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行业动态】“业·余”——2016年度“3+X”建筑创作交流圆满举行

2016-11-16 华建集团Arcplus AC建筑创作


11月2日,2016年度“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在成都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以“业•余”为主题,来自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80多位建筑师参会,共同探讨其他领域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激发创意的火花……
“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由“三院交流”发展而来,本次已经是第十届了。“三院交流”是由华建集团、北京院、中国院共同发起和主办的建筑创作交流活动,是三院建筑师每年交流新作品、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平台。自2014年起,“三院交流”每年新邀请一家设计单位来参与交流,成为“3+X”,进一步拓展了交流的范围,为更多建筑师搭建了更为开放的交流学习平台。本次活动假座成都华道生活会议室举办,由华建集团上海建筑科创中心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高文艳主持,华建集团副总裁、首席总建筑师沈迪、北京院总建筑师刘晓钟、中国院执行总建筑师汪恒、西南院总建筑师钱方分别代表与会单位致辞,再次充分肯定了“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的意义,肯定了这个能让建筑师们面对面直接交流作品、交流思想、展开对话的平台存在的价值,肯定了“3+X”对建筑创作的推动作用,并鼓励活动能够坚持办下去,在行业内起到一定的引领带头作用。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总建筑师沈迪致辞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晓钟致辞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汪恒致辞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钱方致辞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科创中心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高文艳主持
主题发言
在中国建筑师的眼里,设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在工作之外,他们也会用设计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他们以建筑为原点,在往外延伸的过程中触及到不同的领域,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想象力,不同领域之间的互动又反过来推动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让他们保持对建筑的创作激情。建筑带给我们的影响早就渗入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建筑设计的创意往往来自于生活。随着越来越多跨界设计师的出现,建筑“业”内和工作之“余”早已模糊了界限,互相渗透,密不可分……会上,来自华建集团、北京院、中国院、西南院的9位建筑师,作了精彩的发言。
电影与建筑:大光学时代的建筑杂想
发言人:胡博
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创作中心 主创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
胡博从一张电影海报开始,讲述了人们对未曾亲身经历的城市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耳听面授,到电影纪实,再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历程。虚拟世界是人的一种想象,可能是从他行为的需要出发,影射出人们对现有真实建筑的重新理解、对建筑的欲望、对城市需求的反映和折射,这恰恰是可以运用在建筑创作之中的。建筑方案创作的完成往往不是一个方案的终结,建筑建成才是这个建筑生命的开始,会有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走到里面去,他们怎样使用建筑,这才是值得关注和反思的。建筑可以在电影里面体现出不同的梦幻或效果,而我们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最终还是要落地的。梦想的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人们的使用方式,可以作为我们常规的思考整合进我们的设计方案中。
点评
V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建筑师本身还是要创造一个现实的,不但看得见还要摸得着的东西。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对城市的影响、对现实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建筑师的工作性质可能也会有所改变。
舞蹈•身体•空间
发言人:刘嘉阳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创作中心 主创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
刘嘉阳学习现代舞多年,这次她特地携搭档参会,现场演绎如何从舞蹈的角度,用肢体探索空间的各种可能。舞蹈是从解构"我的身体"开始,去探索身体运动的机理,去构建身体的坐标,去找到包裹身体的空间内,最为丰富的肢体表达方式。现代舞的训练让人打开各种感官,回归身体的本能,运用肢体的语汇去创造、演绎不同重力、阻力、节奏与速率质感的空间; 去描述、抽象所处环境中最能引起共鸣的形式要素; 或加入时间的纬度,去追忆、重构日常、经历或梦境……习舞过程中,她们还试验过群体的组合,在动态变化中找到力量的传递与联动,每一个动作都不是独立的,多重关系的混杂与叠加,形成平衡与秩序。在研究四川桃坪羌寨的论文中,她运用在习舞过程中学到的行为分析方式,来梳理共享空间系统,找到随机活动与物质环境的关系。在含有某些元素的场景,人们往往会高频次地重复着某些活动,例如树下总有人乘凉,台阶总有人坐着,现代舞探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建筑也是与人的活动分不开的,只有当一个真实的对功能的理解被考虑进去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多样真实的有意义的建筑,这与现代舞之间有着某种共通的关联。人与人,人与场所,现代舞者与建筑师创造的都是空间里的故事。
点评
建筑师营造空间的时候,还是一个空的东西,当其中驻入人以后,空间立马鲜活起来。刘嘉阳的发言令人大开脑洞,希望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放弃这个业余爱好。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沈迪主持并点评华建集团主题发言
一个非常规建筑师的建筑思考
发言人:王伟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四建筑设计院DESIGN LAB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自动化学士
