不欣赏它、繁荣、人人都是消费者,除了消费还是消费。所谓文明,就是在日常生活里违反本性,在欲望凯歌的进行曲里自缚手脚,奋勇前行。在隐藏规则的统治之下,人们高度循规蹈矩,堪比奥威尔笔下的冷酷世界,只是这里鼓励欲望,所以看似一片繁华


      这里到处都是管理,非常严格,不许违背,甚至不许不知道。为了掩盖这种近乎窒息的观念捆绑,当局鼓励人们公开作秀。一切都成了给欲望正名的。于是各种抗议游行、各种街头表演,到市政厅去静坐示威,在校园里振臂高呼。可是人们却不能随意出入山林,不能随意进入宿舍,不能随意坐在街边。乡下的自由是日落而息、和衣而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城里的自由是到商场购物,到广场骂街。人在越来越脱离自然本性之后,所谓自由只是饭馆里的招牌菜、书店门口基本装摸做样的伪文化畅销书、文艺小清新的麻布长裙和脚踏车,以及性感内裤上的蕾丝花边。但是,当人们都主动遵守并赞美这种自由,他们的集体人格就展现出一种不容侵犯的、精致高调的大义凛然。


      城市文明隔离了自然,让一切加速塑料化。居住理念、出行线路、饮料食品、交谈方式,一切的一切都变成菜单选择,整齐有序但毫无变通,像一台机器。香港的奢侈品和电子产品相对便宜,日常用品却很贵,粮食蔬菜都不便宜,房价叹为观止,交通费尤其昂贵,所以政府会对失业人士发放交通补贴。因此必须工作,工作让人保持在高效的振动状态,这里不提倡慢节奏,不容纳闲人。城中的人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有安全感。比方说技术工人,香港用的是竹脚手架,很好的施工,很环保。可是这一类工人被训练成只会做脚手架。每小时800港币,收入很高,却经常一个月也没几桩生意。书价极高,地铁上鲜有读纸质书的人,中小学生一个学期的课本都要2000多港币,所以二手教材是大买卖。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电视剧了解香港,把这里当做现代物质文明的一个窗口。但是显然,英国人在这里并没有尊重港人,养成了人们自卑又傲慢的心态,文化的形式感却低级平庸又虚张声势。这里被称为东方之珠,其实却像一个被财富和野心壅塞以至于畸形膨胀的大血管瘤,红尘滚滚,心力交瘁。

      这种文明就是往和尚怀里扔美女,看他什么反应。它靠试探人的底线来获得成功,不是王者之道,焉有长久之理。开始,我们以为现代教育能造就各种各样的人才,为高效集约的现代文明服务,后来我们知道,正是这样一种城市文明逼视之下,学校里被迫制造着与自然割裂的机器人。

                             金秋野,7月26日

 

栏目丨深读在深夜里用阅读给思想和理想一个沉静的机会,在手机的屏幕上,莹莹发光的的也不仅仅是喧嚣的资讯


AC微信编辑

我们致力于成为有营养、有视角、有特征的掌上建筑阅读媒介

查询【主目录】,请回复“AC”

查询【栏目丨深读】目录,请回复“深”或“100”

根据目录回复相关文章编号,即可得到往期文章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