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3D打印建筑居前列 BIG设计回顾展在纽约举行丨AC建筑周报0202

2015-02-02 周源 AC建筑创作


//本期看点:3D打印建筑、珠三角城市群、扎哈时间、贝聿铭&摩天大楼、维也纳二号门大厦、奥运场馆——博物馆、BIG设计回顾展。


3D打印建筑

via australiandesignreview.com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上海盈创公司——继去年用建筑混凝土废料为原料在24小时内“打印”了十座小房子之后,2015年开年,他们又建造了两栋3D打印的多层建筑。利用他们独创的10米高的建筑“打印机”,打印出的成品不仅全球最高,而且坚固,可长期使用。这标志着3D打印建筑技术基本已经准备好进入实际应用。从目前全世界其他几个3D打印房屋的项目进度看,中国人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via australiandesignreview.com


同盈创之前的十座小屋的技术相同,这次打印的“墨水”依旧是混凝土废料、固化剂和玻璃纤维等组成的混合物。比起荷兰阿姆斯特丹的“3D打印运河住宅”,中国的技术不仅更加实际,而且在建筑的可持续性上也有无可比拟之处。在这次展出上,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公司对这种3D打印建筑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珠三角城市群

© Flicker CC user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根据世界银行近期的报告,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在规模和人口总量上超越了东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但报告同时指出,珠三角地区呈现的无序发展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应当加强经济住房和公共交通等基础建设,而这个建设可能只有数十年的窗口期。一旦错过时期,这个庞大的城市群就会面对无可挽回的急速衰退。有量,更要有质。

扎哈时间


Courtesy of ZHA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几个月前扎哈因为一篇采访把《纽约书评》告上了法庭。在那篇采访中,记者认为扎哈的设计导致了卡塔尔体育场施工中的大量工人死伤事件。上周,扎哈和《纽约书评》宣布庭外和解,扎哈接受道歉,以及《纽约书评》的一笔数额不明的赔款。另外当时的记者费勒承认他在采访中的确把卡塔尔其他一些项目的死亡工人人数也归纳到了扎哈的项目上,这是他的过失。但即便如此,公众仍然指责扎哈的态度“非常冷血”。也有评论指出,扎哈发起诉讼本来就是一个昏招,让她显得很自私,公众形象严重受损。


贝聿铭&摩天大楼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在美国70年代的摩天大楼设计中,波士顿的汉考克大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座由贝聿铭及合伙人亨利·柯布设计的60层大厦在很多年中一直是波士顿最高的建筑。而上周,另一座更高的楼破土动工了。新的大厦采用了更现代的空间思考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设计者仍然是Pei Cobb Freed & Partners——那些继承贝聿铭与柯布金字招牌的年轻人。字号不老,历久弥新。


维也纳二号门大厦

© Isochrom Vienna


继上周MVRDV发布了他们在维也纳的新项目“有腰的塔”之后,来自奥地利本土的事务所Pichler & Traupmann Architekten也发布了另一个位于维也纳的设计“二号门大厦”。这座高层建筑在设计中为了处理与城市和公共空间的关系,做出了一个十分怪异的造型,仿佛有一块要从本体上剥落下来。


奥运场馆——博物馆

© Kevin Allen/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


奥运盛会的狂热消退之后,场馆如何再利用,这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从慕尼黑到北京,再到伦敦,人们都有相同的困境和不同的解决办法。伦敦的办法是把场地部分改造成博物馆——根据美国著名博物馆史密森尼的消息,除了新建一座博物馆的计划外,他们将2021年把整个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改造成一个世界级的文化中心。这也是史密森尼博物馆在成立的168年里第一次跨出美国的国门。对于这个计划,伦敦官方和投资人都表示了相当的支持。


BIG设计回顾展

© Matt Carbone


最后,就像我们之前预报的,BIG的设计回顾展“Hot to cold”在纽约的国家博物馆如期举行。超过60个模型,其中20个是首次面世,另外本次展览还得到建筑摄影大师Iwan Baan的鼎力支持。另外根据Bjark的描述,这次展览并不是为了展示BIG的成果,而是为了展示建筑在与客户、工作、环境、美学等等因素互相对话之间产生的种种探索。对于热爱建筑,且身在美国的朋友们来说,这是个不应当错过的机会。

专栏作者:周源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杏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AC文章总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