王伟拥有自动化与建筑学双重学术背景。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自然界的形式、结构与色彩的惊人表现力并思考如何用于提升建筑设计的品质。他利用MAYA中的粒子群模块建立动态模型来研究流体的空间形态;他研究鱼类骨骼的拼接方式来寻找更为灵巧、精密的节点设计;他分析孔雀羽毛的颜色来研究通过几何与空间的变化来传递细腻丰富的色彩效果。随后他介绍了若干项目:纽约都市俱乐部、北京四季谷、北京小米总部、国家速滑馆、三亚凤凰塔以及南宁机场等项目。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系统的模仿与积极的思考,帮助他和团队丰富了设计思路、完善了设计技术、提升了设计品质。演讲最后他借用FREI OTTO和BUCKMINSTER FULLER的事例,重申了师法自然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年轻建筑师努力学习建筑之外的先进技术与理念。
点评
建筑师即使在从事自己的爱好,也总是自觉地回到自己的专业,让“余”为“业”服务。我们是比较跨界的行业,培养了一些“职业病”,旅游时会想到设计,看电影会想到历史和时空,跳舞会想到空间,看到云朵水纹变色龙也会想到形态和肌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让这种“职业病”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建筑之外,设计之中
发言人:高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建筑设计院 院长助理/创作部总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士、硕士
高博通过对“业”的反思,探讨大院建筑师因项目体量,工作范畴,对象等因素相对常态化,所形成的惯性和观念上的局限性,不知不觉中陷入套路,实践过程变成了已知结果。他分享了三个“余”的非典型实践,通过“2006夏”的0平米的建筑装置,探寻设计的本质:创造容纳美好生活可能性的空间,才能融入人心和记忆。通过旬会所创作过程探索基于场所精神的创作方式和跨界的全过程设计,最终目的不是建筑,而是营造情境融入生活。通过“又见五台山”的创作历程,揭示建筑师和导演艺术家的不断碰撞和激发,启发我们需要从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角度去思考建筑的可能性。通过这些建筑之外的反思,阐述建筑师应该跳出以往固有的圈子,通过不同角度审视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才能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
点评
高博从业和余出发,探讨一些旧有的模式,包括建面的一些关系,也是在寻求突破,包括从形式上、从思考方式上、从观念上,最后改变的是观念,这需要慢慢地来,但如果它应该发生,就让他尽快来吧,让我们就从现在开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副总监柳澎主持并点评北京院主题发言
建筑×生活
发言人:马琴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二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一所 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马琴以折扇为线,讲述她从一开始工作时的状态,类似紧紧关上的折扇,方向感很强但是也很单一、很紧张。随着她在工作之余参与翻译、阅读、写作、电影和旅游等爱好活动,并在各种机遇下逐渐将它们融入进职业,像折扇一样逐渐打开,她的心情、心态也更为舒展,工作的压力有了出口。每一个爱好都是生活的分枝,呈现放射型的状态,而建筑事业,犹如一条主轴,将它们连起来,事业道路越走越宽。她介绍了在黄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青海省海东市系列项目、北京法国学校、青岛德国企业中心、厦门新机场、北京环球影城的设计过程中,与业主沟通时通过专业之外的兴趣点,从侧面赢得业主信任的种种故事,展现了一个女建筑师感性而丰富的生活,也展现了一个建筑师自我成长和修炼的温暖旅程。
点评
马琴的发言娓娓道来,为大家展示了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建筑设计也有所帮助,从某种角度来说,业余其实就是一种修炼。用成都的话来说,就是“耍”,耍玩与工作合一,无界无业余,那才是最高境界。
木头记
发言人:潘天佑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U10工作室 建筑师天津大学学士、硕士
潘天佑的业余是设计日常木作用品。他的业余是以专业为基础,用专业的技能,在业余的时候做的跟体验和使用相关的日常用品。这些木工作品中,融入了他同期建筑设计的影子,专业与业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木灯系列作品中,他体会到与机器合作的快速、高效以及精度,是“预制装配”般的设计与制作方式。在家具系列作品中,他讲述了他与人——传统木匠师傅之间的合作。这是一个设计师与手艺人的相互、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过程。喜欢传统木作、与木作师傅交流的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设计细节,到逐步放松细部构造、发挥传统木匠工艺,再到相互激发双方设计制作热情、一并完成很多有意思的、具有温度的木工作品的合作过程。木匠师傅对自己传统手工艺的自豪和热情,也让他感受到传统工匠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点评
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业•余”,这是当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建筑师,从自己建筑师本位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的,这样很多事就变成了业余,但我们格局可以更放开些,放轻松些,我们生活是丰富的,设计也是相通的,大家做点别的也是很专业的,生活和设计一样,是非常有趣的、大的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汪恒主持并点评中国院发言
科幻•城市
发言人:谭奔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邱小勇工作室 主任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历史硕士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
谭奔认为,大家科幻臆想中的未来城市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有两个,一个是巨型建筑,一个是飞行器。二者象征着人类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对大自然和空间的彻底征服,表达了科技无所不能的人类雄心。但是,在这样的科幻城市图景里,人被这些巨大的人造物彻底淹没,整座城市除了科技的强势展现以外,看不到原来城市里所应有的,带有温度的人文、自然和历史痕迹。当代的城市正在向着这一方向前进。不论地处何方,有着怎样的文化,大城市们越来越相似,技术至上主义将效率至上和收益至上的嚼头套在了人类城市发展的马车上。作为时代文化缔造者的建筑师,作为城市未来形态的塑造者,虽然被逐利的资本浪潮拍打着,但是请尽量抱持一颗初心,多一点职业建筑师的坚守,多一点对这个技术至上社会的还手,为我们自己的家园守卫精神,守卫文化。
点评
时间是一块奇妙的磨刀石,它让许多事物在时间的流淌中显现出奇妙分层的景观,我们这里将要分享三个不能割舍的话题,跟前面讲的内容有一些交集,但是切入点不同。谭奔所讲的是比较宏观层次的,是今天发言中不可多得的批判性的思考,虽然是业余的,但问题的提出不是业余的。
游戏与公共空间
发言人:周雪峰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前方工作室 主任建筑师

