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极限实验——克里斯蒂安·克雷兹×石上纯也丨EL最新刊

2016-03-25 ELcroquis AC建筑创作

We believe that Kerez's and Ishigami's architecture is focused upon the spatiality generated by an experimental and innovating trea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s. Both are interested in generating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ypologies, using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as the basic instrument. 

- Fernando Márquez 

- EL croquis 主编 


导读


《ELcroquis建筑素描》第182期是2016年第一期专辑。本期专辑是两位建筑师的合集,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和 石上纯也。


当我们梳理克雷兹和石上纯也的背景时,会发现现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脉络——ETH和筱原一男。在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对现代建筑的反思和修正之后,当代建筑又重新回归理性。随着新科技的迭代涌现,建筑师们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研究探索,以及对历史、人文、地域性的重新关注,使得当代建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对现代建筑思想独特的继承和发展也令当代建筑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手法呈现出鲜明的地区性差异与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瑞士建筑师和日本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和 石上纯也的实验性设计作品同样基于传统,有着相似的设计特征,但都因为前所未有的突破极限,成为瑞士建筑师和日本建筑师中的异类。


全书聚焦于两位建筑师在建筑空间结构方面的实验和创新。他们以结构构件为创作工具,探索新的建筑类型。纵观本期专辑选取的项目,会发现它们都有着异于常规的结构体系,在这些建筑中,建筑结构成为建筑空间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克雷兹和石上纯也对形式和结构有着超越时代的理解。他们的建筑有着强烈的结构特征,在某些时候建筑结构甚至超越空间本身成为主角,这些建筑的结构打破了我们对建筑结构判断的习惯,很多时候琢磨结构构成方式似乎成为体验建筑的最大的乐趣。


虽然都源自结构创新,两位建筑师却在表现形式和价值观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克雷兹的实践延续ETH学院研究方法。他的建筑具有一种“结构表现主义”,将建构以一种纪念碑的尺度歌颂。创造(invention),就是突破“经典”,想象“建造极限”,将带着极致技术崇拜烙印的“人造之物”置入自然。他的建筑观深受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的影响,秉承了“现代建筑”的“普遍性(universal)”的价值观。


而同样承袭筱原一男一脉的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同样对建筑结构进行着革命性的突破,却用尽全力将全部建构线索隐匿。他的建筑极致敏感,寻找与自然物一般具有生命的机制。为了追求极致抽象的空间,他的”自由建筑“价值观颠覆了“现代建筑”从”功能“、”尺度“、”环境“、”形式“和”建筑“等各范畴的既有法则。


源于一点,但他们的建筑形式和价值观却发展出了“有形”和“无形”的有趣对照。


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专辑的第一部分是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专辑,介绍了他在2010年到2015年间的12个项目,这也是EL croquis为克里斯蒂安·克雷兹出版的第二本专辑,克雷兹的第一本ELcroquis(NO.145)出版于2009年,当时克雷兹刚刚42岁。



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与ELcroquis NO.14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88i966un&width=500&height=375&auto=0克里斯蒂安·克雷兹——结构的魔力

在克雷兹亲自撰写的论文《词汇表》中,他提炼出了自己设计生涯的17个关键词,包括“建筑空间”、“结构”、“概念模型”、“中国特色”等,继2009年第145期专辑之后,这17个关键词是对他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的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与早期作品相比,本期刊登的克雷兹的作品在概念化大尺度的方向上愈发激进(如广州三馆一场竞赛方案),同时在建筑结构领域也做了全新的尝试(如郑州超高层项目)。此外,在2010年到2015年年中,克雷兹与中国的建筑市场也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克雷兹对“中国特色”这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既要符合常规的建筑标准和预期,如经济性和功能性;又要满足对超群和独特性的期待,对标志性建筑或新地标的渴求。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我了解的来说)一种统一的需求——要让所有重要的新建筑与国家历史传统产生联系。这种对于中国性的需求并不能阻止传统建筑及其价值从较大的中心城市区域消失,但它似乎确实在过时的国际式风格推行的道路上设置了阻碍。这同样能够回避那种由极易辨识的个人风格所塑造、在每个国家看起来都几乎相同的建筑。”



郑州塔/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北京CBD文化中心/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佛兰德广播与电视总部大楼/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缺柱住宅/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广州三馆一场竞赛方案/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湖景住宅/克里斯蒂安·克雷兹




石上纯也


专辑的第二部分是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这是石上纯也第一次登上ELcroquis。本期将介绍石上纯也在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 的16个设计作品,石上纯也也是继藤本壮介之后,第二位登上ELcroquis的日本70后建筑师,亦是在日本“筱原一男”精神的延续。


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石上纯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86lyj5jt&width=500&height=375&auto=0



神奈川工科大学工坊/石上纯也


秋田市老年住区方案/石上纯也 


和平之家/石上纯也


植物之家/石上纯也


住宅和餐厅/石上纯也


艺术生态农场/石上纯也


云花园/石上纯也


与克雷兹的延续不同,首次登上ELcroquis的石上纯也的自述文章《自由建筑》看起来更像是一篇宣言式檄文。生于1974年的石上纯也是日本新生代建筑师的代表,在他看来,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再受制于任何即成风格的束缚,我们得以思考建筑的根本,并且有可能创作出本质的建筑。

 

在石上看来,我们当下的时代正处于一种建筑观念的混沌期,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通则,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是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共识,而属于这个时代的共识还没出现,因此,当下所有人的建筑实践都处在这个混沌期。在这样一个目标不明确的历史阶段里,当下的现状是建筑已经越来越难以与这个瞬息万变时代和社会取得密切联系,当代最前沿的技术或理论与建筑本体的关系依然很疏离。在现代文明中,建筑如古老化石一般的存在


石上纯也主张抛弃一切既有观念,包括功能、形式、尺度、环境、甚至建筑本身,真正自由的去创造新建筑。



kerez专访/陈瑾羲
 

克里斯蒂安·克雷兹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瑞士建筑师良好的结构意识和建构素养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石上纯也师承妹岛和世,并且在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瑞士建筑师和日本建筑师都有与结构师共同参与设计的传统,克雷兹与结构师席沃扎、石上纯也与结构师小西泰孝的合作也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自述文章之外,ELcroquis中文版客座编辑陈瑾羲、周静专程赴瑞士苏黎世,访问了克里斯蒂安·克雷兹的工作室,并对克雷兹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专访。克雷兹在这个过程中对他心目中的“中国特色”做了详尽的阐述,本部分访谈将作为ELcroquis建筑素描中文版的独家内容与杂志一并推出。


期待本期专辑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丰沛的专业启发。关于本期专辑更加详细地的报道,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


【内页预览】







复制淘口令至淘宝购买本刊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 即可看到【EL croquis中文版 建筑素描第182期克雷兹 石上纯也】¥AADcmFZh¥淘口令







△扫描长按二维码购买手机壳△



4月8日

石上纯也×五十岚太郎

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



获取门票请点击阅读原文




▍ AC建筑创作微信号:archicreation

值班AC君:May



最新刊

最新刊丨无尽空间:自由与秩序——凤凰中心专辑


有活动

【石上纯也+五十岚太郎演讲会】4月与您相约凤凰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