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刊丨制度·建筑·人——机构史视角下的北京现代建筑历史研究(1949-1966)

AC编辑部 AC建筑创作 2019-06-30

本期杂志将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并置,追踪时事热点、探索历史真实,共分四个版块:项目报导、建筑历史、BIAD院史研究、论文。


【一】


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里,智能互联已经使办公楼迥异于传统形象,不但如Facebook、Apple、Google 这样的新兴行业的总部大楼展示出令人新奇的面貌,同样传统行业的托拉斯跨国公司的办公空间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蜕变,交流创新、扁平架构、共享可变、社区服务等均深刻地反映到自身布局的变化上,办公新需求和科技的发展让办公园区综合体形成新的设计逻辑


本期项目报导的是获得2017年度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项目一等奖的“GE北京科技园”。


在全球网络系统提供的便捷中,它除了要展示自身的标志性、还代表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既要满足自身日常办公的需求,还要满足公司与全球的互通互联,既要满足配套的会议培训、研发实验、远程教育等也要满足后勤、托管、邮寄、健身、购物等社区服务。工作、就餐、休闲、娱乐、交流等诸多空间配套使园区内功能多元丰富,这均是高科技企业总部高效运转以及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不容忽视的要素。


本期以GE北京科技园的设计为例,期冀为未来研发型总部办公环境的营造带来启示。



【二】


京杭大运河对北京而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人工运河开凿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和水平的历史见证,也是北京能自元大都始长时间未间断的延续都城750年的物质基础。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世界对这个独有的大型线型水利遗产、运河流域文化和巨型活态文化景观遗产的认可和肯定,是对中国古今水利成就及中华文化的体悟和尊重。中国要抓好大运河整体保护,打造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发挥大运河在见证悠久历史、维系情感纽带、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


北京段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端点,有大量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现仅入选“两段三个遗产点”为世界遗产名录显然尚有可挖掘开拓之处。


《大运河北京段(元)通惠河与白浮“源”的认知》通过对史实的探究,进一步明确了(元)通惠河的定义和作为线性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主线的历史依据,明确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及引水工程曾经横贯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北京六区的史实,为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未来发展格局提供丰厚的历史营养及某种结构性的启示。


通过对750年通惠河的变迁研究,为白浮泉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源”点提供理论支持,力图提升白浮“源”的公共认知,避免北“起”点的争论,在后申遗时代北京的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我国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还说明了大运河文化带沿(元)通惠河贯穿京城后与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在北京西北郊昌平交汇,对北京的文化复兴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期项目实践---昌平“白浮泉、化庄、龙山、凤山”区域城市设计,基于运河“源”文化传承,继以对龙山历史文化深入挖掘,为昌平城区发展启动文化引擎,期冀重构文化山水观下的新昌平城区。



【三】


“制度•建筑•人:机构史视角下的北京现代建筑历史研究(1949-1966)”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与AC《建筑创作》杂志联合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重点,而1949-1966年又是研究建国后北京现代建筑发展的关键。


建筑历史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发掘遗迹,扩展到关注人和社会的历史特性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上。设计企业从解放前的个人明星建筑师事务所转变为公私合营继而国有大型企业上来,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工作特点、产品形态。在这种运营管理背景下辨析新中国近现代的建筑产生机制,可以发掘北京现代建筑史研究的新线索。


本期发表了刘亦师教授的两篇关于BIAD前身——永茂公司的研究,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有限公司(BIAD)机构的因革演进为主线梳理(1949-1966)时代北京的建设思路和生产、管理制度及参与的若干重大建筑事件如1950年代的建筑思想争论、公私合营后发生的经济刑事案件;


孙昊德博士通过摄影的视角回顾了国有大型设计机构中摄影师对于城市面貌的独特贡献;梁永兴先生关于当年生产效率的计算方式揭示了当时的效率体系,为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新鲜完整和稀缺的标本;1956年华揽洪先生带领同事做的关于北京三个街坊的调研报告,展现了60年前对北京街坊规划的思考。


这几篇文章都是在机构史研究框架下难得的尝试。

 


【目录】


项目报导


办公的未来:通用电气北京科技园设计与园区型总部发展研究

 \ 朱颖 周彰青 邹雪红 常青 赵伟 彭晓佳 杨一萍


大运河北京段(元)通惠河与白浮“源”的认知

 \ 朱颖

基于运河“源”文化传承,重构文化、山水昌平的城市设计实践:北京昌平“白浮泉、化庄、龙山、凤山”区域城市设计

\朱颖


BIAD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研究


永茂建筑公司若干史料拾纂(二):制度建设(1949~1952)

 \ 刘亦师

公营永茂建筑公司若干史料拾纂(三):国民塑造与国家建构

\ 刘亦师

人民大会堂纪实性建筑摄影与技术可读性

\ 孙昊德

1953年~1962年时期统计资料

\ 梁永兴

北京市设计院1956年度技术总结街坊报告

\ 华揽洪等


建筑历史


北方乡村寺庙的千年自传(上):平顺龙门寺石刻文辑录(10~16世纪)

 \ 耿昀 丁垚 刘翔宇

1900年以来金代皇陵的考察与研究分析

\ 曹铁娃 曹铁铮 王一建

“四库七阁仿天一”所反映的清代皇家园林写仿江南的三个阶段 

\ 杨菁 于嘉 王笑石

基于“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古建筑格局复原尝试:

以光山净居寺与琴江水师旗营将军行辕为例

 \ 季宏


论文


“不拘、有节、不浮、慎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 夏崴

全域旅游视角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以甘肃省天祝县为例

 \ 蹇庆鸣 许海燕 苗展堂 何邕健

钢结构住宅套内空间弹性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

\ 姜忆南 李永健 晏凌峰

互联网+高等教育:深化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

\ 陈冰 张澄 伊琳




AC《建筑创作》2017年第5期

GE北京科技园


官方微店现已发售,限时包邮请长按二维码

或复制淘口令


【我分享给你一个淘宝页面,快来看看吧】http://www.dwntme.com/h.ZZmH2Ox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或复制这条信息¥7kPg0la0pX4¥后打开手淘



▍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May


▼EL最新刊▼

他们再一次将建筑带回人类出现之初的样子丨OFFICE基本动作

"RCR"本土的笃定与纠结丨明天面见RCR必读最强档案


▼AC最新刊▼

最新刊丨从民族传统到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

最新刊丨从日常到非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实验班教学专辑

最新刊丨扎哈·哈迪德纪念专辑(下)

最新刊丨扎哈·哈迪德纪念专辑(上)


▼AC知旅▼

初冬里・第三季 | 环濑户内海、本州西部及四国 建筑文化巡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