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
周雪峰的发言是他对电子游戏 54 37283 54 20169 0 0 2217 0 0:00:16 0:00:09 0:00:07 4262城市公共空间关系的思考。他归纳了游戏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8位红白机时代,超级玛丽、冒险岛、魂斗罗等游戏是是封闭的单一叙事系统,是一个个孤立的游戏时空;2、DOS和WIN95时代,青涩宝贝和仙剑奇侠等游戏是树状叙事系统,是多个孤立的虚拟时空集合;3、互联网时代早期,MUD等游戏在半开放的叙事框架中,开创性地实现了玩家之间的互动,游戏世界变成一个个虚拟的平行时空;4、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精灵宝可梦为例的增强现实游戏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叙事系统,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重叠引发现实世界公共空间的变化。当虚拟和现实越来越多地重叠在一起时,那些看不见的公共空间将由谁来设计?周雪峰提出了他的问题。
点评
不同时代的人关注、关心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但终极问题还是同构的。游戏是伴随我们人生的一个主要的活动,周雪峰用它和建筑、城市公共空间做比较,探讨空间的边界及变化,也反映出一些潜在的哲学思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去控制和运用。我们提出题目不是求解答,而是关注问题的本身,我们对业余的关注就是在关注生活,而我们今天的交流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长镜头:一种空间叙事
发言人:雷冰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方工作室 建筑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
建筑、电影、文学,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优秀的创作者谈论、使用并依赖这些切口和技法表达自己、唤起观者的情感体验。站在建筑师的视点上,电影鸟人和卡佛的短篇小说作共同展现出了客观性和同时性,这来源于作品里长镜头和有限叙事的运用,通过完整的时空观,连贯的情感体验和对日常记忆的呼应,作品带来了一种稳定的空间体验,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空间记忆作为一个的载体,在这个化学反应里既作为容器,也作为催化剂存在着。它作为建筑师熟悉的的感官工具,成为了解析其它艺术门类秘密的钥匙。好的文学好的电影能够触及人类情感的深处,好的建筑也应该是一样的,应该能吸纳人们的生活轨迹,从而呈现出丰富性。如何去组织材料、肌理、人的感知与行为去达到这种目标,也许其它艺术门类的技法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
点评
今天的发言从电影开始,以电影结束,也算是一个完美的闭合。电影与建筑中也有交集,两者都是关于视觉的艺术。雷冰宇分析和解读了一些电影中的细节,看看在视觉中是如何进行文学性表达的,从一些简单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在符号的交流表达上,是需要大家能沉下心来思考的。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钱方主持并点评西南院主题发言
会后,“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的与会嘉宾们,参观了成都远洋太古里和新世纪环球中心项目。
参观成都远洋太古里
参观新世纪环球中心




▍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Tommy


▼AC最新刊▼

最新刊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专辑

最新刊丨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

EL最新刊丨让·努维尔:当代的反思

EL最新刊丨如果再造一个建筑学的人工天堂,我们是否还需要亚当和夏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